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开发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育人价值*
——基于人音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编写理念的探讨

2022-12-27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教材音乐

徐 瑛|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教材是课程的基本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2019年9月,江苏省苏州市开始使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修订版高中音乐教材。人音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以下简称“《音乐鉴赏》”)紧扣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更加强调教材的思想性,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面对全新的高中音乐教材,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要仔细品味、研读、比对新老教材之间的异同,还需要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提炼出适合当代高中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做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和承接,挖掘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内涵,奏响时代主旋律,唱响爱党、爱国最强音。

一、把握教材编写理念,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承载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核心的教学材料,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蓝本[1]。如何用好《音乐鉴赏》,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挖掘其中的党史教育内涵?笔者认为,一线高中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尽快迈过‘教材生疏’的门槛,准确理解和熟知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编写理念,明晰教材逻辑框架和内容建构,领会编写者意图,做到心中有数”[2]。人音版音乐教材主编赵季平先生在《关于高中音乐教材修订的几点说明》中,对本次高中音乐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进行了阐释:其一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其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正确的人才培养观。人民音乐出版社副社长、《音乐鉴赏》分册主编杜永寿先生在解读教材编写意图时也提到:“修订后的各模块高中音乐教材,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体现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部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体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新变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回应。”

当我们明白修订后的教材紧扣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总要求时,就会理解为什么相比于老教材,新教材替换和调整了不少作品,且适当增加了中国作品的比例。新教材中的一些激昂奋进的红色经典歌曲向学生诉说着百年党史,能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灵。在美育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对音乐教学材料的精神内涵和育人指向的重要性,对自己肩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接班人”的职业责任,认识不到位,缺少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目标相联系的自觉。这种状况,值得我们警醒[3]。笔者作为基层音乐教研员,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尝试引导一线音乐教师从模块出发、单元着手,梳理出教材中最能打动人的经典红色音乐作品,并以此为例,分析教材编写理念,挖掘教材背后的精神内涵和育人功能,以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真正提高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实效。

二、挖掘教材红色元素,做到歌中有情

蕴含红色元素的经典作品,是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一线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红色元素。因为经典的红色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政治性,饱含着民族情怀,蕴藏着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可以帮助学生越过历史长河,缩短时空距离,引起情感共鸣,实现与英雄人物的跨时空对话。这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这些作品也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知道,植入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不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音乐鉴赏》以“不忘初心”为题,设置了全书的“序篇”,选取了《不忘初心》《祖国颂》《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四首歌曲。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从高中音乐学习的第一课开始,就关注音乐与国家、与社会、与人生的联系,认识音乐中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这四首歌曲都属于经典的红色作品,也有着深厚的红色元素可挖掘。

《不忘初心》是2016年为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作词人朱海与作曲家舒楠经多次修改创作而成。在创作过程中,朱海踏遍中国各个革命根据地寻找创作灵感,一直在叩问“共产党人走过的革命历程对于21世纪的当代国人意味着什么”。最终得出:每一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汇聚成一个民族赓续奋斗的初心,党和人民的初心是彼此不分的。《祖国颂》是同名文献纪录片的主题歌,由著名词曲作家乔羽、刘炽先生创作。歌曲描写出祖国山河壮丽的繁荣景象,人民对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兴奋和对祖国的挚爱和自豪。《谁不说俺家乡好》反映了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以及对解放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地道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味给听者带来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艺术感受。而《我和我的祖国》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首歌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热歌。悠扬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从同名电影到主题快闪、演讲朗诵,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印在了心灵最深处。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先请大家找出这些作品的共通点——都是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也几乎都是对祖国的热爱赞颂。接着,再通过欣赏或对熟悉作品的哼唱,分析作品运用的创作手法、曲式结构安排、段落之间的递进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然后,结合歌声融于影片生动的纪实画面片段,了解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感受词曲所表现的内在情感。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分享鉴赏感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首作品进行表演或配乐展示,在表演中可插入“我为祖国点赞”或“我为祖国添光彩”的30秒微分享,以帮助学生挖掘作品内涵并体会其中的情绪、情感,最终形成“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这一共同的价值选择,增强文化理解和文化自信。

三、整合教材单元内容,做到曲中有人

翻阅《音乐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作品内容都是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呈现的。其强调教材的思想性,关注教材的精神内涵和育人指向。以部分中国作品为例,从《怀念战友》到《快乐的女战士》,从《黄河大合唱》到《忆秦娥·娄山关》,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春天的故事》,选取的这些经典艺术作品都是中华民族超越时空的情感积淀和追求。如何用好这些优秀的作品?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一往下教,还是智慧地进行重组分配?教材编写者给予了教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启发。杜永寿先生曾提出,在学科内容上,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笔者认为,尽管教材的使用有统一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寻找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在确保规范、科学、有效的基础上,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唱得好。

《音乐鉴赏》共有18个单元80多首鉴赏作品和近60个知识点。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高中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就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到学生高二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整本教材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完的。如何整合教材内容,用单元主题、学科大概念为主线串联起散落在教材各个角落的“珍珠”,建立起教与学的“脚手架”?这需要音乐教师在立足教材、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梳理、取舍和再生。这里所说的整合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不是将歌曲、音乐知识简单地再现和综合,而是“打破原有的单元设置,从学生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出发,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书本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增删调换等,在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4]。如第十一单元“光荣与梦想”中共有7首作品:既有交响套曲,也有交响序曲;既有根据毛泽东诗词谱写的诗词歌曲,也有领唱、合唱的信天游音调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风格歌曲,等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都具有中国红色经典音乐的烙印,但不同的体裁、风格特点,放在同一单元中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乱感。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强调从学生的角度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问题,将融入了《黄河船夫曲》的交响序曲《御风万里》结合到《黄河大合唱》这一作品赏析中进行,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富有陕北高腔音调的歌曲,与使用山东民歌素材创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进行分析比对,让学生感受独唱、领唱与齐唱的不同表现,体会两首作品同样反映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而《忆秦娥·娄山关》《你是这样的人》《春天的故事》则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位伟人为主线,带领学生开启时光之门,重回红色年代,用扣人心弦的故事赋予经典作品新的时代内容,涵养学生患难与共的人民情怀,以此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深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少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5]。选取《音乐鉴赏》中的红色经典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可以让这些时代的记忆和战斗的鼓角奔腾于每一位青少年的血脉深处,最终绵延成文化自信的大江大河,汹涌起澎湃向前的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是什么
教材精读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