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背景下海南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
2022-12-28符慧君王滋海
符慧君 王滋海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 海口:571100)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一个优良的法治环境。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贸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建设,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明确提出,“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组织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矫正相关工作。”这不仅对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提出了更多的期望与要求,也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没有对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做出明确界定。广义上讲,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专业社会组织中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或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中协助执法人员从事监管教育帮扶等非执法岗位辅助人员。[1]有学者提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是指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是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技巧投身于社区矫正对象上的专职工作者。”[2]实践中,这些人中有的是受社会工作机构的委派,与司法行政机关签订劳动合同,派驻到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受司法所与社工机构的共同管理,有的是司法局自主招聘抑或是乡镇街道招聘。
2 海南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才需求
目前,海南省司法行政系统不仅设置了省级社区矫正管理局,同时在26个市县及洋浦经济开发区设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其中海口市的四个区和三亚市本级及四个区以及儋州市均设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此外琼海市专门设立了监外执行组,陵水市专门设立了社区矫正中心,洋浦经济开发区专门设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随着各市县、各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不断完善,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势在必行。
2.1 数量方面的需求
近年来,海南各市县积极贯彻落实六部委的《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开择优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187人,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力量。据相关报道,2017年,陵水黎族自治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了24名社会工作者,并分配到全县11个乡镇,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全覆盖。2018年,昌江县共组织招聘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15人,其中2人安排到社区矫正管理岗、13人安排到乡镇司法所管理岗。2018年,屯昌县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招聘了社区矫正专项工作人员10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手不足的现状。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730人,累计解除矫正19542人,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4188人。[3]社区矫正工作已覆盖全省65%的乡镇(街道)。可以预见,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数量还将持续大幅增长,全省的社区矫正适用空间逐渐扩大,这自然就需要与之相适宜的大量的高素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2.2 素质方面的需求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是指社区矫正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助人专业知识与方法,为社区矫正对象在思想、行为、心理、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教育、帮扶与恢复,使社区矫正对象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因此,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矫正效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系统掌握社区矫正、犯罪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贯彻法律政策、矫正教育和帮扶等职业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般刑事执法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诚恳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服务意识和浓厚的工作兴趣。
3 海南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
2016年来,海南省司法行政系统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促进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据调查发现,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专人不专职、专职不专业现象突出
全省除了个别地区外,基本都按照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0%的比例配备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但据调查发现,许多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被单位招录后,日常工作繁重,既要担负教育学习、心理矫治、个案矫正等工作,还要从事譬如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安置帮教等其他事务性工作,出现专人不专职的现象。在通过乡镇招聘的社会工作者中,有的还从事着禁毒、联村、驻村等事务性工作。从整个队伍的人员专业背景来看,亦体现出专职不专业的问题。具有社会学、社会工作及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占比偏低,不到50%。具有社区矫正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则更少。如此情况,则很难确保其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更高质量的教育学习、个案矫正、心理矫治等方面工作,社区矫正的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3.2 队伍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全省现有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有的来自司法局自主招聘,有的来自劳务公司代理,也有的来自乡镇街道招聘;学历水平差别也很大,既有大专学历,也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整个队伍结构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此外,我国对从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人员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资格考核,没有硬性将社会工作者证作为入职的基本条件,整个队伍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据调查发现,仅有约35%的拥有社会工作者证之外,还有少部分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会计证等证书。[4]
4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策略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亟需一支庞大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这就需要海南法律类高校积极应对,加大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完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师资水平,使人才培养符合自贸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积极试点1+X证书制度,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4.1 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专业性极强,实践时亦体现出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执行法律实务知识与技能,还要系统掌握教育、管理、社会工作、心理、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与此项工作相称的忠诚、责任、奉献、服务等职业素质。该培养目标决定了法律类高职院校的社区矫正专业或司法社会工作专业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够胜任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一线岗位的工作要求。
4.2 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个模块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模块须开设宪法、法理、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犯罪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专业核心课模块需开设社区矫正工作实务、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干预、社区服刑人员个案工作、社区矫正信息化应用等课程;专业拓展课模块可开设法律口才训练、社区服刑人员再犯防控、职业沟通技巧等课程。课程体系应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包含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理论内容,也要包含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内容,更要囊括工作态度、政治素质、职业价值观培养等内容。
4.3 提升专业师资水平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一直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师资队伍应当是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务能力扎实、梯队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专业师资水平,一方面要走出去。选派骨干教师到司法行政机关、社区参与实践。通过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司法行政机关、社工机构、社区挂职等形式,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要请进来。聘请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一线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大力吸收司法行政机关、社工机构等部门的兼职教师,并让他们参与到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制定、实训教学指导、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工作中。
4.4 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开展模拟情境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演练,校外实践则主要依托与司法行政机关、社工机构和社区协同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真实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中不仅要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还要科学设计单向性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并采用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法实现项目化教学[5],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践项目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真正掌握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
4.5 试点1+X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让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互结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专业教育内容,满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社会工作者证、心理咨询师证、法律职业资格证等。践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法律类高职院校要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加大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同时,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学生在用人单位招聘时要得到优先录用。
4.6 培育志愿服务精神
社会工作专业所倡导的助人自助价值理念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学生志愿投身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中,在帮扶社区矫正对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矫正对象及其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使自身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既能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又能有效发挥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效的双重目标。
法律类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应着力于“专”,要紧密结合社区矫正专业或司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校、社区以及司法行政机关等各方优势,挖掘潜在资源,持续提升志愿服务层次和水平,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 结语
探索海南自贸港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需修正海南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专人不专职、专职不专业”、“队伍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完善符合自贸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师资、实践教学、试点1+X证书制度和志愿服务精神等培养内容,培育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切实提升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治理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