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10-28刘雅坤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聚类学者

韩 宁 刘雅坤 王 腾

(1.集宁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3.集宁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社区的功能定位,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经历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三个阶段。早期的社区服务具有“慈善化”的福利性质,随着居民社区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拓展。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阶段,社区服务成为其主体内容。在逐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加强城市社区服务越来越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资源整合,提升居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有力抓手,更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一环。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们围绕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相关文献,理清了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路径,从而推动城市社区服务更好的发展。

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的以城市社区服务为主题的综述类文献仍主要聚焦于国外社区服务和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上,如社区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等,呈现出碎片化特点。通过这些研究,无法了解对城市社区服务这一整体概念的研究过程,更无法掌握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中的功能演进。因此,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对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展开分析,以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领域,为今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样本选取范围,以“城市社区服务”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1月,检索时间为2021年11月8日。共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580篇,其中,1992年出现了最早发表的相关文献,因此本文的文献年限设定为1992-2021年。为保证所选样本的精确性,通过对文献摘要和关键词进行仔细阅读和对比,剔除检索结果中的非研究性论文,最后筛选出540篇可用于本研究的有效文献作为文献样本。

知识图谱利用可视化图谱和序列化谱系呈现了知识单元间的结构、互动、衍生等复杂关系及其背后的可能趋势。本文通过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可视化图,通过对评估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的评估,确定现有关键词共现图已达到较为理想状态,无需剪枝。

三、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从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且研究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影响较大。既有文献虽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但在所属学科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关注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学者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团队数量较少。城市社区服务研究机构的联系还有较大空间,跨机构或跨地区研究网络还不够成熟。

(一)关键词聚类及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92年至2021年城市社区服务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以考察该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聚类后,Q值为0.6302,S值为0.8757,说明该聚类显著且令人信服①(见图1)。通过对聚类信息和文献内容的细致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3个主题领域,即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现状研究、城市社区服务的供给体系研究、城市社区服务的评价体系研究。

图1 城市社区服务文献关键词聚类可视图

1.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现状研究

根据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践,早期学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多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探索城市“单位办社会”向“服务社会化”转变的思路和方法[1],积极建构包括城市社区服务内涵、外延、特征等在内的理论体系[2]。这一阶段的城市社区服务普遍存在资金和人才短缺、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水平低、社区服务体系自治程度不高[3]、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热情不高等问题[4]。随着关于城市社区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和深化,研究内容更加细化。学者们从经济和社会学角度探讨城市社区服务的动力源泉、表现形式、制度保障和基本属性[5]。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实践类型分为政府化社区服务体系和社会化社区服务体系两类[6]。城市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社区服务事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社区服务共同价值观难以形成等问题格外突出[7]。因此,部分学者提出了以专业化为方向、社会化为手段的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思路[8]。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之后,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者开始聚焦新发展中的新问题。社区服务宗旨不明确[9]、城市社区组织角色错位[10]、社区服务快速转型与传统概念理解的矛盾突出和基层社区服务工作统筹能力弱化[11]等问题在城市社区服务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主要原因体现为基层政府在建构基层社会秩序话语权上的持续垄断[12]。这种政治话语权主体所体现的话语往往展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图、价值取向和动机[13],因此,“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将是今后发展和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

2.城市社区服务的供给体系研究

近些年,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者开始重点关注服务的供给体系和供给模式,并形成了精准化服务、“三社联动”“互联网+社区服务”等热点。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根据城市社区服务供给模式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科学的改革建议和发展路径。如,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的政社合作模式[15]、基于“回应”理论的供需主体互动回应机制[14]、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多元供给机制[15]、以“社会信任”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合作模式[16]等。还有一些学者从实现社区服务供需匹配[17]、解决服务供需矛盾[18]和整合社区服务资源[19]等方面,探究城市社区服务中供给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建构与需求对等的服务供给机制。在“智能+”背景下,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社区治理云服务[20]、“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2]、社区公共服务虚拟集聚平台[23]等融合多种先进科技的城市社区服务供给模式。学者们对这些创新模式的技术背景、原理、优点展开详尽介绍和分析,并提出相关技术和场景的应用或完善建议。

3.城市社区服务的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城市社区服务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如何精准地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成为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区服务评价也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某种理论或模型建立评价体系,对城市社区信息服务[23]、社区养老服务[24,25,26]、城市社区公共服务[27,28]的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则关注我国城市社区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系统论述了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思路,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29]、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30]及精准化水平[31]评价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评级体系普遍存在政府和社区居民评价不一的现象。为此,学者们提出基于二元语义的语言信息评价方法[32]、改善社区服务供需主体关系[32]、借鉴锦标制度[33]等方法和建议。

(二)关键词突变率及研究趋势分析

本文采用分析关键词突变率的方法来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的变迁节点和轨迹。词频贡献度在某时段突发骤增的关键词被称为突变词,其突现程度越高,学界关注度越突出。了解突变词轨迹可以展现该领域主题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突变率前15位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见图2)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图2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文献突变词图谱

第一阶段从1992年开始,到1999年结束。本阶段的关键词有城市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居民。本阶段研究脉络较为清晰。1991年召开的“全国社区服务工作研讨会”首次讨论了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同时,学术界普遍认为传统的“单位办社会”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快速增长的需求。由此开始,学者们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和路径的研究。

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该阶段的关键词以城市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等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主。2001年,社区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社区服务被列入该时期社区改革的重点工作,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都得到全面拓展和延伸。同时,随着“社区”概念的深入人心,居民思想逐渐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加之多年社区建设的成就,作为其基本建设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焦点。在服务定位方面,许多学者以“社区”为基点,探讨某种服务基于社区环境的特征,明确了社区服务发展的逻辑和方向。在具体服务内容拓展方面,学者们围绕居民多元化的需求展开专业讨论,主要聚焦于供给领域。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城市社区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具体服务的现状描述和分析转向系统的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区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的要求。民政部发布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具体思路和要求。201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将“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作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的主要内容。从此,社区治理或基层治理成为学界研究城市社区服务的热点视域。学者们或从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探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路径,或以社区治理的逻辑思考提升服务水平的举措,不断深化城市社区服务研究。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更多关注。围绕社区公共服务的服务内容、供给模式、评价标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日渐兴起,并成为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的前沿议题。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在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热点方面,城市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代表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根据研究聚类信息和文献内容可以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城市社区服务的供给体系、城市社区服务的评价体系三个领域,各领域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内容。

在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趋势方面,通过分析关键词的突变率,可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2-1999年,学者们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和路径的初步研究。第二阶段为2001-2016年,随着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学者们聚焦于服务定位和具体服务内容,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今,学者们以社区治理或基层治理为研究视域,探索提升服务水平的路径,建构供需匹配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化。

从1992年至今,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成果在总体上已呈现系统化、具体化等特征。但从研究的程度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前,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已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资源整合,提升居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与满意度的有力抓手。随着居民需求的不断转变和增加,城市社区服务也将压力倍增。本文认为,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研究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进一步完善和突破。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应以我国具体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为根本,基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居民思维和行为方式,探索“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城市社区服务理论,进而丰富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其次,在实务研究方面,应基于“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背景,以精准供需匹配、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提高服务队伍专业水平、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探索城市社区服务的供给新路径。同时,应抓住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契机,探究城市社区服务平衡发展的方法与举措。最后,在学科研究方面,应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在丰富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的外延,鼓励多学科、多领域、多视域参与,以不断深化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

注释:

①Q值(模块值)和S值(平均轮廓值)是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两个指标。一般而言,Q>0.3意味聚类结构是显著的,S>0.5意味聚类是合理的(若S值在0.7时意味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聚类学者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基于密度的自适应搜索增量聚类法
学者介绍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大学者
尊重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