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联合阶梯式减压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穿刺处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8吴海燕王雯洁张亚欣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4期
关键词:阶梯式桡动脉例数

吴海燕 王雯洁 张亚欣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常州,213000)

冠心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病死率高[1]。据报道,全球每年有740万人死于冠心病。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达1 100万,病死率达113/10万[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的治疗手段之一,有助于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灌注,加快血运重建,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3]。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是临床诊断冠心病及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由于具有手术部位易操作、损伤小、危险性低、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16年冠脉介入指南将桡动脉径路作为Ia类推荐[4-5]。目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器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易于观察局部伤口及并发症,但仍有7.5%~28.5%的患者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现象[6-7]。目前关于穿刺局部压迫时间长短规定并不明确[8]。术后止血器的压力、减压及压迫时间成为临床医护关注的问题[9]。本研究探讨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联合阶梯式减压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与表2。本研究通过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组别 例数 心功能分级(Ⅰ/Ⅱ/Ⅲ) 性别(男/女) 年龄(岁) 入院到介入时间(d) 体质量指数(kg/m2)改良组 55 23/27/5 28/27 56.14±1.49 5.30±0.25 22.87±1.11对照组 55 22/29/4 30/25 56.29±2.17 5.28±0.22 22.98±0.87 χ2/t 0.205 0.146 0.423 0.445 0.577 P 0.903 0.702 0.673 0.657 0.565

表2 两组患者鞘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肝素用量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鞘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肝素用量比较 (±s)

组别 例数 鞘管留置时间(h)手术时间(min)术中肝素用量(IU)改良组55 7.22±0.33 34.40±3.38 4 673.09±111.09对照组55 7.21±0.37 34.39±4.19 4 676.98±145.02 t 0.147 0.014 0.158 P 0.883 0.989 0.87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②具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指征;③择期手术患者;④患者病情稳定;⑤年龄18~75岁;⑥右侧桡动脉为穿入路径,搏动良好;⑦患者依从性良好,语言理解表达清楚;⑧上肢无活动受限。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危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者;②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穿刺部位皮肤破损,有瘢痕者;④出现心源性休克者;⑤合并免疫功能障碍者;⑥合并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疾病者;⑦备孕期、哺乳期与妊娠期妇女;⑧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⑨患有神经神经类疾病者,听力损失、表达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包扎法进行压迫止血,用0.5%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纱布按在穿孔点上方,拔出鞘管,然后再按压在穿刺点处,采用动脉止血器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2 h/次。

改良组采用改良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用0.5%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纱布按在穿孔点上方,使用泡沫敷料保护手腕两侧受压皮肤,将泡沫敷料一分为二,在拔除鞘管前包裹腕部皮肤,再拔出鞘管,最后用动脉止血器加压包扎。

所有患者均给予阶梯式减压,由原来的减压1次增加到减压3次,2、4、6 h分别减压1次,由床位护士根据术后时间通知床位医生,床位医生确定伤口及敷料无异常后实施减压。

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所有患者均完成相应的治疗与检查,无病例脱落。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压迫止血时间。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在介入后7 d进行总体疗效判定,无效是指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心功能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恶化;有效指心功能改善为1级,临床症状有改善;显效心功能改善超过1级,临床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介入后7 d的压迫止血满意度及手术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介入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张力性水疱、瘀斑、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张力性水疱+瘀斑+出血+血肿)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穿刺部位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迫止血时间比较

改良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压迫止血时间比较 (±s,min)

表3 两组压迫止血时间比较 (±s,min)

组别 例数 压迫止血时间改良组 55 271.44±21.84对照组 55 364.02±19.74 t 23.323 P<0.001

2.2 两组介入后7 d总有效率比较

改良组介入后7 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介入后7 d的总有效率比较 [n(%)]

2.3 两组介入后7 d满意度比较

改良组介入后7 d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介入后7 d满意度比较 [n(%)]

2.4 两组介入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组介入后7 d的张力性水疱、瘀斑、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介入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以往临床多采用股动脉进行穿刺治疗,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增加止血时间[10-11]。阶梯式减压虽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发挥止血效果,但是持续效果不强[12]。桡动脉可提供双重血供,经桡动脉路径可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出血风险,但是经桡动脉穿刺后所产生的并发症依然比较多,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是经桡动脉穿刺后所选择的主要止血方式,这些装置减少并发症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13]。传统方法采用穿刺包扎法进行压迫止血,即刻止血成功率高,但是很多患者术后穿刺点存在按压处疼痛[14]。本研究显示,改良组平均压迫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改良组介入后7 d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联合阶梯式减压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能缩短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从机制上分析,本研究采用的桡动脉螺旋压迫器由第一绷带、第二绷带、压迫棒组成,可沿血管走行放置,能更好地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可将压迫棒标记线对准桡动脉穿刺点的上方,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15]。特别是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两种不同材料构成了压迫气囊,外层使用了热塑性树脂,内层使用透气性较好的热固性弹性材料,可减小对压迫点的压力,从而发挥持续的压迫止血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16]。

本研究显示,改良组介入后7 d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联合阶梯式减压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机制上分析,当前经桡动脉入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重要通路。宋梦丽等[17]研究比较了压力敷料、旋转加压装置、气囊加压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发现旋转加压装置与压力敷料相比更具有优势,其可缩短止血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感。特别是穿刺包扎法容易造成皮下瘀斑、迟发型出血、穿刺点出血、持续性渗血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在实现准确压迫的同时能够对穿刺点进行更好的观察,降低对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减轻对动脉周围组织的压迫作用,从而提高患者对压迫止血的满意度[18]。

本研究显示,改良组介入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联合阶梯式减压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桡动脉穿刺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无需卧床制动,患者舒适度高[19]。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能精确控制止血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实现了对压迫止血压力的精准控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不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比较少,没有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改良型桡动脉止血器联合阶梯式减压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能缩短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阶梯式桡动脉例数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