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交通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变
——以吴堡古渡口的转型为例

2022-12-24杨婷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31期
关键词:渡口黄河交通

杨婷 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时代的变革式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渡口这一传统基础设施的功能环境消失,原始功能为公路、桥梁等新型设施所代替。同时,古渡口也标识了社会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与之有关的历史是民族记忆的载体,长久以来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生产方式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思考怎样使古渡口适应这种角色转变,与当地社会经济形成互动演进的格局,探索其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一、吴堡渡口和可持续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沿岸又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吴堡古渡正是这种文化环境与特定的自然环境交织的产物。吴堡县位于黄河之滨,扼秦晋之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西通往华北、华东的桥头堡。明清以来,吴堡渡口又成了黄河中游典型的物流集散地,促进了周边地区物流和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加速了该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繁荣。

如今,交通方式不仅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渡口这种古老的交通设施在当今社会发展态势下究竟成了“鸡肋”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近些年来,黄河两岸区域社会文化发生演变,生态环境不断变迁。尤其是1970年,吴堡县修建了黄河大桥后,大部分船工转业,渡口开始走向落寞。吴堡现仅存的五个渡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沿岸城乡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有的渡口已经废弃,名存实亡,荒草丛生;有的渡口衰落凋零,只有在节日或赶集的时候,才有少数两岸居民和小商贩乘小船经渡口到对岸,走亲戚、采购日常必需品、做点小生意。

二、社会经济背景的转型

(一)经济类型的转变

当前工业化迅猛发展,交通道路不断完善,而吴堡由于地处山区,矿产能源未得到开发,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自我活力不强,民不富、县仍穷的基本县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直至2009年2月初,陕西唯一的主焦煤吴堡矿区总体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吴堡县经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将提升吴堡发展地位,为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吴堡县“十二五”规划中,县政府推行一系列产业改革、经济发展的措施: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创新转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交通建设的思路和现状

1.古渡口与现代交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

古代渡口的繁荣,一方面,是由于商品交换次数增多,物资流动频繁,以市场的兴起带动渡口的发展;另一方面,渡口的兴盛也反作用于市场,聚集更丰富的商品,提供更多的商机,从而吸引更多的商贩,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道路。

明清时期,黄河沿岸的渡口以商业为主,由于此处渡口兴盛,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使吴堡曾有“小北京”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现如今,只需5分钟便可以经黄河大桥到达吴堡县对岸山西省,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为吴堡县带来了商机,带来了希望。不论是人文交流,还是资源的互通有无,黄河两岸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吴堡县区位优势明显,为更好地发挥区位方面的优势,以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增长,近几年当地在交通的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公路网络日益完善的过程中,曾经繁华的渡口已经完全失去的往昔的光芒,吴堡县经济模式发生了转变,红枣种植、建材建筑、畜牧业成为主导着本地的经济命脉,原来通过渡口运输的商品减少甚至没有了,两岸居民的交流靠陆路完全可以满足。曾经黄河岸边繁荣的渡口,现在大多数年久失修,无人维护,任其荒废。古渡口的落寞反映了本地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但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是不是对本地经济更加繁荣的反映呢?究其原因,当地政府的发展理念和政策还存在部分缺陷。

2.古渡口与当地交通未来发展的规划

在“十三五”规划中,吴堡县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恢复古渡口的在水运方面的作用。在公路建设方面,一是加快构建“四纵四横一环线”的公路城市环线。二是继续实施通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通村油(水泥)路150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85%。三是加快产业路建设,为能源化工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快客运站点建设,完成火车站至307国道二级公路连接线,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交通的使用效率,形成水运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水上交通网络。这些渡口与陆路交错发展,形成两位一体的模式,陆路、水路相互促进补充,古渡口也许会在今后的修整改善下摆脱“鸡肋”这一角色,再次成为吴堡县的交通要冲,重新焕发出光彩。

(三)转型背景下渡口的现状

在国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新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我们就渡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

目前,吴堡县仍在使用的渡口有岔上渡口、拐上渡口、下山畔渡口、李家沟渡口、横沟渡口五处,当地设有“航运管理站”“地方海事处”两个机构对其运输及安全进行管理。由于渡口地位日趋衰落,这两个机构是“一套人马两个单位”,且日常工作十分清闲。

对于渡口码头与渡船的改造,直接由省海事处下达政策、拨放资金。在码头的修缮与改造方面,虽上级单位年年都划拨一定资金,但根本不够原貌的维护,要求自行筹资弥补的缺口也没有来源。对于渡船,上级实施“渡船改造”政策,即将原来使用的小木船更换成铁船,艄公具有使用权,所有权归航运管理局。渡船在艄公家中一般处在闲置状态,在丰收季节运输农产品,及送人过河时帮忙摆船渡河,渡船比绕线走公路更快捷。但是,在沿黄公路和黄河大桥修建后,渡船的利用率较以往更低了。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渡口的利用现状是:原有功能被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取代而基本处在闲置状态,偶尔对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起到补充作用。一是闲置着的渡口码头仍可担当其他次要社会发展作用。例如,偶尔的便民出行、运输农产品等。二是它标识了社会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与诸历史事件有关、是民族记忆的载体,长久以来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毛泽东同志东渡黄河转战华北时便是通过川口渡口进入山西的。

三、吴堡渡口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已经使吴堡渡口的交通价值基本消失,而信息的便捷也使吴堡渡口在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处于劣势。“有挑战就有机遇”,在时代给渡口提出挑战性问题的同时,也给渡口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渡口的角色转变——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变为以旅游服务为主、水运为辅的有机体,这也是吴堡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亮点之一。吴堡渡口的重新启用是为了配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是为了渡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与吴堡渡口同样有尴尬处境的渡口众多,而吴堡渡口极具典型性。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还能为我国其他地区在处理此类问题上提供借鉴。

(一)加强秦晋旅游合作,实现渡口最大化利用

旅游产业在世界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由温饱型、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吴堡县也不例外,随着吴堡县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旅游产业将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

黄河因孕育中华民族而被称为母亲河,吴堡不仅因地处黄河流域而璀璨,更因为自古以来积淀的历史文化而富有内涵。吴堡县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集中了黄河、石城、温泉、名人故居等诸多独特而宝贵的自然、文物、休闲、红色、人文等多种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方面,本地能自成体系,把体验红色文化(参观毛主席东渡纪念碑),感受黄河魅力(黄河漂流),走访名人故里(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和陕北民歌大师),享受身心放松(横沟温泉)融为一体。另外,在加强与山西的旅游合作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利用好两岸的渡口资源,打造出一条精品旅游路线,如碛口——毛主席东渡纪念碑——白云山这条线,使跨河跨省旅游,秦晋文化体验在渡口开发的同时成为一大亮点。

(二)加强品牌宣传意识,完成古渡品牌建设

首先必须塑造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媒体广告、互联网络等方式加大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周边热点景区和景点的合作,发挥联动效应,拓展旅游市场。加快开发一系列具有吴堡特色的剪纸、鞋垫、民歌、唢呐等旅游产品,营造“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服务氛围,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其次要强化品牌保护意识。最后,坚定品牌发展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壮大品牌,推动产品走向世界市场。总之,应该利用品牌来促进渡口发展,监督保证服务设施质量和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保证产业链的持续壮大和不断发展,利用渡口的文化特殊性形成自己的独有竞争力。

(三)完善依托水运、旅游两个中心的渡口产业链建设,拓宽渡口文化的发展空间,增强其发展后劲

首先,吴堡县应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依托黄河渡口水运优势,构建物流运输中转站,建成川口、横沟、宋家川、古城、拐上五处码头,形成水运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水上交通网络;依托互联网络构建商贸流通新平台;依托传统服务业,构建综合服务新体系,建立适应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周到、方便快捷、效益优良的物流服务业新格局,为城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市场开发为手段,以“大手笔策划、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精品化开发”为原则,全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当地政府还应该努力寻找文化寄托点,建设当地渡口文化专题博物馆、组建表演团队等进行文化宣传,通过系列活动将文化和生产服务充分结合,将文化渗透到渡口的重建当中,完成产业价值链建设。

(四)充分利用当前政策优势,争取政府更多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构建以吴堡古渡为线索,以吴堡石城为核心,以黄河沿线为长廊,以千年石城文化景区、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红色景区、黄河二碛黄河风情及河流探险景区、横沟温泉休闲度假景区的“一线一心一廊四景区”的旅游新格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参加旅游招商活动,争取扶资金扶持,全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循环道路,实施农村“五通”工程,健全景区住宿、餐饮、娱乐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旅游接待和服务环境。

(五)申请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渡口发展走向正规化

吴堡渡口作为文化遗产之一,不像剪纸和刺绣可以通过产业化外销模式“走出去”,只能凭借当地的打造和对外宣传把游客和资金“引进来”。现在根据我们的了解,很多渡口受黄河改道影响已经消失,而另一些渡口因丧失交通优势被废弃。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渡口保护工作对当地来说是有心无力,以渡口之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显得十分单薄。因此可以申请渡口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只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文化上的重视才能使现在仅存的渡口及时得到保护,这是渡口今后走向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一个建筑,一座城市。一条河流,一地民风。吴堡县是人文气息与自然脉搏共同孕育的生命,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古风古韵的沉淀和新鲜血液的奔腾,古渡口——黄河大桥——公路铁道,在悄然无声中把翻天覆地的巨变展示给我们:这是吴堡的发展,是陕西的富强,是中国的崛起。当历史的齿轮碾压过落后的生产力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可以把“历史的丢弃物”回收利用?是否可以让吴堡没落的古渡口在新的时代,满足一种新的需求?吴堡古渡在新兴工业化时代的转型,无疑也是传统基础设施在现代都市传承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解开这种发展困境,对传统经济文化符号的现代化生存将是大有裨益的。

促使吴堡古渡文化在现代化、商品化经营下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庞大的、涉及面广阔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对传统基础设施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开发,实现新兴产业结构的优化,都成了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吴堡古渡的发展实践地证明了传统交通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深厚的文化内涵,全面的战略安排,科学的商业运作,创新的服务设计等。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中,传统基础设施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适应性;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独特的魅力,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综上,最大化发挥传统符号的独特经济、文化功用,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美地结合起来,重视创新的作用,树立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突破潜在制约危机,是传统社会符号在经济社会中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猜你喜欢

渡口黄河交通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繁忙的交通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黄河』
在渡口
小小交通劝导员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