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入手,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2022-12-29王岳鸿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谐音古诗词诗词

王岳鸿

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语文的难点所在。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相对浅显,更遑论鉴赏。鉴赏是一种高级认知和理解,对语文基础不够扎实、文化素养不够深刻的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妨从意象入手,给学生揭开古诗词的神秘面纱,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创设诗词情境,感受情感基调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主题,有针对性地创设或引入以形象为核心特征,同时具备一定感情色彩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教学模式。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蒹葭》时,教师提前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学生能在课件中看到美丽的女子和茂密的芦苇,听到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水一方》,学生很快进入了诗中的意境。之后课堂交流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学生表示:“作者心中应有一位思慕之人,于是心有所感,写下了这样的诗歌,以此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教师进一步追问:“诗中提到的‘伊人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蒹葭这样的意象?它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联系此前看到的课件视频,认为作者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种梦幻的氛围,“伊人”置身在如此梦幻的场景中,只能远观,却难以靠近,如此就可进一步增强诗歌的美感和神秘感。还有的学生则表示“伊人”未必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也可能是指作者的人生追求或者理想。由于学生在此前便进入了特定的意境,因此很容易通过意象分析出诗歌的情感内涵。

二、探究特殊谐音,认识文化内涵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借助某个特定的字来表达另一个字的含义,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这便是“谐音法”。在学习古诗词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文化内涵,教师可要求学生探究意象的谐音,并以此体验传统文化内敛含蓄的特点。比如《西洲曲》就向我们展示了谐音法的精妙之处。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乐府民歌,其中反复出现的“莲”字,由于谐音“怜”字,便取的是怜惜的意思,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掌握了谐音法,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文化寓意。

在教授《春望》时,要求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并从意象的角度发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因素。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鸟惊心”“花溅泪”,以此表达特定的情感。除此以外,诗人在创作诗词时,还可用其他手法彰显意象的特殊性,以此表达深刻内涵,大家不妨试着找一找看。在思考过后,学生注意到很多诗歌都运用了“谐音双关”的写作技巧。比如《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中的“柳”字,谐音“留”字,因此“折柳”也表达了挽留对方的意思。再比如《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中的“晴”字谐音“情”字,表达了痴心、情意的意思。

在学生找出了谐音双关的现象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诗人要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其中是否有文化层面的考量?学生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含蓄之美,通过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可以增添诗歌的耐读性,也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内涵。

三、分析意象特征,探究象征意义

在初中阶段教授古诗词,教师不能再延续小学时候的教学模式。初中生本身有着一定的语言基础,而且初中教材选择的古诗词难度也有所提升,而小学时候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兴趣激发为主,很少涉及一些相对复杂或者深刻的知识,因此用小学授课模式进行古诗词教学是不合适的。尤其对于初中古诗词而言,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以及特殊的文化现象着眼,探寻意象的内涵。除了此前提到的谐音双关,“象征”也是作者常用的手法。作者常常通过某个特定事物传递一些特定内涵,比如梅花象征傲骨凛凛,莲花代表君子品行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意象的特征入手,深入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画出诗词中的意象,然后从象征的角度探究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比如针对诗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鹏”这一意象的特殊性,并联系作品的上下文想想它代表了怎样的内涵,可能象征着怎样的意思。在这个环节,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比如有的学生平时喜欢阅读《庄子·逍遥游》,发现“鹏”指的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大鸟,可以翱翔于九万里高空。联系这首诗词的原文,学生发现作者想要刻画的是海天苍茫的景象,它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奇特的想象力,又为我们传递出诗人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情绪。此时,学生认为作者运用“鹏”这一意象象征着一种豪迈的英雄情怀,展示了作者不羁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又可引导学生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思考其他古诗词作品意象有哪些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发现诗人喜欢用“冰雪”象征高洁、高尚的志趣,用“黄叶”象征寂寥、凄清的氛围或状态,有时也可特指美人迟暮的悲哀。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诗词中,即便同一个意象常常表示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思考意象的特定内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精髓。

四、通过角色体验,理解主题思想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不管是一字一句还是选取的意象,都寄寓着作者的主观思想以及情感。因此,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古诗词,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作者形成一个深刻的认知,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教师需引导学生搜集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个人简介,明确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以及背景下创作了诗歌,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试着重新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展现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例如在教学《使至塞上》一课时,作者选取的意象“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等都具有典型的边塞特征。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解读这些意象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主题,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从背景开始求知,了解作者的成长履历、生活背景等,并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尝试着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有的学生联系诗人王維的人生经历,发现《使至塞上》这首诗创作于其在边塞慰问将士的过程中,而且此时的诗人备受排挤,内心孤寂伤感无人能解。在明确这些信息点以后,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呈现了王维和边塞士兵交谈的场景,着重展现其内心世界。而有的学生根据作者的个人简介分析,“孤烟、单车这些意象都有一种孤寂感,这说明作者内心世界一样是孤独的”。此时,借助角色扮演,学生对作者运用的意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作者也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在遇到记叙文、小说这类文本时才会引入角色扮演活动,其实角色扮演同样可以和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角色扮演,既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意象内涵,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教师可从意象着手,让学生对诗词内容展开深度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清华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谐音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绝妙的数字灯谜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