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活,探寻儿童写作的密码
2022-12-29唐春梅
唐春梅
一个语文老师,若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想起小时候学习与成长的经历,也许就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教学生写作时,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生活,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发现生活并真实地用文字表达这个世界。
一、把“乐与趣”的天性引导出来
王阳明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作文教学扎根于儿童自己的世界,调动儿童所有的感官,使他们通过玩、看、听、做、想等方式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创作的热情。秋日里,带孩子们把教室门前的银杏树果实打下来,大家抢着去捡拾我用竹竿捅下来的沉甸甸的果子。小脑袋被砸疼了,我让他们从树下走开,站在一旁等我打完再去拾,当然也有不离开的。我和坚守在树下的孩子都将衣服上的帽子扣在头上,我在打,他们在捡拾。后来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老师心疼我们了,让我们站在一边看,而她一个人在淋着“白果雨”。洋溢在文字里亲切自然的句子带着暖意流过我的心头。
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儿童“乐嬉游”的天性,把本来就存在于儿童思想和情感里的东西引发出来,这样的方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真能取得“时雨春风”“萌动发越”“日长月化”的最佳效果。
二、把“真与美”的生活表达出来
古人为文讲究“文以载道”,“道”中蕴含了自然、人文界的一切。即凡用文字来表述人类感情和思想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要能载“道”,含有“道”的实质。对小学生而言,这“道”就是对真善美的理解与抒发。
去年深秋,我在上班路上遇见一对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的老夫妇,他们走遍大江南北弹柳琴卖唱。我把二老请进课堂,他们的穿着、鲜明的外貌特征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老人为孩子们弹唱“土琵琶”,讲述往事。孩子们向老人提问——
“爷爷,您会弹《爱在人间》吗?”一个孩子站起来问。
“这首我不会,我弹的曲子都是年轻时学的,如今七十多岁了,哪记得住谱子?”老人坦率地说。
“小时候,我只上过两年学,那时候国家打仗,穷人多……”老人回忆着苦难的岁月。
“爷爷,奶奶,我可以拥抱你们一下吗?”孙欣边说边走上前,老人一把将她抱起,笑了,山羊胡子一抖一抖的……“我们要走了,最后送你们一首歌《世界是你们的》。”
他俩激情澎湃地唱着,大家拿起文具盒、笔和着节拍敲着,歌曲传送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里荡漾。那次习作,大家在作文里写出了各自独特的视角,有观察到他们朴素的衣着上落的一层灰,有观察到奶奶手中的梆子已经磨得发亮了,其中有个孩子说她也很想上前拥抱一下他们,因为没有抓住机会回家抱抱自己的爷爷奶奶吧!享受孩子们的文字带来的亲切,原来稚嫩的笔同样可以将真善美表达得如此细腻而有情。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欣赏美的眼睛和一颗沉静的心。
三、让“是与非”的判断明晰起来
案例一:课前,我让学生默写八个词语,组长即刻收默写本。忽听陈一居在哭。奇怪,我还头一次看见他掉泪珠儿。见他哭得愈来愈伤心,我停下来询问:“‘陈博士为何而哭?”
“肖毓没等我写完就收本子了,我就剩一个字了。”
“你还有哪个字没写好?只要会写就行,下次速度快一些!”
“他将‘群龙无首的‘首写成了‘道,发现了之后擦了,谁知他的钢笔却没有墨水了,忙着借钢笔耽误了修改的时间。”肖毓帮陈一居解释道。
“这‘群龙可不会善罢甘休了,他们本来只是缺个首领,可你却说他们‘无道。”“无道”二字一落音,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把钢笔给我,让我来审问一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使不上劲儿,这不急死人了!”“肖毓该不该这个时候收本子?”我转而再问大家。
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于是,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使得我的阅读课变成了作文课。大家动笔写起来了,许多孩子边写边笑。有的想到了“群龙”真的来找陈一居理论了,有的想到了钢笔冤枉地接受老师的审讯,有的想到了陈一居破涕为笑……
案例二:上课铃刚过,又有班级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我们教室门前路过去音乐教室或去操场。有一个学生擂了我们的前门没有收手,接着拍打着一溜儿窗户玻璃,我的目光跟着他的手在游走,终于憋不住了,打开门,紧赶几步追上去,叫住了最后的几个孩子,让他们自己承认。笑容在一个孩子的脸上僵住了,我把他叫回到我的教室。
“你打扰了我们上课,应该道歉。”我冷冷地说。
“对不起,老师!”他不好意思地轻声说道。
“你还得给谁道歉?”我看着他。
“对不起,同学们!”
他转过身,准备溜之大吉了。我大声说:“你还少一个道歉!”教室里的学生都很惊讶,当然那个同学更是茫然地看着我。
“你缺了给我们教室门和窗户道歉。”
那个拍打门和窗户的孩子“腾”地脸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他恭恭敬敬地给门道了歉,低着头转身离开。
同学们轻声笑着,我让他们立即将我和他的对话现场描写出来,那个五年级的“擂门小子”尴尬的表情跃然纸上。
当代波兰教育家努什·柯尔恰克在《当我返老还童之时》中写道:谁也不知道,当学生看着黑板时获得的是不是比那个不可抗拒的力量(即太阳使向日葵随着它转的那股力量)促使他窥视窗外时所得的多。在那个时刻,什么对他更有益、更重要,是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还是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很显然,这课前的波动,是不应该回避的,若是就这件事给学生讲怎样去做个有素养的孩子,恐怕远远不及那张众目睽睽之下冲着门和窗道歉的难堪神色令他们顿悟“其不善需改之”。
四、让“梦与幻”的张力发散开来
我曾经给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孩读诗歌《假如我有一只小猪》,我问他:“你愿意给一只小猪讲笑话吗?”他摇头,随即说道:“我说的话它又听不懂!”很真实的回答。现实的世界早就占据了孩子的心灵,这个一年级孩子没能活在想象里,我感到可怕。马拉古奇在《其实有一百》的诗歌第一部分这样写道:
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念头
…………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作文教学更应该深入孩子的内心情感与想象世界里。我曾给孩子们读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中的节选部分:猫为了偷吃一块年糕,脑子中闪现了三个真理,有趣而又深刻。好一个猫眼看世间百态!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和孩子们也思考如何站在动物的角度来观察人,怎样去抒发动物的心声。显然,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孩子们对这样的写作视角颇感兴趣,不乏有写得有些深度的。思維打开之后,孩子们就有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忽然发现,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已然超出了一百种的样子。
我希望,在儿童的世界,生活有一百种样子,孩子们喜欢和小猪对话,和树木谈心,和世间万物交流,这一切在他们的眼里是平等而美好的,让敏感而丰富的童心幸福地开出创作之花。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