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江山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

2022-12-28林妹珍赖蔚英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江山民主中国共产党

林妹珍,赖蔚英

(龙岩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史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1]66。这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凸显了“人民”二字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份量。人民江山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人民立场,蕴含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沉的时代忧思,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一、新时代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现实考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江山”与“人民”的辩证关系。“江山”是国家政权的形象表达。一方面,把“江山”看成是人民的江山,强调“江山”的立场即人民的立场,体现人民政权的本质属性,人民江山由人民执掌并服务人民;另一方面,视人民为“江山”,强调人民是江山的主体,是打江山、守江山的根本性力量,体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之源。“人民”与“江山”是不可分割、合二为一的“共同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人民江山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传承和时代解读。新时代强调人民江山论,是解决时代性问题的客观需要,对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29。要如期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要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妥善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也充分证明,“在准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复杂性、多元化,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造成有效供给不足或不充分,这对国内改革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和压力更要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4]15凝聚人心的关键是要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人民立场,将人民江山论贯彻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领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凝聚人心,引导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与风险,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5]53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5]48推进党的建设,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快、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重[5]537,“四大考验”“四种风险”依旧复杂严峻,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面临新的挑战。就问题导向看,“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5]538。已经解决的一些问题还可能反弹,比如“四风”问题还可能出现回潮复燃,有的地方“党员、干部心里没有群众,不去做、不想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或无视群众期盼,或不敢应对诉求,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5]508。这些问题“根本上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5]508,它们的存在势必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可见,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人民江山论的内源性规定使其成为党的建设的思想遵循。只有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的问题,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向问题开刀,勇于清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病毒,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70。这既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必然性措施。只有这样,党才能在解决自身问题中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长期执政的能力,使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依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其直接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是利益的享有者等观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就是江山”就是把人民看成是“江山”的依靠之源和主体力量,这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现实的人作为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起点,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6]152,“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146。“有生命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物质资料。同时,物质资料的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它体现为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这双重关系的主体都是劳动群众。换句话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7]196这充分肯定了人的劳动对历史的创造作用。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作出了“工人才创造一切”[8]22的著名论断,将人民群众视为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们批判布鲁诺·鲍威尔主张历史是由个别英雄决定的唯心史观,并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7]287,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7]287,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9]470的观点。列宁在研读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得出“劳动群众才应该是全部国家生活的基础”[10]166这一论断。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得他们被视为“真正的铜墙铁壁”[11]139。在他看来,“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12]1096。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反复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1031,也反复告诉人们,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主体思想深刻表明了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和深厚根基。

(二)人民群众是利益的享有者

“江山就是人民”,强调了人民江山为人民,“江山”的立场是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不仅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是利益的享有者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倾其一生为人类谋福利,致力于实现人的价值。他们留给世人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3]424。

人的解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51。到那时,人是自由人,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人的价值主体性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到完全实现。个人的潜力、才能、个性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能保证每一个人创造力的巨大发挥。另外,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主体性价值发展的最高境界。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使命。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指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14]39,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运动。这样的伟大使命使得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而“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14]41。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5]47他认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2]1094-1095。也就是说,共产党人没有特殊利益,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人民群众看成是价值的主体、利益的享有者,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

虽然经典作家并没有明确指明“江山”与“人民”的关系,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是价值的主体、利益的享有者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历史使命和执政立场,奠定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时代的具体展现

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打江山、守江山的依靠之源是人民力量。人民江山论蕴含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因人民而兴的深刻道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一)解决主要矛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6]11,意思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从根本上回答了打江山、守江山“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6]11-12。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牢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初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19。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他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7]

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的宗旨使命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主要矛盾不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是不同的。纵观历史,我们党都是在科学研判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带领人民去化解主要矛盾,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更为多样化,这对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党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方面,着力解决好民生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如化解入托难、上学难、养老难、就医难等问题,千方百计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和“钱袋子”,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另一方面,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号召全党要“站稳人民立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73,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18]。

(二)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打江山、守江山”,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回答了打江山、守江山“依靠谁”的问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是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既是这一实践的受益者,也是这一实践的推动者。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16]12。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群众铜墙铁壁般的拥护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取得了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功。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依靠人民,迅速摆脱贫困,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可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力量。

依靠人民还要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壮大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充满生机活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进步:是人民的“大包干”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历史大幕;是人民群众率先探索“河长制”,为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抓手;是人民首创了独特的矛盾调解机制“枫桥经验”,为社会治理和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成功范本;等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与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与智慧。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真正的智慧源于群众,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他说,“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19]27。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热情和创造伟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才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不仅要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还要始终坚持原汁原味的人民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19]28也就是说,一切工作成效、发展效果得由人民“说了算”。之所以由人民“说了算”,是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而,检验发展的效果就要由人民说了算。检验发展的效果由人民“说了算”,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或满意度作为评判我们党执政得失和发展好坏的标准。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赶考”路上,遇到的新“考题”势必越来越复杂和艰巨,我们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打江山、守江山”,就是要夺取政权、守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领导人民进行反独裁、反专制、反压迫的斗争,最终夺取政权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20]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达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打江山守江山的历史,是一部建立、巩固和完善政权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民主作为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完善政权的根本遵循。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告诉我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1]156-157。虽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全过程民主”的概念,但表明了政权要由人民民主监督和参与掌管的思想。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与制度建构目标。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全过程性的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它强化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从参与的主体看,只要符合“人民”的范畴,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等都能完全平等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参与主体覆盖了我国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地域领域、各个行业职业的人们,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参与的内容看,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大到国家立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小到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方方面面,只要是民主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环节,人民群众都切切实实参与其中,体现了“人民的事人民议,人民的事人民定”。从参与的作用看,人民参与民主实践在于解决人民面临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22]76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有效回应人民的现实诉求,将民主与人民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它不是“只有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22]74的形式主义民主。强烈的现实关怀与问题导向,使人民民主成为真实的、有效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民主,在反映人民意愿、代表人民利益的前提下,领导人民群众建构了以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为基本框架的制度体系,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实践有坚实的制度保障。而且,实践中不断探索民主建设的新方法、新程序,创新与全过程民主运行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相互关联,贯穿了从选举、审议、决策、管理到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完整的制度程序与完整的参与实践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5]137我们党要赢得人民支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只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政治实践中的民主获得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凝聚广泛共识,为实现国家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打江山、守江山”,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9]367-368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这不仅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真理性认识,也是审视古今中外历史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回顾和分析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失败,原因固然很复杂,但重要原因就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掉民心。因此,能否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乎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9]28我们党的百年伟大实践之所以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源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因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我们的事业才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参与和拥戴,才能够战胜世所罕见的风险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16]11,因此要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24]697,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24]318。

新时代,群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最大特点是信息化。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么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25]336。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25]336。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首倡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他说:“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25]336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习近平指出:“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6]网络群众路线,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信息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实现了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秉持人民立场,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反“四风”。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通过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新征程上,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人民的江山才能永固长青。

四、结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表达,充分肯定了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和利益享有的主体。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人民江山论既是铿锵有力的宣示,也是实践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看成是促进发展、推动改革、保持稳定的依靠力量,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下功夫,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更加昂扬自信的气势迈向新征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使得万里江山更加锦绣壮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猜你喜欢

江山民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生态民主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