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双碳”工作不能齐步走、“一刀切”

2022-12-30

中国石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禀赋制氢双碳

□ 常 冉

对我国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艰苦的能源转型,不可能轻松实现。去年冬季的欧洲电荒和我国部分省份的拉闸限电,再次凸显了在实现“双碳”的路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结合国情、资源禀赋和科技水平统筹考虑,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坚持循序渐进、梯次实现的政策。

现实国情决定了双碳之路必须稳健有序。2020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提出,正是考虑到我国人口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中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据《国家人口发展(2016~2030年)》,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之后变化趋势显著放缓,人口也将达到峰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也表明,我国将于2060年左右全面实现工业化。目前我国还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高碳化的基本面短时期难以改变。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工业化必然伴随着高耗能,我们要认清这个基本现实,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战略定位、产业布局的差异也很大,实现双碳的时限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区域资源分布、产业分布、企业特性和客观现实,坚持发展优先、因地制宜,协调处理好减排与发展、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制定经济化和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运动式减碳。要加强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经济发展稳定可持续,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资源禀赋决定了双碳目标不能齐步走。“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禀赋。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6.8%,在电力生产中火力发电还占六成左右,电力行业又是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行业。据统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8%,而电力行业占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而在发电总装机量中,煤电占比约50%,水电、风电、太阳能总装机量不到30%。就目前来看,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而低碳技术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化石能源结构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较大基数还将继续维持。未来,要在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区位优势,实行差异化的减碳策略。比如,在可再生能源资源较好的“三北”地区建设风光水煤气综合能源生产外送模式,利用大型综合性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在一些经济发展好、科技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地方,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排放限制,而在一些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地方,在碳减排方面可以多做一点贡献,最终达到全国一盘棋,整体实现碳中和。

技术水平决定了“双碳”路径必须稳中求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要从资源依赖走向科技支撑,要求能源系统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体系为主体的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发展清洁能源和CCUS技术是必然选择。国际上普遍认为,氢能作为热值最高、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最低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最优选择。但在现阶段,我国氢气制备方法中,90%的氢气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等灰氢或蓝氢,电解水制氢(绿氢)规模不足1%,主要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制约了大规模生产和商用。由于目前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成本昂贵,双碳目标的推进必须要立足于现有的科技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坚持稳字当头、稳步推进,避免大幅推高用能成本,从而导致经济下行的风险。

总之,实现双碳目标虽然很重要和紧迫,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统筹,有主次、有顺序,循序渐进、梯次推进。

猜你喜欢

禀赋制氢双碳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高活性Al-LiBH4-Bi铝基复合制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