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文科基地建设的探索
——浙江省磐安中学的实践
2022-12-27申屠兴山浙江省磐安中学
申屠兴山|浙江省磐安中学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文社科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单一模式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大文科基地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方式。浙江省磐安中学在“为学生的人生幸福作准备,为人类的共同福祉作贡献”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秉持“教育为人,教育为公”的育人思想和教育责任,立足学生当下,关怀学生未来。2016年,借创建浙江省历史学科基地培育学校之机,在学习兄弟学校历史学科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创建“历史+”大文科基地的设想,并以“知识传授的基地、素质培养的载体、能力锻造的摇篮”为建设目标,聚焦学生历史素养的人文化成,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文化场域与活动空间。
文科并非“无用之学”。学者特里西亚·塞弗特等人的研究表明,除了能在学习中获得通识知识,文科的学习过程和经验还能够增进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领导力。就历史学科而言,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属性,是学生丰富知识的基础。浙江省磐安中学采用“立体授课”模式,将历史学科与大文科打通融合,从认知和行动上弥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沟壑与裂痕,建构了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人文精神传承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历史+”大文科基地建设的缘起
(一)基于教材综合性与教师专业性矛盾的思考
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音乐、美术、科技等各方面,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综合性强。大部分科班出身的历史教师对其他学科领域比较陌生,在实际教学中感觉难度大,难以驾驭。他们期待跨学科共构课堂,以弥补历史教师在其他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并通过立体授课来达成不同学科合力生辉的效果。“历史+”大文科基地的建设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二)基于高中生学习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且处在信息时代,有着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思维,极富创造力和求知欲。在高中繁重的课业重压、相对单一的历史教学中,若能给学生搭建更广阔、更有挑战性的平台,就能更好地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此外,心理学把学习迁移视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建设“历史+”大文科基地也正是这一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它倡导学生将在其他学科习得的知识有目的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这样其他学科知识和历史学科知识就被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建构新的意义。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并指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历史教学的时代性、借鉴性、综合性等特点,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历史+”大文科基地建设中的多学科同堂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历史+”大文科基地的硬件建设
为了使“历史+”教学探索能够更好地开展,在“历史+”大文科基地建设中,学校以“九个一”健全硬件配套:一个历史学科专用教室,在教室内配备多功能智慧互动黑板、录播系统、古色古香的课桌椅、青铜器和瓷器模型、历史学科书籍、会议室等,用于各类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师研讨活动的开展;一个多功能录播教室,用于“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即时视频录制,便于课后进行分析和改进;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按照模拟法庭的要求进行设置,便于法制类课程的教学和“模拟政协社团”“模拟法庭社团”开展活动;一个凤凰讲坛,主要用于专家学术讲座、微讲坛,以及学生演讲赛、研学活动汇报等活动的开展;一个阅览室和一个开放式书吧,提供阅读书籍和阅读场所,便于学生自由阅读、交流和各种小组活动的开展;一个图书室,用于建设文科资源库,为丰富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保障;一个宣传窗,用于各种学生活动和作品的展示;一个电子阅览室,用于拓宽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
三、“历史+”大文科基地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多学科同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即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同一课堂内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解读,旨在通过史地、政史、文史、史艺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元旦晚会、校运会开幕式、模拟法庭等活动,挖掘历史元素,使学生在娱乐之余感受历史魅力,滋养学习兴趣。学校还坚持开展寒暑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空间从校园内拓展到校园外,使学生于行走中体验历史、陶冶情操。
(一)历史+艺术类学科
2018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带领专家组到学校进行第二批历史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的验收工作。借此机会,学校展示了一节由历史、音乐、美术三科教师同堂执教的“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就教材进行知识的梳理,从历史角度分析19世纪浪漫主义浪潮形成的背景,介绍浪漫主义艺术作品。美术教师就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提出“为什么画中的女性,要半裸呢?”“她手中拿着的东西代表什么?”“女神头上的帽子象征什么?”“仔细观察整个画面,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怎么理解画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情怀?”等系列问题,并逐一进行专业的讲解和分析。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命运交响曲》《合唱》,领悟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美术、音乐教师的介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弥补历史教师知识上的欠缺,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课后,评估组专家高度肯定了这次教学尝试,并指出:这种跨学科综合教学的尝试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体现了磐安中学历史教师的创新、实践精神,符合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历史+文科类学科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文学作品,可以使抽象的历史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教师用文学性的语言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如借助语文课中的《六国论》来探讨秦的统一和灭亡,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加入“秋瑾情景诗朗诵”。
除了语文学科,历史教学也可与地理、政治等学科融合。如针对学生空间意识薄弱的情况,历史教师与地理教师合作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尝试运用地理的方式读懂历史地图。这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的空间概念。又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教学,可与政治教师异课同构。政治教师就唯物史观进行拓展,可以使学生用“唯物史观”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三)历史+理科类学科
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等内容,涉及较多的数学、物理、生物、天文等知识,对文科出身的历史教师来讲,有些知识是比较难讲清楚的。让物理老师走进历史课堂讲解与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他们的历史地位,就比历史教师的授课效果好很多。
在历史教学中融进理科知识,还具有强化记忆的教学效果。它一方面可以使各学科知识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组成系统的知识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历史+课外研学活动
历史学科基地设有陶瓷、青铜器专柜。为了用好这些资源,学校聘请县陶瓷专家来校,为学生开设陶瓷鉴赏课,展示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此外,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凤凰考古社研学活动,把历史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收集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物件;实地调查,感受磐安人民的生活变迁;轻启笔尖,书写磐安小镇的变化轨迹;走进生活,体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这让学生于日常生活中体验历史的鲜活,于民俗风情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并以之洗涤心灵的尘埃、陶冶高雅的情操。
(五)历史+校内活动
历史教学绝不仅限于课堂上,在历史学科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历史教师积极开展或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历史特级教师、时任校长周生民开设了面向全县的网络思政课“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这样一场空前的灾难,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身外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一切的一切,都和我有关。我们从这些事、这些人、这片土地,深刻体味什么是敬畏,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家国,什么是渴求,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精神的底色……”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家国浓浓的爱,完美地将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素养融于思想政治课堂。此外,学校还策划了大型真人访谈节目——《真的勇士》,节目与学校“善美”教育的“担当”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让英雄的那份责任担当、爱国情怀,融入磐中学子的血液。
在每年的校运会开幕式上,总能看到学生们在红色跑道上用舞蹈、标语、绘图等不同形式演绎着一幕幕历史场景,如2017年的开幕式,以“打开世界之窗”为主题,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编排了“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节目。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策划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宣传窗和“建党100周年奋斗历程”的历史展板。
学校的迎新晚会“花坞春晚”上,也经常上演具有浓浓历史味的节目。如由历史教师指导的学生诗歌朗诵《秋瑾》,展现出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鉴湖女侠形象。又如以“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五四青年,救亡图存”“祖国昌盛,又见大唐”四个篇章呈现的历史情景剧《又见大唐》,气势磅礴,让人回味无穷,获选当年晚会的最佳节目。
学校还与磐安县检察院、教育局、司法局、团县委等单位,共同建设了磐安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期望实现“培养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奠基学生未来人生幸福,引领磐安法治社会新风尚”的美好愿景。以“关注社会民生热点、激发学生参政议政热情”为目标,学校成立了“模拟政协社团”“模拟法庭社团”,强调学以致用。
总之,浙江省磐安中学以“历史+”的开阔视角,瞄准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课内外、校内外的多重作用,在实现知识传承、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的积极心理、优秀德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