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学教授从郁火论治扁平苔藓经验
2022-12-27王施文孙占学范子怡张慧丽
王施文 孙占学 范子怡 张慧丽 程 静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29
扁平苔藓是一种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好发于四肢屈侧,口腔黏膜易长期糜烂且具有癌变倾向,恶变率为0.4%~2.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病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遗传、精神因素、病毒感染及某些药物使用有关[3]。现代医学针对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但具有容易复发的缺点,且长期使用具有毒副作用[2-4]。孙占学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任医师,首都优秀青年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载,教学严谨,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随孙教授于临床学习,发现扁平苔藓患者大多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孙教授多从郁火论治,并根据病情辨证加减,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扁平苔藓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郁火含义
孙教授认为,郁火即气机郁滞不通所致之火,《医碥》所谓“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百病皆生于郁”[5]。朱丹溪认为“气、血、火、食、痰、湿皆可郁滞”[6],刘完素强调“六气皆从火化”,诸邪壅塞于内,日久皆可蕴热化火而致火郁。程静等[7]也认为气郁、血郁、食、湿、痰邪阻滞及体质偏颇皆可郁而化热生火。郁火壅滞于内,火热燔灼于机体内外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即为郁火证。若郁火燔灼于内,在不同脏腑可有不同表现[8],若郁火燔灼于肌肤,则可导致扁平苔藓、银屑病等。郁火证具有独特性,需与一般火热证候相区别:首先,郁火是由气血湿食等多种邪气壅滞于内而成,故而具有弥漫三焦不易消散的特点;再则,郁火停留时间过长,容易灼血化瘀,火热日久而耗伤阴血;最后,与一般火热证候不同,郁火证若使用苦寒清热药易壅遏气机,使得郁火难散。在治疗方面,也需根据以上特性给予相应的治疗。
2 郁火与扁平苔藓的关系
扁平苔藓属于中医“紫癜风”范畴,口腔扁平苔藓与中医学之“口蕈”“口癣”“口破”等有相似之处[9]。古代医家将其发病多归结于“虚火”与“实火”,如明代《外科正宗》曰:“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虚火者色淡而白斑细点,甚者显露龟纹……实火者,色红而满口烂斑,甚者腮舌俱肿。”[10]现代医家多认为扁平苔藓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关系密切[11],赵梦丽等[12]认为口腔扁平苔藓与火热关系密切。孙教授指出,扁平苔藓的发病及其缠绵难愈的特点与郁火关系密切,诸邪壅塞于内,日久可致火郁三焦,火热向外熏蒸肌肤黏膜则发为扁平苔藓,进一步发展易耗伤津液、灼血致瘀;再则清火药多性味苦寒,使用不当易壅遏伤正[13]。孙教授着重于从“清上、畅中、泻下”以疏散三焦内郁之火,此外,病程长者宜添加活血养阴药以凉润通补,忌过用苦寒药物,宜借用辛味风药以开郁扶正[14]。
2.1 病机特点
2.1.1 诸邪壅塞,火郁三焦 孙教授临证时发现,扁平苔藓患者平素多恣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湿热中阻,或因五志过极化火,或兼外感风湿热邪,诸邪壅塞,蕴热化火,火热因气机郁滞不能透散于外而成郁火,继而循经熏膜灼肤所致。黄健等[2]亦总结出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病因辨证多从火热、湿热、瘀血、气滞、正虚等方面诊治,可见诸邪壅滞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火之化源颇多,久羁则弥漫三焦。《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15]三焦火郁则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诸病皆生,由此可见皮肤黏膜病变与三焦火郁密切相关。火热郁闭于内,循经外达于皮肤可见皮疹伴瘙痒,火热熏灼于口腔可见口腔黏膜充血,甚则糜烂、疼痛。此外还可伴有舌质红或降,脉弦数,口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等兼症。
2.1.2 火郁日久,血瘀阴伤 扁平苔藓口腔病变早期多以实火为主,而后期则多见之于虚火[16]。孙教授认为,郁火内伏,日久可灼伤阴津,清热燥湿之品亦有耗伤阴津之虑,长此以往阴液耗伤则虚火上灼,可加重病情并延缓病程。血瘀可导致并加重郁火,火郁日久一方面灼血致瘀,再则阴伤气耗亦可致瘀,《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17]火热熏灼肌肤可致口腔糜烂、疼痛,郁火灼阴,局部皮肤黏膜失于濡养可见口腔黏膜粗糙不适,或有白色网状条纹,或白斑,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郁火灼血致瘀,局部皮肤气血失和可见粗糙肥厚角化斑块、鳞屑苔藓样改变,可伴见口干,心烦失眠,舌少津甚至裂纹,兼瘀者舌质多黯或有瘀斑瘀点。从微观角度看,扁平苔藓病理显示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此乃阴液不足、皮肤失养的表现。李元文等[18]认为,表皮细胞的5 层可对应中医的五行,从而对应中医的五脏,其中角质层对应五行中的木,归肝脏,肝血不足则血虚风燥,引起皮损肥厚粗糙、瘙痒等临床表现;基底细胞对应五行中的水,归肾脏,可见扁平苔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与“火郁日久,肾阴亏虚”的表现相符。
2.1.3 过用苦寒,壅遏伤正 孙教授指出,扁平苔藓火郁日久,加之寒凉药物多具有苦寒沉降的特性,长时间使用易收敛和阻遏气机,使邪热壅遏于内,加重火郁的程度,且病程日久多兼血瘀,寒瘀互阻,胶结难化,加上火郁阴伤,血瘀寒困,容易导致正气损伤。张景岳曰:“火郁之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同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19]即言郁火治疗当解散其郁闭,因势利导而发散之,火郁证候唯恐用药过于寒凉而导致壅遏伤正,而温热药又恐助升火热之势,故而扁平苔藓病程迁延,日久者可见皮肤暗紫色或深褐色肥厚斑片,伴见乏力,舌质多淡黯。
2.2 治疗法则
2.2.1 疏泻三焦郁火,火散邪自祛 郁火久羁,弥漫于内,治之当着眼三焦,启升降之枢纽,开郁滞之全局,郁火消散,则内壅之邪自祛,脏腑气血调和,局部皮肤得安。孙教授临床常以“清上、畅中、泻下”三法并行以分消三焦郁火,三法互相促进,如通腑有泻热结、调畅中焦气机、助肺气宣发的作用,清热宣肺则可助肠腑之肃降、使周身气机宣降协调,而调畅中焦气机亦可助上焦火热宣发、下焦邪热通泻[9]。临床常用解郁化斑汤以疏泻三焦郁火,配伍升降散升清降浊,疏散火郁,其中大黄苦寒直挫火势,导热而出,姜黄行血中之气,通经开郁结;蝉蜕甘寒轻宣,透热散郁,僵蚕咸辛而平,可化经络痰滞,两者皆为质轻升浮之品,合用以透达郁热[20]。诸药合用,疏泻三焦火热,兼清气、血、痰、火邪毒,共散郁火。黄健等[21]以调畅三焦气机为治疗总法来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收效良好。
2.2.2 治宜凉润通补,以纠邪实正虚 孙教授强调,郁火内闭日久易导致血瘀和阴伤,故治宜凉润通补,即凉血活血、凉润养阴与扶正祛邪相结合。首先,因血瘀与阴伤皆因郁火而发,故在活血的同时亦需注重凉血,养阴时宜选用凉润药;因血瘀与阴虚夹杂,若单用活血通泄药易损伤正气,耗伤气阴,而滋阴药物容易因性味呆滞而阻碍气机,继而加重气血的郁滞,故宜兼用行气祛邪之品;且郁火内伏混于气血之中,一味清热解毒利湿易伤阴耗津损及正气,若纯用养阴之品有助湿碍胃之嫌,恐恋邪不出。综上,故云治宜凉润通补。张航等[22]认为口腔扁平苔藓多属阴虚内热,邪气内伏,临床常运用青蒿鳖甲汤治疗,收效良好。孙教授临床常选用生地、玄参、知母以滋阴降火,“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故常配麦冬、石斛、玉竹、沙参等甘凉润降之品以补养肾胃之阴;取水牛角、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血热清则瘀自通[23]。
2.2.3 善借辛散风药,以助开郁扶正 火郁日久,宜借辛味风药以开郁扶正。一则,风药味薄,其性升浮,善于调节气机,开解郁火,殷鸣等[24]认为“火郁当发”,而不宜一味地寒凉沉降,发越郁火需以风药为主,因风药即能解表更能开通表里玄府,调畅内外气机;此外,因风药升浮之性可助升阳气,并可在不同配伍中衍生出补气升阳等治法,故云其兼可扶助正气,如《内外伤辨惑论》中记载:“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25]常用药如柴胡、升麻、牛蒡子、薄荷等;再则,因扁平苔藓多见口腔黏膜病变,而辛轻升散之风药可引领诸药上行,直达病所;最后,因辛咸虫类风药在透达郁热的同时,亦可搜经通络,既走气分又行血分,善于开郁结,散血留,适用于扁平苔藓火郁寒困、日久正虚邪实之病机。常用药如升降散之僵蚕、蝉蜕,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常用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证,临床疗效佳[8]。
3 根据病情特点辨证加减
孙教授还强调,在临证时应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皮损表现及整体症状辨证加减。扁平苔藓的皮损发作部位与内在脏腑病变密切相关,其中发于面颊两侧者,常与肝郁及肝经火热有关,可予柴胡、郁金、枳壳疏肝解郁,若表现为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予龙胆草、黄芩清泻肝经火热;发于口腔黏膜者,多为心火偏重,予淡竹叶、灯心草、山栀子;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心肾不交而见失眠者,常以黄连配肉桂,同时予地黄、玄参、石斛、玉竹等养阴生津;皮损发于四肢者,多因脾虚不能荣养四肢,予白术、陈皮、山药、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若兼食积者,可予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消食,日久见气虚乏力者,加用太子参、五味子以健脾益气。此外,若见口腔黏膜糜烂疼痛或皮肤皲裂者,常予白及、三七以收敛生肌。临床运用时要注意病情变化,辨证加减,以发挥中医药最佳疗效。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75 岁,2020 年10 月20 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初诊。主诉:面部两侧皮疹伴瘙痒4 余年,加重2 个月,口唇、口腔黏膜糜烂1 个月。现病史:4 年前不明原因面部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片伴瘙痒,曾于多家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显,反复发作。刻下症见:局部瘙痒难忍,口唇、口腔黏膜灼热疼痛,难以进食,自觉疲乏,失眠,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涩。专科检查:两侧颌面部、手足部紫红色斑块,口唇及口腔颊黏膜糜烂、结痂,左手拇指及虎口部皲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伴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中医诊断:紫癜风,郁火内蕴证。西医诊断:泛发性肥厚型扁平苔藓。治以解郁化斑。方用解郁化斑汤合升降散加减,处方:黄芩10 g、黄连10 g、菊花10 g、淡竹叶10 g、栀子10 g、郁金10 g、枳壳10 g、生地黄30 g、玄参20 g、水牛角15 g、赤芍药10 g、牡丹皮10 g、苦参10 g、片姜黄10 g、白僵蚕10 g、熟大黄4 g、蝉蜕10 g,14 剂,水煎服,日1 剂,分早晚温服。
2020 年11 月4 日二诊:患者自觉瘙痒与口腔内疼痛减轻,斑块变薄、颜色变淡,口唇糜烂明显好转,诉有口干,睡眠欠佳,舌尖红,苔微黄腻,脉弦涩。初诊方加灯心草10 g、肉桂3 g、龙胆草6 g、苍术20 g、石斛10 g、白及10 g,14 剂,水煎服,日1 剂,分早晚温服。
2020 年11 月18 日三诊:患者诉皮疹处瘙痒与口腔内疼痛消失,斑块明显变薄,左侧面部斑块基本无,色素沉着颜色继续变淡,失眠好转。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涩。二诊方去龙胆草、苦参,加麦冬10 g、北沙参10 g,继服14 剂巩固疗效。药后2 个月电话随访,患者诉未再发作。
按语:患者平素嗜食辛辣刺激,情志不畅,气机郁滞,长此以往,郁火内伏,弥漫三焦。治宜调畅气机,解散郁火,兼滋阴化瘀。孙教授予解郁化斑汤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其中黄连、黄芩清泻心、肺、肝经郁火,熟大黄清泻下焦火热、引热下行,郁金、枳壳行气解郁、祛气郁之火,三组药物共清三焦弥漫之郁火,合用为君;水牛角、赤芍、牡丹皮即可活散血瘀而清血郁之火,生地、玄参治火热阴伤,苦参燥湿止痒、祛湿郁之火,共用为臣;菊花、淡竹叶助清散上焦火郁,栀子清泻三焦郁火,再以甘寒轻宣之蝉蜕配伍苦寒直挫之大黄,辛开苦降,给郁火以出路,共为佐助药;姜黄血气并行、伍祛风化痰之僵蚕共同开散经络之郁结,共为使药。二诊时患者睡眠欠佳,舌尖红,考虑心火偏旺、肾阴不足而心肾不交,加灯心草以清心火,加肉桂配黄连以交通心肾;患者口干且舌苔黄腻,予龙胆、苍术清热健脾祛湿,兼予石斛养润胃阴以防苦燥伤阴,此外,患者出现皮肤皲裂,予白及收敛生肌。三诊患者诸症减轻,恐寒凉之药壅遏气机,故去苦寒之龙胆草、苦参,加用麦冬、北沙参以滋养耗损之阴津。诸药合用,攻补兼施、辛开苦降,共散郁火。另嘱患者调畅情志,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 小结
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若见口腔黏膜长期糜烂可具有癌变倾向,加之扁平苔藓具有损美性及缠绵难愈的特点,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25-29]。中医学辨证论治扁平苔藓具有安全性高、综合减轻病症及复发率低等优势,孙教授认为,郁火乃气机郁滞不通所致之火,百病皆生于郁,扁平苔藓的主要病机为郁火内伏,火郁日久可导致血瘀阴伤,针对此病机,孙教授主张从“清上、畅中、泻下”三个方面来疏散郁火,用药时注重凉润通补,同时注意慎用苦寒之药,倡导使用辛散风药以开郁扶正,并结合病情特点予以辨证加减,临证组方严谨,用药精到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病症、延缓病程并降低复发率,临证治疗时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