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中的译者策及其主体意识研究*

2022-12-28赵祥云华东师范大学赵朝永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译译者译文

赵祥云 华东师范大学 赵朝永

郑州轻工业大学

提 要: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遵循了“政治等效”和“政治特效”两种原则。基于“政治等效”原则,译者主要诉诸于话语移植、概念显化、局部省译、语义推演等翻译策略,确保译文准确传达原文话语的政治内涵。基于“政治特效”原则,译者主要诉诸于话语重构、话语阐释、话语创新、话语浓缩等翻译策略,旨在提升译文的接受效果。为达到特定翻译效果,译者应秉持国家意识、政治意识、融通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1. 引言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是构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主导对外话语定义权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大国力量对比的深层次变化,为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政治话语英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有学者从宏观视角研究了政治话语的翻译原则,如“政治文章翻译讲政治”原则(程镇球,2003)、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黄友义,2004)、“政治等效”原则(杨明星,2008)。有学者关注到外宣翻译中译者的意识对翻译行为和结果的影响,如政治意识对外宣翻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朱义华,2012);国家意识是政治外宣翻译中的根本性和决定性因素(翟石磊,2017);国家意识制约着国家翻译能力的建构(杨枫,2021)。另有一些学者探讨了政治话语翻译策略,如翻译应该体现出译者的创造性(童孝华,2013);政治话语翻译应注重文化因素的观照(林榕、林大津,2016);外宣翻译的翻译策略应以政治性为前提(朱义华,2017);新形势下政治话语英译应综合运用异化、显化、简化等多种策略,处理好忠实性和灵活性的矛盾(赵祥云,2017);政治话语英译规范与社会语境紧密相关(赵祥云,2018)。现有成果给政治话语英译研究带来了新视野,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但也不难发现,译者的翻译决策和主体意识仍是当前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值得开展深入研究。本文拟在“政治等效”和“政治特效”原则观照下,基于翻译实例研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的策略选择,并阐明译者在翻译决策过程中的四种主体意识,以期对国家政治外宣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2. “政治等效”原则观照下政治话语英译中的译者决策

蔡力坚(2021: 186)指出:“翻译过程是决策的过程,是对不同方案加以选择的过程,选词是一种决策,词语搭配是一种决策,句型安排是一种决策,如何保持上下文连贯更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政治话语英译是国家翻译实践行为,其译者在翻译决策过程中既要坚持国家站位,又要胸怀目的语受众,让目的语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原文话语的精神力量。杨明星在《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2008)一文中,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外交翻译的特点,提出了外交话语翻译的“政治等效”原则,这一原则对政治话语英译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政治等效”原则观照下,译者致力于使译文与原文在政治含义上保持信息等值,同时确保译文能够被目的语受众理解。经过对比译文和原文发现,译者主要运用话语移植、概念显化、局部省译和语义推演等策略来实现政治话语英译的“政治等效”。

1) 通过话语移植实现“政治等效”

所谓话语移植(discourse transplanting),是指将一种语言中的话语通过翻译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之中去。话语移植策略强调原文的本真性,即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不改变原文话语的内容和形式。一般而言,当原文涉及国家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时,比如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政治术语或概念,其话语内容与形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译者要采用话语移植策略将原文的话语形式和意图移植到目的语文化中去,确保译文能够再现中国表达的原创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例如:

例1.

原文: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文中译例中的粗体为笔者所添加,下同。。(习近平,2020: 15)

译文: It makes clear that the overall goal of in-depth reform in every field is to improve and develop the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modernizeChina’sgovernancesystemandcapacity. (Xi Jinping, 2020: 20)

例2.

原文: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2020: 16)

译文: It makes clear thatmajor-countrydiplomac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ims to foster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build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Xi Jinping, 2020: 21)

例1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均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译者在传译原文话语内容时,也要保留原文的形式特征,因此可运用话语移植策略将原文的政治内涵和表达形式移植到英语之中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定义权。例2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翻译都具有话语移植的特点。“大国”一词的翻译没有沿用西方国家贯用的“big/great power”,而是使用了能代表中国政治立场的“major-country”,表明了中国永不称霸的姿态和坚决抵制霸权主义的决心。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翻译,下文有专门评析,此处不再赘述。

2) 通过概念显化实现“政治等效”

概念显化(Concept Explicitation)是政治话语英译的另一种策略。中国特色政治话语需要经历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实现与世界话语体系的交流与融通。但是由于中西方存在着政治和意识形态差异,为了提升译文的融通效果,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需要诉诸于语义显化翻译策略。语义显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隐性话语意义通过翻译显化出来,以便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读懂原文话语所表达的语义内涵,避免产生误读和误传。例如:

例3.

原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2022: 63)

译文:Thecountryis its people, and the people arethecountry. As we have fought to establish and consolidateourParty’sleadershipoverthecountry, we have in fact been fighting to earn and keepthepeople’ssupport. (Xi Jinping, 2022: 73)

例3原文出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接地气的亲民话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前两个“江山”是指“国家政权”,译文是“the country”,“江山”与“人民”互喻突出了“国家政权”的“人民性”(刘强,2022: 15-17)。“打江山、守江山”中的“江山”意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译文是“our Party’s leadership over the country”。“人民的心”就是“人民的支持”,译文是“the people’s support”。几处译文均运用了话语显化策略,将原文话语的实指意义翻译出来,有利于增强西方受众对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理解。

例4.

原文: 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习近平,2020: 42)

译文: We will strengthen the Party in the military. We will launch activities under the theme of “passingonthetraditionsofrevolution; stepping up to the task of making the military strong”. (Xi Jinping, 2020: 57)

例4中的“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全世界的共产党以及左翼运动者普遍钟爱这一代表“牺牲、奉献、革命”的“红色”,英文单词“red”几乎成为“共产党/共产主义”的代名词(刘强,2022: 32)。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人对“red”一词颇为敏感。如果将“传承红色基因”直译为“inherit the red gene”(同上: 33),就可能会成为西方国家别有用心者诋毁中国军队形象的借口。因此,官方译文选择了“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revolution”(同上),将原文中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修辞表达转化为普通的话语表达形式,通过语义显化手段淡化外宣翻译中意识形态话语的冲突。

同样,在翻译“四个自信”时,译者也运用了语义显化策略。显然,如果将“四个自信”翻译成“Four Confidences”,会让读者感到费解,故将其译为“Four Matters of Confidence”,表明是在四个方面的自信,通过增译“matters”提升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3) 通过局部省译实现“政治等效”

基于汉英语言差异,有时需要运用局部省译(Partial Omission)策略实现政治话语的等效翻译。在具体翻译中,“局部省译”主要表现为直译和省译的结合,在直译基础上根据译文语义表达的饱和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省略。汉语政论文中多用修饰语和同义词,而英语却与之不同,更强调语言的简洁性。因此,如果将原文话语表述全部译入英语,容易造成译文信息“冗余”。例如:

例5.

原文: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2014: 211)

译文: Leave to Our Future Generations Blue Skies, Green Fields and Clean Water (Xi, 2014: 233)

例6.

原文: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习近平,2020: 13)

译文: Every Party member must b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enhancing Party consciousness, and demonstrate commitment to Party principles. 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problems squarely, be braced for the pain, act to remove whatever undermines the Party’s integrity and advanced nature, and rid ourselves of any virus that erodes the Party’s health. (Xi, 2020: 17 )

例5是文章标题,译文所做的简化处理符合英文特点。“生产生活环境”具有语义补充功能,合乎汉语表达习惯,直译则会使译文出现语义信息冗余,在删去冗余信息之后,译文更为简洁,且达到了原文的语用效果。例6总体上再现了原作的语义信息,但省译了“刮骨疗毒”的形象比喻,代之以“be braced for the pain”。在中国文化中,这一典故早已深入人心,表明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但是将这一文化意象翻译成英语并不容易,而且也没必要。如果采用直译加上注解,还会给译文读者增添阅读障碍。

4) 通过语义推演实现“政治等效”

当翻译较为抽象、复杂的政治术语或概念时,需要通过语义推演(Semantic Deduction)手段实现政治功能对等。为了忠实通顺地传达原文信息,译者需要认真揣摩原文,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政治话语的语义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在目的语中选择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传译原文信息,使译文在语义和风格上贴近原文,实现政治等效。政治话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理解原文的内涵,然后选择最贴近原文语义特征的译文表达形式。

例7.

原文: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习近平,2020: 63)

译文: We must ensure thattheThoughton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oraNewEraand its basic principles are fully implemented, so as to raise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within the whole Party.(Xi Jinping, 2020: 85)

例7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经提出便成为翻译界讨论的热点,尤其是“新时代”一词的翻译一度成为焦点。中国外文局资深英文编审大卫·弗格森(David W. Ferguson)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指出,“新时代”最初被译为“in the new era”,但由于此译文容易引起外国人误解而被改译为“for a new era”,通过将介词替换为for,以及将定冠词the替换为不定冠词a,能够准确传递出中国是在引领和主导“新时代”(2)参见大卫·弗格森: 如何向西方准确传递中国政治话语?中国新闻网,http: //www.chinanews.com.cn/gn/2022/02-17/9679040.shtml,通过译文话语的语义推演和选择再现了原文话语的政治内涵。

例8.

原文: 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制度安排。(习近平,2020: 169)

译文: Looking to realize theTwoCentenaryGoalsand implementing boththeFive-sphereIntegratedPlanand theFour-prongedComprehensiveStrategyin a coordinated way, we have defined farsighted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in this round of further reform of Party and state institutions.(Xi Jinping, 2020: 200)

例8中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都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其英文翻译都是译者进行语义推演和词义选择的结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2014: 7),译文中的“centenary”有百年华诞之意,很准确地传达了原文含义。

译者在翻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概念时考虑了“五位”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贾毓玲(2015: 93)认为,《求是》英文版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译为“a five-pronged approach”,达到了中英文形式和意思的完全对等。后来,随着对这一概念认识的深化,官方译文使用了“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这一译文更为清晰地表明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便于英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初的官方译本是“four comprehensives”。这一概念的翻译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官方译本采用了“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这一译文“很形象地将‘四个全面’表述为四管齐下的全面战略,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易于为英文读者接受”(李奉栖,2016: 83)。

3. “政治特效”原则观照下政治话语英译中的译者决策

“政治特效”概念是相对于“政治等效”的一种提法,是指译者为实现政治话语的异域传播,根据受众接受期待所采用的不同于常规操作的翻译策略。政治话语英译是让西方世界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表达,但其蕴含的“中国特色”可能会成为西方人理解中国的障碍。新华通讯社对外部英文专家王平兴(2016: 94)曾指出,对于政治外交话语而言,“不要说语际翻译,就是语内信息传递,往往说话者和接受者发出和得到的信息也难以实现等值”,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决策时“应该研究双方语言、文化、社会、政治各方面的差别,在把握好差异性的基础上寻找相似性,找到近似词语传达对应的信息,打造融通中外的表述”。由此可以得到启示: 在“政治等效”翻译之外,还需要基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社会、政治差异探索实现“政治特效”的翻译策略。

1) 通过话语重构实现“政治特效”

所谓话语重构(Discourse Reconstruction),是指译者放弃追求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的对等,使原文精神和文化意义在译文中得以重建。话语重构是原文再语境化的过程,当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文差异较大时,可以运用特效翻译手段,在保留原文核心信息的前提下,根据英语表达的需要重新构建译文。例如:

例9.

原文: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2017: 83)

译文:Towinthisbattle, we should have firm resolve and solid goals, and work hard with a down-to-earth spirit,tobringreasonableprosperitytoall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individuals by 2020. (Xi Jinping, 2017: 87)

例9原文中的核心信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确保……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译者根据英文特点和表述需要对原文进行重组。首先是打破了原文结构,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译作状语“To win this battle”置于句首,将“确保……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译为目的状语。其次,重构了语义信息,删除了“愚公移山”这一文化典故,并将“全面小康社会”译为“reasonable prosperity”。这种看似与原文形式差异很大的译文表达却有利于消除译文读者的阅读障碍,以“特效翻译”手段提升政治话语译文的可接受性。

2) 通过话语阐释实现“政治特效”

所谓话语阐释(Discourse Interpretation)是指用更具体、更全面、更易解的话语来解释和补充原文中较抽象、较复杂的话语信息。政治术语和概念内涵丰富,原文读者借助语境能够理解,但是目的语读者却难以跨过阅读的屏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话语阐释策略实现“政治特效”。例如:

例10.

原文: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习近平,2020: 50)

译文: In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officials, we must adopt the right approach, with emphasis on political performance. We will promote and put in important positions those Party officials whodowellaccordingtothefollowingcriteria:Theymaintaintheirpoliticalcommitment,thinkintermsofthegeneralpicture,followthecoreleadershipoftheCPCCentralCommittee,andactinaccordancewithitsrequirements; theyhavefullconfidenceinthepath,theory,system,andcultur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they uphold the authorit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faithfully follow the Party’s theories, lines,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nd they are loyal to the Party, have moral integrity, and demonstrate a kee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Xi Jinping, 2020: 68)

例11.

原文: 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习近平,2022: 33)

译文: Party history should also be made available as part of school courses on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to learn in classrooms,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sound values and ethics. (Xi, 2022: 40)

例10中“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都是中国特色政治术语,作为独立概念使用时显得更为复杂和抽象,因此在翻译成英文时应当将术语的内涵全部阐释出来,虽然译文变得厚重,但是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例11也运用了话语阐释翻译策略,打破了原文话语的表述形式,如“推动……”、“发挥……的重要作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用更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话语进行翻译。这种翻译策略有效地消除了原文话语风格可能给译文读者带来的阅读困难,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3) 通过话语创新实现“政治特效”

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实践中,“话语创新”(Discourse Innovation)是构建融通中外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因此,为了更有成效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政治话语英译需要话语创新,译者应根据政治话语原文的构建特点以及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创建符合源语特征且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译文形式,以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传递中国声音。

例12.

原文: 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习近平,2020: 122)

译文: The CPC has guid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and governance systems withdynamicMarxismadaptedtotheChinesecontext. (Xi Jinping, 2020: 148)

例12中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译为“dynamic Marxism”,“dynamic”一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源头活水,是充满活力的理论来源。将“中国化的”译为“adapted to the Chinese context”,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传达了原文的政治话语内涵。

4) 通过话语浓缩实现“政治特效”

话语浓缩(Discourse Condensation)是指进行政治话语英译时,译者根据受众接受需求对原文内容进行浓缩处理的翻译策略。领导人常用生动形象的修辞话语或者引经据典来讲明治国理政的道理,虽然有些内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一看便知,且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但英语读者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却很难理解。译者在翻译此类话语时,要牢记“内外有别”的原则,根据译文信息的完整性适度删减修辞话语,开门见山地传译原文的核心信息。例如:

例13.

原文: 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习近平,2014: 174)

译文: When things are smooth, you may be confident; when there are frustrations, you may have doubts and waver. (Xi, 2014: 194)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后人用之比喻人生的三种境界。在例13原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巧用此语告诫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读者很熟悉其中的哲意,但是西方读者很难将山水之喻与作者话语意图相关联,而且这种聊天式话语不像政治术语那样严肃。因此,译者考虑到汉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了“瘦身”处理,使译文更为简洁畅达。

4.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者应秉持的四种意识

译者的主体意识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表征,是译者的认知基础和行动指南,对翻译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译者翻译决策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者应具备四种意识,即国家意识、政治意识、融通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1) 政治话语英译者的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在上述几种主体意识中居于首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理念和中国政策的权威阐释,是外部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政治话语英译是国家赞助下的翻译行为,译文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当国家利益与目的语文化和受众期待相矛盾时,译者应当首先考虑如何维护好国家利益,其他因素居于次要地位。例如,在对外宣传“南沙群岛”时,不宜随附于西方人翻译的“the Spratly Islands”,而应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Nansha Island”(朱义华,2012: 96),用正确的翻译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

翟石磊(2017: 33)认为,在政治话语译介中坚持国家意识,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国外受众的接受期待。当然,在国家意识基础上,尽可能提升译文话语的可读性,实现从“话语接触、碰撞、冲突”到“话语协调、融合、认同”的跨越。杨枫(2021: 17)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坚持国家意识就是要“满足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可见,国家意识是国家翻译实践中的首要意识,贯穿于政治话语翻译实践的始终。

2) 政治话语英译者的政治意识

政治话语英译者必须能够用政治意识引领翻译实践,做到“政治翻译要讲政治”(程镇球,2003: 18)。政治话语包含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体现着中国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政治话语英译着眼于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同时澄清西方世界对华舆论中具有负面意义的表述以及西方媒体有意混淆是非的话语。因此,译者应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准确传递原文主旨,体现国家意志。杨明星(2015: 91)详细研究了“窜访”一词的翻译过程,否定了网上流传的informal visit,sneaky visit等译法,指出“toutvisit”是最贴切的译法,因为“toutvisit”达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平衡和契合,实现了政治功能对等。过家鼎(2002: 60)曾指出,“中国大陆”应译作“China’s mainland”或“the mainland of China”,而不能译为“mainland China”,因为这会造成“两个中国”的含义。因此,译者应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使译文确保政治正确。

3) 政治话语英译者的融通意识

融通意识能够引领译者提升译文的融通性和交际性。新时代政治话语英译者应当在融通意识指引下,不断创新翻译方法,确保译文的等效性。习近平(2014: 156)强调了“构建融通中外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性。黄友义(2004: 27)提出了“三贴近”原则,指出外宣翻译要兼顾中国发展实际和国外受众需求。“融通中外”是一种语言文化互构式理念,它要求译者正确把握原文精神与受众期待之间的张力,寻求跨文化交际双方在心理认知和语言表述上的共通性,从而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

为了让英语读者读懂、认同和接受中国政治话语,译者应当考虑受众的接受期待,合理运用意译、省译、话语重组、套译等策略。如将“‘鸵鸟’政策”译作“burying heads in the sand”,译文放弃了原文的隐喻形式,保留了原文意义。再如将“清除害群之马”译作“remove the bad apples from them”,译者没有按照原文隐喻进行翻译,而是根据语境意义和受众预期进行了变通处理,实现了功能对等。为了提升译文的接受度,译者需要根据简洁通顺原则对译文进行简化和显化处理,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为了实现译文的融通效果,政治话语英译者会根据国际社会的接受反馈对译文进行调整。比如,“一带一路”原译为“one belt, one road”,后改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四个全面”初译为“four comprehensives”,后改译为“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等。修改后的译文提升了中国政治话语的融通性和国际传播力,有利于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4) 政治话语英译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命运共同体意识引领译者建立全球话语意识,通过翻译联通全球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在国际社会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中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东方大国的形象。在大变局时代,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向世界展示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粉丝。在此背景下,政治话语英译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译文演变正体现了译者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张健和杜丽娟(2021: 71)梳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文,如下表:

表1. “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文

显然,不同译文的差异主要在于“common”,“shared”和“destiny”,“future”的搭配关系,在命运共同体意识观照下,“shared”和“future”的含义更好地传递了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十九大报告的译文已经成为共识性的官方译文,译文的演变诠释了一种从“宿命观”到“未来观”的认知变化,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同上: 76)。

可见,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使译者在全球意识下探索全球话语体系的构建策略,使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文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译者应基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消除西方译者和受众的偏误,不断创新翻译观念和翻译方法,让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和接受。

5. 结论

在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英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路径。首先,本文指出,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政治话语英译应遵循“政治等效”和“政治特效”两大原则,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政治等效”和“政治特效”是相辅相成的,是译者进行翻译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次,在“政治等效”和“政治特效”原则观照下,本文探讨了政治话语英译者的策略选择。基于“政治等效”原则,译者主要采用了话语移植、概念显化、局部省译、语义推演等翻译策略;基于“政治特效”原则,译者主要采用了话语重构、话语阐释、话语创新、话语浓缩等翻译策略。最后,在策略分析基础上提出政治话语英译者应秉持的四种意识,即国家意识、政治意识、融通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政治话语英译,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至关重要,译者必须坚持国家站位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在翻译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同时,译者应建立融通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此增强政治话语的传播能力和共情效果。笔者认为,在大国外交背景下,政治话语英译应兼顾好“政治等效”和“政治特效”两个原则,着眼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融通性和亲和力,在翻译策略上体现出“多元融通”的特征。本文是对于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英译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不足之处请方家斧正。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