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教赛”历久弥新的时代缘由

2022-12-27文/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 文/李 芒

自1991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率先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算起,至今已经超过30 个年头了。北京市教育工会于1995 年组织了两年一次的首届市级“青教赛”。2022 年是市级“青教赛”的轮空年,正是北京各高校举办校级“青教赛”的年份。那么,为什么高校“青教赛”能够长盛不衰?简而言之,在这个守正才能创新的时代,夯实基本功才是时代正道。“青教赛”只有一个目的,即促进青年教师及早进入教育家行列。它的重大意义在于为未来卓越教师提供基础训练和塑造伟大能力。实践充分证明:“青教赛”符合大学最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培养栋梁之材。

“青教赛”是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助推器

新时代大学教师发展的趋势是倡导教师自主、自觉发展,而不只是被动地作为培训对象,或者说,最有效的发展是积极能动的自我教育,是用心、用脑、用时的努力。如果教师任由自己无意识地消磨时光,那么,“毁人不倦”的日子将永不停息。并且,教师发展需要借助外力建立尊严感和上进心。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自我教育;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发展自己。基本功比赛则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自我修为、认识自我的机会,正是一种最好的自我发展方式。在参赛过程中,青年教师有机会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产生做教师的冲动和欲望,可以认识自己的精神和热忱,达到提升自我、感悟教育人生、关爱学生的目的。同时,“青教赛”能够培育教师的“英雄心灵”,即始终追求伟大目标的神圣精神,将一切做到最佳的高尚态度以及勇于创造的崇高气魄。这项赛事并非教师的名利场,获奖之后也不会连带着各种实利和名声,即便是作为评职称的材料,目前也大大不如发几篇论文有分量。因此,它的确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提高的高强度研修活动,更是一项完全对得起党和人民的“育心赛”。

“青教赛”有利于教师实现科研学术与教学学术的无缝交融

有研究表明,本科生很少能从教师的科研活动中获益,学生甚至意识不到教师正在从事什么科学研究,教师的科研取向与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负相关[1]。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学与科研严重分离的现象,课程教学是一套,而科学研究又是一套。有教师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很有一套,但在教学方面却千疮百孔。课程内容落后陈旧,常年疏于备课,学术前沿难以进入教学领域。由此,将教学活动彻底边缘化。在参赛中,教师首要任务是精选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既与传统经典进行有机结合,又可体现教学的传承性和历史感。同时,教师可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个人的学术特色和独到见解,这是大学教学真正魅力之所在。昆体良说:“还能有什么事情比讲授你所精通的东西更加荣耀的?”[2]大学教学确实应该遵循“内容为王”的价值取向,学术水平是决定教学水平的最重要前提与基础。可以说,学识能够弥补方法之拙。如果学术水平不高,缺乏思想火花,没有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条件,而只是一味着眼于浅薄的方法或技能训练,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卓越效果。因此,最精通学科内容并且最能把它们表达出来的人,无疑就是最优秀的教师。大学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属于创造性劳动的学术活动,因此,广大青年教师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必须要将主要精力用于科学研究,万不可过多承担教学任务,应少上课、多研究。没有科学研究,又有何可教?没有水平的教师上课越多,破坏力和危害性越大。其实,优秀的老教师才应该承担更多的甚至主要的授课任务,而目前却恰恰相反。大量“青椒教师”主讲课程,并且“一人多课”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此这般,不仅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更将严重影响广大青年教师发展的水平。

教师职业具有专门性,这种专门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既要有得教,更要教得好。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战胜学习困难是教师的本分。教师如果没有自觉研究教学策略的意识,没有终生从事教学学术研究的坚定意志,面对新生代、新要求和新使命,只依靠学问教书,便难以成为德艺双馨的教育家。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教师在短期内高度集中精力,高效研习大学教学方式,高强度地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将自己学富五车的知识、掌握的实用技术以及做事的能力转化为学生实质性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开启创造闸门。

“青教赛”重点考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表现力和互动力

一般而言,此项比赛的赛场大都是平日里师生使用的普通教室。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所有的教学活动只能在现场开展,而无法呈现日常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所展现的教学行为较集中于讲授、交流和体态语方面。这也正是有论者对当前赛事方式持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所在。然而,一切成就皆发祥于坚实的基础。从大里说,人类的表达能力是所有人生存的基本保障;从教学而言,教师的表达力和互动力是履行教师职责的最重要基本功。无论任何时代,大学教学说到底是言语交流过程,讲解式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哈贝马斯说:“因为人与人的语言关系是人作为物种赖以存在的最基本关系”[3]。如果教师没有力量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自身的理智所发挥的教学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无论教师先讲,学生后讲或后做,还是学生先讲、先做,教师再讲,抑或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的讲解都是不可替代的。无论学生有何论题,优秀教师定能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方法、感人的魅力和超群的记忆力以及优雅姿态完成任务。在此需要特别强调,对于自己所熟知的问题,任何人都能够表达出来,可见,在植入大脑芯片技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之前,教师第一基本功是铸就无与伦比的记忆力,打造满腹经纶的学识。能够遇见一位道德高尚、才情横溢、隽语不断、金句连珠的教师,是学生之大幸。可见,“青教赛”抓住了教学能力的关键。

大学的生命在于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教学关系,在于教师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实现使灵魂深处激动不安的、难以抗拒的对话。一切教育活动总是从师生互动开始。人类的思维不仅决定于本人,而且还与他者的思想相关,在同一性和独特性中显现人类深层次意识结构,最终实现人类的创造。从根本上说,思维是集体性而非个体性活动。教学活动不可只管听话而无对话,教学对话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改造关系,一切教学成果皆在教学关系中产生。但是,师生渴望交流,却总是流于肤浅。大学教师授课的最高境界不是能够说服学生接受给他的观点,也不是师生产生共鸣,而是能够引导或启发学生思考和行动。在人与人的对话中,通过知识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心灵的沟通,使学生在其中获得成长,这也许便是大学教学的精髓。其实,讲解教学法中既有互动,也有讨论,更有探究,并非教师一言堂。不过,大学教师在教室里不讲而只让学生自己汇报的消极后果也会十分严重。

教师循着自身天分、性格与习惯,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表现出奔放的、沉稳的、快速的、猛烈的、庄重的、和蔼的、机智的、诙谐的、华丽的、单刀直入的风格。这些风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教师不可与业已自然形成的教学风格背道而驰,应顺势而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心智的集大成者,教学风格具有审美性,教师的教学之美则是通过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从未有过的正义、真理、智慧、情感的学术享受,经历春风化雨式的精神洗礼。从功用的视角看,教学风格最具有用性,是教师教学力量的表达方式。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人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诉诸为说服的三种原则[4],给教师语言表达带来的启发具体表现为:喻理、喻德、喻情。喻理是指交流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师所讲主题应由一系列连贯的论点构成,每一点都以前一点为基础,最终得出结论。喻德主要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信服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认同感和同理心,所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喻情是指应重视教学中感情因素的作用。必须使学生体会并相信,教师对所教内容抱有一生的追求和万丈热情,对生活、学术、志业、学生无比真诚,从而为学生树立高大伟岸的学术灯塔。教师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学生面前袒露自己对社会和学术的思想感情以及喜怒哀乐的情绪与态度,更有利于学生深刻思考,改变原有观点和思维方式。

对“青教赛”评审方式的思考

从目前来看,“青教赛”这种教师发展模式,尽管需要继续变革完善,但是它所具有的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表现出低成本、易操作、效果好、影响大的基本特征,已经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有建议者提出采用向评委提交教学录像的方式进行评审,优势在于可以较完整、全面、多视角地考察参赛教师把握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但由于以录像方式呈现教学过程,有的录像是在演播室录制,并使用各种现代视频特技手段粉饰效果,十分缺乏真实感和现场感,表演成分浓厚。如果使用提词机助力教学,则将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并有弄虚作假之嫌。最终比的就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制作团队的制作水平了。由此可见,采用现场教学的比赛方式确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杜威指出,一个人的经验,不可能“直接”传递给他人,笔者也认为人类的智慧也是不可传授的。但是,人的思想是可以传播的,人的间接经验或者替代经验更是可以传播的。并且,路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解释,而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而这种独特的解释工具则是语言[5]。同时,教师讲授的水平是有差异的。

讲课的水平是可以提升的,每一位优秀的讲者都经历过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的旅程。实现蜕变的首要条件是青年教师必须拥有异常强烈的教育渴望和无比坚强的决心,竭尽毕生心血与才智,做出所有努力,并能持之以恒、勇往直前。这样,任何艰难困苦也无法阻挡其成为教育家的伟大目标。提升教学能力只能靠不断地教,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此外别无他径。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大学教学现代化的战略愿景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CA180085)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