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油田全面打造新型智慧油气田

2022-12-30

中国石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江汉采油厂油田

□ 本刊记者 雷 丽

“江汉油田油藏管理平台投用后,我们只需登录平台,就能对所有油水井生产现状与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平台把原来分散在各采油厂的数据整合起来了。”江汉油田开发管理部副经理莫云亮介绍。该平台未启用时,莫云亮如果想了解油田整体开发情况,得分别登录江汉、清河等各采油厂的系统查询,把相关数据导出来,再自己计算,如果想知道跟去年同期对比的情况,那就更要下一番功夫。

为加快油田数字化转型,满足“大运行、大科研、大监督”的业务发展需求,江汉油田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全面开展数据治理与赋能实践,建设数据资源中心,推动数据管理从过去独立应用、各自为政向集成共享、协同工作迈进,把万千“孤岛”打通连接,铺就一条信息通道的高速路。据集团公司2021年三季度 “星旗榜”通报,江汉油田信息化工作在上游企业中夺得桂冠,在集团公司总部“星旗榜”位列第一。

如何让数据“跑起来”

江汉油田的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一直各自为政,各业务、各单位因需而建应用,因应用而采数据。 这种建设模式,导致数据分散地储存在一个个数据库里,每个应用系统对应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相互之间没有互联互通,也无法共享,有时即使两个应用模块需要的数据是一样的,也需要分别采集、录入。全油田的数据没有纳入一体化的数据库,甚至一个单位内的数据都未能共享。以江汉采油厂为例,该厂不同时期先后建了含水率数据系统、月度数据库处理系统、动态数据查询系统等大大小小的开发应用系统十几套,技术人员要想了解一口井或一个井组的各类数据,要分别登录各系统,不同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也不尽相同。这非常不利于数据的一体化分析及一体化管理。

要让数据“跑起来”,先得有顺畅的传输通路。集成应用系统只治标不治本。为彻底打破数据库之间的“壁垒”,油田改变以应用建数据库的模式,建设油田统一的新型数据资源中心,变“各自为政”“自采自用”为“统一部署”“系统谋划”,为油田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

“数据资源中心就好比一个数据池,油田各单位、各项业务负责人员采集的所有数据都汇聚在里面,这个数据池是共享开放的,各应用系统需要什么数据,都可以从数据池自动抓取。”信息中心大数据部负责人常国栋这样比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数据源头是唯一的,数据和应用系统之间是“松耦合”式关系,可实现“一人录入多人享用、一次录入终身受益”,切实发挥信息化、智能化优势,提高数据管理效能。

双管1全力脱“孤”

建数据库容易,建好数据库却并非易事。

“必须全、快、准。”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路智勇介绍。全,就是单井全生命周期管理,所有关键核心数据要做到应有尽有、应采尽采;快,就是要迅速,一口井钻完、测完、作业完,相关数据要及时录入;准,就是数据要准确无误。只有满足了这三个要求,数据库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建数据库的工作量巨大。”常国栋说,油田有8962口油井,一口井的关键核心数据有几十项,多年来,8962井产生了“海量”数据。建数据库,一方面要将原来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迁移到新的数据库,另一方面要查找纸质资料将一些缺失项补录进去。仅江汉采油厂就有100万张纸质资料要一一扫描入库。“数据迁移,也不仅是扫描复印那么容易的事,原来每个单位建立的系统格式不一、规范不同,现在要放到一个数据库里,就必须统一。”

为加快推进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油田整合各单位原来的服务器与数据库,切断退路,破釜沉舟;油田层面成立数据治理领导小组,建立“日督导—周通报—阶段排名”的数据管控机制,明确“历史数据补欠账、增量数据不欠账”“以用促建” 的工作思路,双管齐下全力消除数据孤岛。

江汉采油厂、采服中心等单位抽调专人成立数据补录小组,快马加鞭推进补录进度;信息中心对每项补录业务数据表提供标准化模板,建立各业务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补录质量。对于实时产生的增量数据,引进数据质量管控平台开展多维度数据质量监控,变数据人工检测为自动统计分析,提高检测效率;加强考核管理,建设人工不干预数据结算系统,采取数据录入质量与结算挂钩的方式,敦促油田二级单位及为油田提供工程技术服务的乙方单位及时将数据录入。

“如果每日8时之前,基层负责人员还没有将前一天的生产数据及时录入系统,系统会自动监测到,相关单位及个人会被处罚。”采服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李彬说,“目前,单位的数据录入及时率和准确率都非常高。”

数字红利逐步释放

自江汉油田新型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以来,已汇聚12大类共6.75亿条数据,逐步夯实了数据底座,初步具备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力。

数据有没有用、准不准确,用了才知道。油田以用促建,对地质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业务进行整合集成,自主研发“油藏管理平台”“动态综合分析预警平台”等两套应用软件,升级、替代原有17套开发生产管理软件,实现全部业务节点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为油藏管理人员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一打开“动态综合分析预警平台”,一口井的前世今生就展现在眼前,测井曲线、小层、生产管柱、生产曲线等关键开发信息可在一页上展示,具象直观。

“数据支撑服务应用,应用反过来也促进了数据质量的提升。”常国栋说,“之前,清河采油厂的井斜数据,在数据库里并未显示有何异常;但运用到系统中,生成井斜图,马上就暴露了问题:井斜明显偏小。原来,该采油厂采用的计算方式与其他采油厂存在差异。”

目前,上述两套软件已在采油生产单位及研究院推广应用,使用人数达284人。动态分析、方案编写的资料收集准备时间缩短至少50%,数据的红利正在释放显现。

“原来我们的一些资料可能系统里没有,只记录在个人电脑甚至大脑里,如果这个人工作调动,新来的人可能会面临一个全部要重新熟悉的过程,此次我们把所有数据补录补全,相当于把前人的成果、经验固化,无论谁负责哪个区块,他掌握的资料都是一样的。”从事过多年开发工作的江汉采油厂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胥小龙感慨。

成效初显,但未来的路还很长。系统应用油田专家刘曙光表示,现在进入数据库的还只是结构化的数据,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图形、模型,偶发因素下的数据)还没有纳入,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工程设备、组织人事等一系列数据资料也还没有汇总进来,下一步将把这些逐步补充到新型数据资源中心,力争形成油田“大数据”库,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江汉油田“大资料馆”。

猜你喜欢

江汉采油厂油田
江汉英美术作品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江汉英美术作品
望江汉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艺术百家 江汉英
掘金油田环保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及其在甘谷驿采油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