APP下载

程门立雪传说的保护与传承

2022-12-31陈世昌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程门立雪二程尊师重教

陈世昌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一、程门立雪传说概述

(一)程门立雪传说的来历

程颢与程颐两兄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儒,他们作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为北宋培养了一大批理学人才,他们所开创的“洛学”(因“二程”在家乡洛阳地区讲学而得名)也在中国学术和思想史上影响深远,而杨时、游酢两位弟子程门立雪的故事则反映了他们对“二程”的仰慕。

《宋史·杨时传》载:“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①游酢所作《书行状后》亦记载:“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雪深一尺矣。”②《二程语录》中同样记载了这段程门立雪的佳话。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逐渐被演绎运用,千百年来广泛流传。明代由萧良有、杨臣铮编著的儿童蒙书《龙文鞭影》把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编入其中:“乘风宗悫,立雪杨时。”③“程门立雪”在当代逐渐演化为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重要辞书之中,而程门立雪传说更是对这个故事的继承与创新。

(二)程门立雪传说与“二程”文化的关系

程颢、程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及理学的奠基人,被世人尊称为“二程”。基于两位大儒毕生所学而形成的“二程”文化,更是在中国学术与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程理学是对孔孟之道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儒家传统学说的创新,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对佛、道思想进行批评与借鉴,后逐渐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即理学。吴建设总结二程理学的基本内容时,将其概括为:“一是天人合一的理性主义世界观,二是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三是‘德、中、诚、敬、恕’的立身处世原则,四是‘公、正、仁、顺、和’的治国理政之道,五是利不妨义的义利观。”④程颢和程颐作为上承孔孟、下启宋明的儒学大家,其“洛派”门生游酢、吕大临、杨时、谢良佐等也是誉满天下,尤其“程门立雪”的佳话更是为二程思想注入一股鲜活灵动的文化气息。

2011年,程门立雪传说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成功入选第三批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程门立雪传说的核心内容即是“二程”文化的体现,是尊师重教的典型教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依托河洛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契合洛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集聚,程门立雪传说得到了初步的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程门立雪传说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

(一)助力洛阳地区非遗事业的繁荣

产生于洛阳市伊川县的程门立雪传说,与“二程”理学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民间文学作为尊师重教的典范,自古以来都被人们所称赞。在洛阳地区非遗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程门立雪传说这一非遗项目,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当地非遗人的一个使命,也必将助力洛阳地区非遗事业的繁荣。

(二)丰富“二程”理学文化的内涵

程门立雪传说以民间文学为表现形式,是“二程”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尊师重教的典型教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二程”理学文化自北宋起,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的官方哲学,影响深远。当今社会,利用好程门立雪传说,不断挖掘其社会价值,使之成为丰富“二程”理学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弘扬尊师重教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二程”理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使“二程”理学文化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程门立雪传说可以为当今的师生矛盾提供一个正面的参考。程颢、程颐两位大儒因为才德与学识而得到学子们的尊敬,故有杨时、游酢“程门立雪”这一佳话传世。正是因为“二程有才德,弟子有品学”,才成就了尊师重教这一学界典范。如果能积极地保护好、传承好程门立雪传说这一非遗项目,弘扬尊师重教的美德,就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下,要加强对程门立雪传说的保护与传承,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传统美德,呼唤人性真善美,把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关于对程门立雪传说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

1.强化文旅部门的职能

程门立雪传说是一个有着积极内涵与影响的历史人文典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有关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要发挥出来,尤其是各级文旅部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不断变迁,程门立雪传说长期有效地保护与传承,需要洛阳地区文旅部门的统筹规划,在给予资金、政策上支持的同时,还应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民间文学作为一项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为民间文学的创新与传承提供必要的资源与环境,如协调各方,政策扶持,充分放权,有效监管等。

2.深化立法保护

随着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流行文化的冲击,民间文学逐渐走向“消亡”,因此,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性保护成为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一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要给民间文学立档保存,并逐渐纳入保护范畴。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从国家层面对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条款,也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立法保护。

杜潇、张春岩提出,在为民间文学立法的过程中,“应采用多重保护,需要私法与公法综合保护。”⑤这种综合性的立法保护思路,是保护民间文学的一种途径。程门立雪传说传承人难以确定、作品创造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有法律保障。立法机构的立法保护在保护民间文学的同时,还能够为其提供传承与创新的空间。

3.优化社会公益性机构

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诸如博物馆、非遗协会、高校及民间文化类组织的参与,因此。优化社会公益性机构,也成为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学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非遗类博物馆在各地兴起,该类博物馆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个平台。建立一座旨在宣扬“二程”文化的“二程博物馆”,在馆内以程门立雪传说为主题进行精心策划、布展,以期向社会大众表达程门立雪的精神内涵。成立于2018年的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专业培训、举办展览等活动,充分发掘程门立雪传说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使其得到重视与保护、传承与传播。

各民间文化类组织具有经验丰富、接近民意需求、深耕民风民俗的特点。若这类组织参与其中,定会推动程门立雪传说的保护与传承。

(二)完善传承人培育制度

1.加强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参与者与叙述者。冯骥才曾提到:“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本……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⑥正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存在,才使得传承人的角色尤为重要。程门立雪传说的传承人应该具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应培养其讲述与发掘故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承人成为守护这一非遗的专门人才。在培养传承人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时,应给予传承人充分的社会认同。政府还应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保证非遗传承人工作的正常进行。

2.落实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

落实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除了要加强传承人的业务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传承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该项非遗传承人在得到良好培养与保护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承担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为讲好程门立雪传说而努力。此外,传承人还应该定期开展传承活动,为该项非遗培养后备人才,定期在线上与线下宣讲,传播该项非遗,提高其社会知名度。

苑利认为:“传承人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创新时代所鼓励的‘创新’,而是‘远离’创新的‘继承’。”⑦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承人的第一角色。能否最大限度地复原非遗的原有面貌,是对传承人本职工作的一种考验。诚然,当今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或者说是瓶颈。比如,经过传承人创新后的一些非遗项目偏离了其原有面貌,这不仅使非遗不能为当今社会服务,还可能造成非遗传承的断层与消亡。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充满信心,相信在更加科学的统筹安排下,符合时代要求的非遗创新,必将成为助力非遗健康良性发展的动力。

3.建立多元化传承人团队

翟风俭在文章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性、集体性、地域性、民族性、专业性等特征,其保护、传承与延续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拥有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个人以及其他关注、同情这一遗产的人群,社会团体是其中的重要力量。”⑧笔者认为,程门立雪传说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一少部分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多元人才团队的共同协作。在培养线下传承人的同时,也应培养相应的线上传承人。在培养社会传承人的同时,也应培养学校传承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非遗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这一非遗中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广泛传播开来。

(三)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1.立足传统,契合现实

在程门立雪传说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立足传统,契合现实,即在依托“二程”理学文化的优秀传统资源的同时,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用符合当下社会大众期许的方式来讲述该项民间文学。程门立雪传说虽然一直被当作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应结合实际正确理解程门立雪传说。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学识能力与师德素养,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学生应懂得尊敬老师,体悟老师的辛勤付出,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老师。

2.创新共荣,把握科技

程门立雪传说的传承团队应该发扬创新精神,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还原“程门立雪”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进行非遗的保存与记录,利用以非遗为主题的现代化剧目讲述非遗故事等。在培养新的非遗传承人的同时,要利用影像等科技手段记录老一辈传承人讲述民间文学的视频,这有助于程门立雪传说的长久传承,进而推动非遗产业的蓬勃发展。

3.数字非遗,多元传播

在传承程门立雪传说的过程中应注重引进数字化的保护手段,进行多元的非遗保存与传播。数字非遗的保护性工作一直在进行,“截止到2012年,在‘中国记忆——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中以数字化方式保存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44万则,谚语36万条,歌谣10万余首。”⑨程门立雪传说作为一项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民间文学,自古以来就被当作尊师重教的典范,并一度以启蒙教本的形式在社会上传播。但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民间文学为表现形式的这一非遗项目,逐渐被大众遗忘。究其原因,与该项非遗未能充分适应互联网时代有一定关系。因此,数字非遗要紧跟互联网时代脉搏,进行多元传播。比如,可以在网络上建立有关“二程”文化的专题数字博物馆,把程门立雪传说这一非遗项目纳入其中,以扩大其影响力;也可以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在线上宣传;将程门立雪传说的故事内涵进行充分发掘,使之与动漫、游戏等行业联结,创新非遗传播形式。

4.注重效益,创造价值

在程门立雪传说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还应考虑其经济效益。第一,非遗传承的经济效益,可以助力非遗原生地文化与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就业与消费,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非遗传承的经济效益,可以为非遗本身提供下一阶段研究与开发、保护与传承的财力支持,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价值,形成良性循环;第三,非遗传承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其紧跟市场需求,创造经济价值,而后实现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迎头赶上,积极保护与传承像程门立雪传说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注 释:

①[元]脱脱,等.宋史·道学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

②[宋]游酢.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7.

③[明]萧良有,杨臣铮,等.龙文鞭影·卷之一(四支)[M].北京:中华书局,2012:11.

④吴建设.二程理学的核心思想与当代价值[N].河南日报,2019-06-30.

⑤杜潇,张春岩.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17):168.

⑥冯骥才.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5.

⑦苑利.中华民族的“人间国宝”[N].人民政协报,2020-10-26.

⑧翟风俭.社会团体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N].中国文物报,2020-05-06.

⑨李松.从“十大集成”到国家民间文化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4-03-10.

猜你喜欢

程门立雪二程尊师重教
程门立雪
尊师重教永远在路上
理学体用论视域下天的重新发现: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学案》中程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的比较及其分派
程门立雪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道统的重建——二程“道统论”的政治自觉及其限度
二程语录与宋代洛学传播述论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