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春舞》的音乐特性及演绎

2022-12-24冯琳莹

黄河之声 2022年14期
关键词:呈示部八度乐段

冯琳莹

引 言

“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域环境和以维吾尔族为主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文明,同时也培育了经典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艺术。作曲家孙以强先生在新疆采风观赏寻找创作灵感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劳动人民的善良,被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为讴歌友好的少数民族,作曲家孙以强先生特地为此次旅途谱写下了美妙的钢琴曲——《春舞》。

一、音乐创作特色

(一)创作理念

《春舞》的旋律不仅模拟了新疆维吾尔族手鼓的节奏,而且巧妙地运用了西方浪漫主义的谱曲技法,将中国民族元素与西洋元素融合在一起,使用西洋乐器演奏出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乐曲,风格鲜明,朗朗上口,将少数民族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缓缓流淌而出的引子,仿佛身临其境地看见维吾尔族少女跟随着缓缓升起的日出,笑声盈盈地赴果园摘甜葡萄的情景。随着乐曲的继续发展,后半段高潮部分中双手交替的托卡塔式的八度和声音程,使人立马感受到维吾尔族少年充满着的活力与干劲,随着乐曲结尾的渐弱与渐慢,好似维吾尔族少男少女向着日落地方各自散去,一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画卷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眼前。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新疆异域的音乐文化,领略到不一样的美景。

(二)创作特色

《春舞》作为典型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为了体现出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特征,在作曲此类音乐作品时通常都会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音程或者是节奏型,对主旋律的发展加花装饰,并不断地反复变化再现主题,使得音乐在发展上时而低沉婉转,时而又轻松活泼。作为复三部曲式钢琴作品,该乐曲的曲式分析图为:引子-A(a+b+a’)-B(c+d+c’)-A’(a+b’)-尾声。

首先,引子部分(1-18小节)的调式为D大调,在第三小节中就出现了切分音,为后面乐曲的展开埋下了伏笔,整首曲子以切分音为主要节奏型,重音是落在第二个音上的,这样安排是为了模仿新疆维吾尔族手鼓的节奏,有一种律动的感觉,让听者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接着右手旋律发展中加入的三连音,使得旋律具有洒脱空灵的感觉。引子结尾部分,左右手交替的切分音奠定了整个曲子的基调,并以此贯穿全曲,使得乐曲各部分的衔接流畅,和谐自然。结尾十八小节左手部分为d小调的第Ⅵ级,为调式在下一部分转为d小调形成了铺垫。

其次,呈示部(19-73小节)是带再现的三段体。在呈示部一共出现了三次主题,左手以切分音的节奏型为伴奏,语气逐渐加重,营造出一种激扬欢快的舞蹈氛围,极具舞蹈气息,在切分节奏型伴奏的衬托下使主题旋律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19-37小节)为呈示部的第一乐段,调性为d小调,右手音域宽广,最低音与最高音之间相差两个八度。主旋律通过对十六分音符下行做上波音处理,使得乐音有旋转飞舞的感觉。第(38-53小节)为呈示部的第二乐段,调性转入D大调,右手旋律采用“弱起”和“附点节奏”的谱曲方式将乐音延长,左手仍为切分节奏,但是音域扩大了,不再只是单调的节奏音型重复,速度由八分音符转化为十六分音符,速度加快了一倍,此时的音色婉转动听,仿似在采摘葡萄的过程中,新疆维吾尔族少女在比较谁摘葡萄的速度更快。第(54-73小节)为呈示部的第三乐段,调式又再次回到了第一乐段的调性即d小调,第三段的再现是在呈示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再现,右手由单音音程转换为八度和声音程,乐音变得更加宽厚,且加入了前三十二后八分音符的高八度演奏,在原有主题上加花装饰,孙以强先生采用改变节奏型、在不同的音域重复演奏乐曲主题、不断变换演奏技巧的作曲方式使得乐曲主题更加深刻,也令我们领略到新疆地区新疆人民的热情奔放与豁达的情怀。

再然后,展开部(74-175小节)进行到了乐曲的高潮部分,还是由三个乐段组成,演奏速度由Moderato变化为Allegretto non troppo。第(74-113小节)为展开部的第一乐段,开场部分由四分音符的五度和声音程逐渐加快为八分音符的五度和声音程,调式为降B大调,高声部为提高一个八度的同音反复,力度渐强到f,最后结尾以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下行结尾,音乐快速急促,体现出新疆维吾尔族少年的朝气与活力。第(114-145小节)为展开部的第二乐段,高声部以和声音程为主,低声部先是单音后为双音的八度音程,中间一段为左右手交替演奏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后半段的低声部为八度双音和声音程,高声部为跨越三个八度的琶音快速跑动,音色既有八度的宽厚又有灵巧的高音,此处为演奏的最难部分。第(146-167小节)为展开部的第三乐段,高低声部以八度和声音程相互交替,并进行反复,结尾处谱面标注了fff,乐音激情昂扬,展现出少数民族的个性与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孙以强先生以这样的谱曲方式,使得乐曲前后形成巨大的反差,也使人们领略到新疆少数民族不同方面的个性,不仅有温婉如玉的一面也有刚毅不屈的一面,使得听者对未曾揭开神秘面纱的异域充满向往之情。

最后,再现部(168-205小节)在呈示部乐曲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改变的再现,在一小节的休止之后,乐曲经过7个小节的过渡,回到呈示部的主题时,乐谱注明了a tempo回原速,在此处主题变奏的谱曲手法中,孙以强先生将原本的两行曲谱改成了三行曲谱,使得音乐变成了三个声部,于是音区也相继扩大了,左手旋律织体变得更加丰富,在最后一段快结束的小节中采用了连音线,使得乐音呈现出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给人即将结束的满足感。

尾声(207-228小节)其中部分音采取的是呈示部中第(38-53小节)中的织体变型,高低声部仍以小切分加二八的节奏型为主,右手部分小切分中间的八分音符采取上波音加花,营造出与呈示部相似而又不同的感觉。在最后一行的乐段中,谱面标注ppp,低声部回到了主题乐句,并落在大字一组的D音上,最后以左右手合奏的琶音结尾,其中降e是降七级和弦的九音,具有极和谐的圆满感,带领听众所领略的新疆风情也由此画上句号。

二、作品演奏研究

(一)踏板的运用

在钢琴曲《春舞》中我们使用的较多的是强音踏板的切分踏板和音后踏板。音后踏板的理解较为简单,踏板要与音符同时落下,使乐音延长。所谓的切分踏板是指在每小节的重拍上弹奏时,在发声瞬间将踏板踩下去,再在手指抬起前将踏板换好,所以在演奏钢琴曲《春舞》前应学会使用切分踏板,否则会出现音断不干净,混响太重的情况。在演奏过程中有重音符号的位置,可以让强音踏板跟随手指起落,演奏出巨大的爆发力,例如在:郎朗演奏的《春舞》版本中,引子部分里踏板的运用多数取决于左手旋律的发展,在强拍强位的地方踩了音后踏板。在呈示部时,跟随右手主旋律的乐句踩音后踏板。在展开部八度和声音程快速地跑动中,都使用了切分踏板,使得音乐有了更好的和声效果。再现部分仍跟呈示部一样,跟随右手主旋律踩踏板。尾声部分只有最后一个音踩了踏板,演奏出乐曲结束的完满感。

(二)演奏技巧

在钢琴曲《春舞》中,一开场的引子部分便标记了dolce的音乐术语,速度为Moderato表示引子的情绪表达是安静优雅的,可稍微缓慢一些,带有一定歌唱性的去演奏。力度为pp从弱开始,柔软婉转,这一部分要注意用心触键,控制触键的力度,演奏出优雅的意境。在整个引子部分,力度记号多为p或者pp,为呈示部主题的出现进行铺垫。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手掌,手指慢慢触键,呈现出一种新疆异域风情缓缓流淌的感觉。引子部分有四句长连音线,为了保证乐句完整的演奏效果,连音线里的双手琶音最好和前面的和弦用一个踏板。

在呈示部的第21-36小节中,乐曲主题第一次出现的部分,谱面标注着leggiero,意味着主旋律是欢快、洒脱的,如此也象征着新疆少数民族的个性是不羁的。低声部切分音的节奏型使得乐曲既具有音乐的歌唱性又具有舞蹈的节奏性,低音声部每一个音都要演奏得十分干净利落,保证演奏时手腕处于放松状态。这一段中高音声部的乐音变得轻盈起来,在八度跨越的旋律音程演奏时要注意右手小拇指的触键力度,用余力带过,演奏得干脆利落。第37-49小节又回到了D大调,同时多了一个内声部,此时的演奏就要依靠手臂的力量控制触键的力度,突出内声部的音响效果。其中42-44小节的跳音要通过手掌起落带动手指,演奏得活泼有力量。在第二次主题出现前的几个小节中,即50-53小节,力度标记为cresc和mf,伴随着后附点的连音线表达出主题的结束,演奏者在这个地方可以进行换气,像人朗读诗歌一般,掌握好良好的换气节奏,乐句分明,旋律才会变得有活力、有表现性、有流动性。在54小节,第三次主题开始时谱面标记了dim渐弱,使得第三次主题和前面两次主题的出现之间具有“起承转合”的意境,乐句的弹奏要具有呼吸性。结尾处十六分音符跳音加小连音线要弹奏准确,声音要干净,演奏时注意音色的呈现及双手旋律的快速下行。

在展开部的第一乐段,77-113小节中左手为伴奏的和声音程,右手为十六分音符小连奏,在演奏时要注意保持手指的力量,通过运用手腕上下移动的方式保证演奏出来的声音婉转动听。在展开部的114小节处,谱面标注了stretto,提醒演奏者要加快演奏速度,左右手相互配合着进行,推动乐曲的发展,此处左手为八度音程的跳进,右手为八度的琶音跑动,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演奏最具难度的部分。左右手的配合需要极其默契,对键盘位置要十分熟悉。在练习此部分的时候左右手要分手练习,右手部分一定要固定指法,降低按错音的可能性,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要将这一段摘出来不断地反复练习。

再现部分标识着a tempo,具有明显的再现三部曲的意味。第187-199小节乐谱变成了三声部。右手演奏第一声部,左手演奏其余两个声部,由右手控制的第一声部需要依靠手指的灵活性,演奏好波音的装饰。主旋律出现在由左手控制的第二声部中,以八度和声音程的级进形式进行,在八度的演奏中,大臂要放松推动小臂,小臂要绷紧,保证八度音响的扎实度。新疆手鼓舞的节奏也出现在由左手控制的第三声部中,这一乐段对左手要求较高,可以单独练习左手,在第二三声部能连贯的演奏之后再加入第一声部。

最后的尾声部分中音乐又逐渐变得婉转起来,提示着演奏者,美景再美也有结束的时候,在ppp的音乐标识下,为了使乐音弱而不虚,此处左手的演奏可以使用贴键练习,让乐曲在娓娓动听的乐声中圆满结尾。

(三)整体风格的表达

此首乐曲结合了中西方各自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新疆少数民族的特征,既有澎湃激昂的部分、也有抒情婉转的部分。音乐发展跌宕起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前奏柔和,优雅婉转,好似小鸟婉转歌唱,节奏逐渐由柔美转换为活力、轻快,之后的语段则越来越短,以两手交替演奏的形式展现出新疆小伙激情似火的呐喊。呈示部开始时加入了右手类比新疆维吾尔族手鼓的节奏型,呈现出鲜明的维吾尔族的特色,展开部欢乐的旋律与激进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凸显出庆祝丰收的氛围,最后再现部及尾声的旋律再次明朗,与开头首尾呼应,渐慢渐弱的旋律使得乐曲的结尾更加绵长。

《春舞》的创作,表达了孙以强先生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真诚赞美,将新疆的美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体风格从开始的涓涓细流到类似于手鼓的节奏点再在粗犷的双音和声音程的连接中到达高潮,表达出少数民族更加立体饱满的形象。聆听完整首作品,便能感受到作曲家使用西方作曲技法所表达的新疆维吾尔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整首乐曲织体丰富,令人赞叹。

结 语

通过学习研究带有新疆风味的钢琴作品《春舞》的创作特色,我们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音乐在艺术创作上的特点,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我们就能明确乐曲音色应该如何展现,该使用怎样的演奏方式,在对即将要演绎的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有利于演奏者熟悉演奏的作品并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展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猜你喜欢

呈示部八度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论钢琴八度演奏技法及应用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传承与引领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