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的课堂样态多元而丰富

2022-12-26朱德江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样态导学深度学习

文|朱德江(特级教师)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以知识深度加工、深度思维和意义建构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以理解、应用、分析、推理、综合、评价、创造等高层次认知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

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堂样态是多元的、丰富的,包括“问题导学”“预学分享”“做中学”“混合式学习”“长程学习”等课堂样态。

“问题导学”课堂样态,以围绕学习目标的一个“大问题”或一组具有一定结构的“问题串”,引领学生学习与思考,引导学习过程的走向和思维活动的深入,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思考,有效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积淀经验、感悟思想。

“做中学”课堂样态,以“动手做”为重要学习方式,导引学生在操作、制作、实验、实测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其中,“做”是关键,“学”是核心,通过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数学,促进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做中学”的课堂,可以是正式学习前先布置学生实践,经历充分的体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正式学习,也可以课堂上将学习与体验过程相结合。

“长程学习”课堂样态,是指在整体把握学习目标的背景下,突破课时学习的限制,打破教室学习的边界,采用长周期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习,即“放长学习过程、思考过程、理解过程”,引导学生“用较长时间聚焦一个问题思考”,促进知识联系综合、迁移应用,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领悟。“长程学习”包括长作业、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

上述为几种常见的课堂样态,但课堂样态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实施教学时,教师要研究把握每一种课堂样态的学教结构、学导策略、关键操作技术以及适用性等,并根据学习内容的特征、学生的学习特征等选择适合的课堂样态,促进学生的“入学、真学、深学”,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样态导学深度学习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