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28胡文秀
胡文秀
(上药康德乐(四川)医药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流通企业主要从事商品批发、商品零售或者批发零售兼营的企业,通常把商品以批发价格、批零一价或低于零售价的价格,销售给供销企业、零售单位、个体商贩,不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具有一定特殊性。流通企业介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上游与生产厂家、供应商合作,下游与零售单位、销售企业、个体商贩合作,需承受较大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对企业内部管理有较高要求。流通企业要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正确规避风险,就要完善内控体系,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内控来约束经济行为和各项业务的发生。然而,很多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单薄,缺少专业内部控制人才,资金控制、预算控制、采购控制、销售控制、资产控制都存在不足,难以实现预期内控目标,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流通企业应转变管理观念,正确认识内控的必要性,积极解决内控现存问题。
一、流通企业业务的特点
流通企业是交易专业化的象征,拥有专业的交易技术、流通网络,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需要承受来自上下游的风险。因此,流通企业应基于业务特点,设计出一套符合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深入了解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有必要预先了解流通企业的业务特点。下文详细分析流通企业的业务特点。
1.销售与收款业务发生频繁
流通企业日常经营中销售业务和收款业务量庞大,且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涉及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如:销售部门、信用管理部门、运输部门、会计部门等[1]。且业务流程中还涉及多个环节,如:订单业务、信用核准、发货、票据、销售、汇款、收款等。以销售业务为例,与销售企业的业务往来通常采用赊销交易,会产生应收账款。因此,该笔业务不仅涉及销售部门,还涉及信用部门、会计部门,需采取内控措施对业务与财务进行协调[2]。
2.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大
流通企业销售业务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销售企业、零售单位、个体商贩,且多采用赊销交易,款项回收是关键环节[3]。不同类型的交易对象,经济实力、偿债能力不同,且近些年出现了大量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现象,给款项回收造成了诸多障碍,易发生坏账风险。因此,流通企业必须要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准确评价客户诚信状况,评估风险,建立客户信用控制制度,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催款措施,降低款项回收中的风险,规避经营风险。
3.采购业务发生频繁
采购与付款是商品流通企业基本业务,采购业务发生频繁。而采购中不仅涉及企业内部,还涉及外部的供销商,且运行环节多[4]。例如,在商品的采购中,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而采购业务每个环节都涉及到钱和物,易产生漏洞,发生舞弊行为,使企业遭受损失。因此,流通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规范业务的发生和运行。
二、流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流通企业的持续发展
若商品流通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采购质量不合格,企业势必要承受巨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遭受经济损失[5]。流通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构建符合行业标准的管理体系,协调财务管理制度稳定运行,提高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战略计划顺利落实,便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效益最大化。
2.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
流通企业要想消除各环节工作分歧,就要做好内部治理。而内部控制是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内控是实现内部治理目标的保证,二者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助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例如,企业基于治理目标,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确保经济业务有序开展,便可为内部治理创造有利条件,奠定治理基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揭示财务管理问题
流通企业必须保持稳定财务状态,拥有充足现金流,才能满足采购业务需求,与上游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企业积极采取内部控制措施,监督检查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确认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主动开展绩效管理。并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开展财务分析,便可揭示企业财务问题,找出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帮助企业找到财务管理机制优化的方向,使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得到改善,使企业保持良好财务状态,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
4.有利于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验收入库、合同管理等环节都易发生舞弊风险。如,采购环节,采购人员违规采购、高价采购;库存管理环节,违规领用库存物资,导致实物资产流失、浪费;合同管理环节,合同签订缺乏审核,存在规则漏洞,给企业带来合同纠纷等。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定期核查相关账目,检查财务报告、预算决策草案,以及相关经济资料,做好对会计信息处理、加工的监管工作,便可遏制舞弊行为,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资金管理控制薄弱
资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流通企业的经营需要有充足资金。目前流通企业资金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及资金运营。不论筹资活动,还是投资活动,亦或是资金运营都存在风险,关系到企业经营。然而,很多流通企业资金管理控制意识薄弱。如,筹资活动中不注重筹资规模、筹资成本控制,风险过大。另如,投资活动中,缺少对投资风险的评估,盲目进行项目投资,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预算管理控制不足
预算是财务收支安排的依据,要想规范资金流转,约束不合理支出,就要做好预算管理。然而,很多流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控制不重视,预算安排不合理,不论是预算编制,还是预算执行都存在问题。在预算编制方面控制,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编制都过于粗糙,大多以“增量预算”为主,预算审批不严,缺乏对商品流通行业业态的考虑。而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多停留在事后控制层面,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约束,预算刚性不足。
3.采购管理控制缺失
采购业务是商品流通企业核心业务,采购管理中采购业务和付款业务控制至关重要。但部分流通企业采购管理控制缺失,没有严谨采购计划,采购中缺乏与销售部门的沟通。由于事前沟通不足,不能根据实际库存情况进行采购,经过出现某一种商品缺货同时另一种商品积压的情况,导致库存资金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库存周转率不理想。而付款环节,预付货款审批慢,不仅容易使企业信用受损,还容易诱发合同纠纷,使企业面临法律风险。
4.销售管理控制缺位
目前流通企业对销售业务的管理,大多局限于业绩管理,对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不重视,存在销售内控缺位的情况。具体来讲,销售管理制度不完善,销售计划不明确,没有完整的管理流程,完全依照管理层口头指示进行管理。此外,对销售业务人员的管控不足,导致一部分业务人员行为不受控,在营销经费的使用中虚报费用,中饱私囊,甚至侵害企业的根本利益。另外,客户信用审查缺少,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存在较大坏账风险。
5.资产管理控制脱节
流通企业有诸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房屋建筑、车辆、办公设备、基础设施等。然而,多数的流通企业对资产管理控制,停留在账面信息核对,资产会计核算层面,缺少对资产实物管理监督,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严重脱节。由于资产管理控制的缺失,导致企业资产的流转不规范,部分资产应入未入、该销未销,最终游离在账外。例如,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要进行报废处置,相关账面信息却未及时做出处理,导致资产虚增。
6.高质量内控人才缺少
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多,如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库存部门、运输部门、采购部门,涉及到的业务内容多,如采购业务、合同业务、产品业务、资金业务、税务业务等。因此,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专业性强,对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懂财务、懂业务、懂税务、懂金融,可基于企业的战略计划,对各项业务进行针对性控制。然而,商品流通企业一直以来重视的都是营销人才储备,对管理人才储备不重视,普遍缺乏专业内部控制人才,导致流通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内部控制的实践经验,对内部控制理论不熟悉,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问题。
四、流通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当前一些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不足,资金管理控制薄弱,预算管理控制不足,采购管理控制缺失,销售管理控制缺位,缺少高质量内控人才,内部控制的效能发挥不明显。因此,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对流通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出合理改善建议。
1.加强资金管理控制
企业经营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至关重要。因此,流通企业应基于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结合《会计准则》要求,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资金风险。筹资活动控制方面,要基于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状态,控制筹资规模、筹资成本、筹资风险,将筹资规模控制在企业偿债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的筹资渠道,避免筹资规模过大,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陷入资不抵债的局面。在投资活动控制中,投资决策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分析项目的风险系数,预测投资的收益,从而合理调度资金,保证资金链稳定性的同时,兼顾投资收益,防范投资失败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在资金运营控制方面,要做好资金规划,完善资金使用授权、支付审批制度,监督资金运用情况,关注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价值。
2.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约束,才能使企业的预算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高效的利用,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流通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为提供预算编制质量,要成立预算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方案的研究和商讨,并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预算会议,合理确定预算编制周期。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委员会要积极进行预算调研、取证工作,实事求是,基于实际需求进行预算编制,落实“零基预算”,采取“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程序,按轻重缓急,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安排。而且要加强对预算调整审批,提高预算刚性,杜绝预算随意调整。而预算执行阶段,要制定明确管理办法,对预算执行关键点、控制做出规定,严格控制预算支出行为,防范“跑、冒、滴、漏”的发生,尽可能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3.加强采购管理控制
流通企业采购业务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流通企业要加强对采购业务的管理,对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在采购环节,流通企业要明确采购的定额,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清单,从而避免盲目采购。采购计划制定后,要交由业务部门确认,交由财务部审核,确保采购的合理性、经济性,提高库存周转率,避免库存积压。其次,流通企业要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在采购过程中,企业要采购合理的采购方式,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理确定订货批次,缩短采购时间,从而科学控制库存成本,降低采购成本。最后,为降低采购合同风险、信用风险,流通企业要加强供应商管理,加强对供应商信息的收集,定期评估供应商合同的履行能力。
4.加强销售管理控制
销售的完成,意味着现金的流入,销售和收款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其内部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状态。做好销售管理控制,才能实现企业销售利润的最大化、收款风险的最小化,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获得有质量的销售收入,保障资金能顺利回笼到企业。销售管理控制的主要环节是:销售合同控制、收款控制、出货控制、退货控制,等等。销售合同控制控制方面,流通企业要对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审核、合同的保管进行控制。合同签订前要正确评估客户的授信额度,将赊销合度控制在授信额度范围内。签订签订时,要做好合同谈判和审核,规定合同履行义务完成时间,确保合同如期履行。在合同保管方面,要加强授权控制,避免合同冒领和遗失。收款控制方面,要明确收款程序,避免业务人员违规接触款项,规范业务人员、销售人员的行为,杜绝营私舞弊。在出货控制方面,要规范发货和退回流程,加强发货监督,发货单必须加盖专用章,杜绝无手续发货。退货控制方面,退回的货物必须要填写销售退回通知单,注明退货原因、名称、数量、价值。
5.加强资产管理控制
资产流失和浪费,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流通企业要加强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来讲,流通企业要定期做好资产盘点,摸清资产底数,制约资产流转,做好实物资产清查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账面信息核对层面,要认真核实实物资产的存量。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要确认好实物资产状态,查明盘盈、盘亏、报废、损毁等原因,避免资产脱离控制,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此外,要管控资产实物形成关口,对资产购置、配置、使用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可无序增加资产实物,更不能滥用资产预算。另外,要加强资产处置控制,明确资产处置程序,提高资产处置透明度,遏制资产违规流转,避免虚增、虚减资产。
6.引进高质量内控人才
倘若流通企业没有专业内部控制人才,内部控制工作自然难以推进。因此,流通企业要优化人才结构,引进高质量内控人才。人才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入手。从内部培养方面来讲,为完善现有人员知识体系,使其胜任内部控制工作岗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轮岗学习,帮助内控人员了解业务、了解财务,从而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而且要聘请专业的讲师,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先进的内控知识和技能,提升岗位适应性。从外部人才引进方面来讲,流通企业要提高招聘门槛,加强管理人才储备。流通企业可基于内部控制工作岗位任职要求,招聘懂管理、懂业务的专业内控人才,构建高精尖管理团队,为内部控制工作任务落实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五、结语
当前商品流通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实力,流通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因此,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流通企业要结合业务特点,对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资产管理进行针对性控制,并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