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及意义

2022-12-28重庆师范大学谢咏琪

区域治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社区服务高校学生

重庆师范大学 谢咏琪

一、社区活动分析

社区治理的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区服务的载体是社区活动,社区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解决居民问题,丰富居民生活,使其生活舒心,所以我们对社区服务供给困境的分析可以从社区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面向群体

社区活动的主要面向群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各类线下活动的实际参与者,多为老年人;二是早出晚归或在外工作的上班族,多借助网络来了解相关事宜,参与社区活动。

(二)活动内容

根据活动性质,可以将社区活动分为非政治性活动和政治性活动。非政治性活动与居民的直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一部分是涉及生活基本需要的活动,多为基本通知,如居住证的办理、物业费的缴纳等。另一部分则是进一步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的社区特色活动,具有可选择性,比如广场舞培训活动、“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楼栋“互助之家”活动等等。政治性活动涉及选举投票、决策管理以及相关会议精神、法律、文件的学习,比如家庭普法宣传活动等。

(三)参与程度

目前社区的很多活动,处于动员参与的被动状态。根据上述社区活动的分类,我们也可以看到,除基本通知外,其余均是可选择性参与。中青年阶段的居民多由于家庭、工作事务压力大和时间少,所以他们对于非必需的社区活动往往是形式上的参与或者是不参与。除此之外,实际参与活动的老人,也会由于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问题分析

社区治理进一步发展重在社区服务供给的突破与创新。目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吸纳的居民党员也普遍年龄较大,缺乏适应社区服务新发展的相关业务能力。同时由于社区基层事务繁杂,除社区基本工作开展外,很难有精力在社区开展多元文体活动、政治性活动,这也就使得社区活动的供给上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社区服务活动是社区治理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关系着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影响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多元、优质的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决定着社区治理的效果。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基层党组织必须重视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的开展。

三、高校学生分析

社区治理仅仅依靠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可以借助外在资源和力量,比如高校资源和青年大学生的力量。我们在跟随高校志愿者队以及青年理论宣讲团进行了多次社区活动后,对于其优势作出如下总结:

(一)人数多

高校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多。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拥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队伍,具有一定数量的在册志愿者,同时还有像“红书包协会”“手牵手协会”等志愿服务性质的学生社团。除志愿服务外,多所高校还设有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基地,开设相关培训班级,在理论宣讲、宣传会议精神这一部分做得非常不错。

(二)创新性

高校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且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活动策划、筹备和宣传上有较多新想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区活动的创新,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使社区治理达到更好效果。以A理论宣讲团为例,他们在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活动中,采用讲演的方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际国内双循环这样高度概括的词汇,通过形象的例子或者是党建情景剧编排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区居民进行讲解,应居民听得明白,还能讲得出来。另外,在建党百年学党史的活动中,他们策划了百年历程答题点进行知识竞赛,并与社区合作,准备了一些奖品,吸引了许多居民来参与,很多家长也愿意带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活动。

(三)依托网络,善用新媒体

考虑到中青年居民的现实情况,为了促进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社区治理依托网络与新媒体走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道路。许多社区设立了微信公众号、网页、微信群等,但也由于基层党建工作者数量和能力限制,这些线上平台的作用多停留在了基本信息传达与处理。而高校学生对于网络和新媒体的使用较为熟练,像短视频拍摄剪辑、公众号运营、小程序的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比如借助微信小程序发起的社区最美景点打卡选择、春节送祝福、特色社区活动的抖音发表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中青年居民的情况,既可以对社区的日常活动了解更加清楚,又可以通过便捷新颖的方式参与社区活动,这也就让网络平台动员参与和宣传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四、社区服务内容

(一)开展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多才多艺的优势,推动社区活动的开展与创新。一方面,高校学生可以协助社区,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时事热点进行宣传,创新宣讲方式,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帮助社区策划特色文体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动员,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问题,结合区域特点和时事政策,开展相关调研活动,为社区活动的推进提供意见,从而提高社区治理效率,推动社区科学建设。

(二)参与社区管理,推动基层民主建设

高校学生在进行实地调研后,可以参与社区协调议事活动。一方面,监督党务公开;另一方面,帮助社区居民积极建言献策;将社区党建与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帮助社区党组织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党员教育与培训工作。

(三)助推网络平台的完善与发展

坚持社区治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道路,推进相关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相关技能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所长,协助社区对相关平台的运营建设,如抖音、公众号、微博、网站。同时,可以进行“手把手教学”,对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简单培训,使网络平台成为社区形象宣传和居民社区参与的有力工具。

(四)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社区形象

社区治理,不应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治成”上,还应向优化形象的“治好”发展。社区建设,不是为了追求同质化的住房建设,而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社区特色,打造具有标识的个性社区。高校学生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通过资料查询和走访调查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并加以利用,以此为社区打造特色品牌形象,比如绘制文化长廊,通过推文或视频为当地名人古迹做宣传,为社区活动绘制动画、剪辑短视频、拍摄图片,对社区采用多平台多途径宣传,这也有利于社区形象地树立,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因地制宜,帮扶弱势群体

高校志愿者队可以根据区域内弱势群体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切忌流于形式。对于退休老工人多的社区,可以根据“业缘”“趣缘”协助社区组织相关活动;针对当地的福利院、敬老院、聋哑学校等,可以展开爱心家教、趣味科普、一对一定期交流等。同时,可以利用高校影响力,借助新媒体平台,动员各方社会力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五、社区与高校学生的双赢

(一)社区:创新治理方式,促进居民社区参与

1.助推困境突破,“微调”促协调

青年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往往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与基层党组织一起做深入调查,采用具体事务对接处理的方式,不会整体影响社区运作,而是在局部小方面进行改进。积极热情的青年大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与技能,在社区政治宣传、文体活动、信息咨询、平台建设、困难帮扶等方面为社区提供帮助,有效弥补了社区服务供给端的不足,打破困境,在规范社区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强社区文明建设,打造特色社区

青年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也是推动社区文明建设的过程。学生走进社区,直接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需求提供贴心服务,使居民感受到党组织和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有利于互助和谐的志愿精神和道德风尚的进一步发展,助推邻里关系的友好和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时事政策,有利于拓宽居民视野,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使他们理解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的每一项决定都是为人民争权益、谋幸福,培养社区居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对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高校学生:以实践增知识、长才干

1.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反哺学习

高校学生大多数是从学校过渡至学校,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并不多,即使已经成年,但社会经验仍然有限。所学多为书本知识,对于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也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机会和途径。以高校学生来助推社区治理的创新,让高校学生与社区治理相连接,深入基层、服务社区,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多样的社区居民、其他社会组织等进行交流协调,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和能力,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能力,并根据不同情况将其运用于实践,高校学生不仅会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还会在具体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其再学习、深学习的激情,服务社区的实践又成为反哺学习的动力。

2.积极进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青年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参与社区治理,更加具体地感受社会微小问题和社会每一步前进的困难和所付出的努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参与社会治理,也是其进行社会参与的新形式。既有利于培养注重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荣辱观,又有利于锻炼社交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协商表达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等。同时,在与社区居民交流过程中,也能切实理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党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高校:承担角色责任,培养社会人才

1.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培养人才不仅要理论知识扎实,还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立足于社会服务。在高校和社区之间建立桥梁,是为青年学生提前参与社会打通道路。在之前,学生往往是在毕业后工作,才算真正踏足社会,而这一桥梁则是直接可以让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各方面,了解国情,而是主动参与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群体的期望,积极投身社会发展。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中,并利用自身资源,为社区建设调动力量、提供建议,输送一批有意愿、有志向、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助力社区建设,承担了高校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

2.高校党建与基层党建相结合

高校党建工作包括强化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引导共青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党员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贯彻学习党的理论、精神,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以身示范,成为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党员。同时还包括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而基层党建工作则包括建立健全党组织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加强自身建设,切实为人民服务。高校党建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共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高校学生在社区治理工作中锻炼其品质和能力,通过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高校党建工作也可以借鉴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社区基层党组织可以在高校师生的参与和建议下,不断创新与完善,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治理能力。

六、反思与改进

(一)青年学生队伍需完善提升

1.参与社区治理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主要选择离学校较近的区域。一方面,这对于活动开展提供便利,社区距离近,周围可利用资源多,调研和服务都比较方便。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青年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动范围有限,大部分城市高校多聚集,一些区域无高校涉及,要想活动普遍开展,则会面临交通、住宿、调查等多方面的困难。同时,学习仍然是高校学生的第一要务,大学仍要面临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也只能在周末或课闲时间选择离学校较近的区域开展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治理,意味着跳出熟悉的学校圈,要跟社会各方协调交流,这对于社会阅历有限的青年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最初可能在能力方面会受到质疑和不信任,做基础调研时,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各方需求时也会承受较大的压力。

2.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能、认真热情的态度、富有责任感、吃苦耐劳的青年学生队伍是重中之重。首先是在招募和培训机制上,高校组织作为主导,针对前期广泛的社区调研,根据对接任务性质和所需技能,明确不同岗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社区服务,编制专门的培训手册或制作相应教学视频,明确任务时间和距离要求。在招募上,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对其工作技能、责任心、组织沟通能力进行一定考察,选拔合格优秀学生加入队伍,并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有经验的成员带新成员熟悉社区工作。其次是在组织建设上,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社区服务虽不同于直接工作,但对于学生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高校形象地树立和社区治理的成效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最后是设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参与社区治理本就是寓教育于实践,检验知识与能力的考验,考验学生对于基本国情的掌握、时事政策解读、自身技能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决心,因此对于工作出色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将社区工作划入综合素质考核、入党考核之中,给予其中的优秀者社区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并进行校内表彰,也吸引更多有志向的优秀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二)立足实际,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

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一是必须要立足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基本矛盾转变,人民生活需求出现新层次,提供社区服务也应达到新的层次。因此,科学全面的社区调研十分必要,避免提供的社区服务流于形式,脱离社区实际情况。二是要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怀有关爱敬畏长辈的心情参与社区治理,但也要有所分寸,不能将居民直接看作家人,来使其过分包容。交流过程中要积极热情,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以服务效果来获取居民信任,密切与居民感情。三是要注意多方协调的配合,既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与基层党员干部建立良好关系,又要与学校相关组织保持联系,同时与社区相关利益组织进行积极沟通协商,充分利用社区及区域内的资源。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社区服务高校学生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小队活动菜单”引领社区活动的“三步走”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怎样有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区活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