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对西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

2022-12-23蒋海蛟

关键词:倡议发展

弋 犇,蒋海蛟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全球性倡议。其中倡议全球发展应坚持“一是坚持发展优先;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普惠包容;四是坚持创新驱动;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坚持行动导向”。[1]这个全球发展倡议是我国关涉人类社会发展方面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世界人民全面发展需求所提出的新理念。正如“全球发展倡议”所呼吁的“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保障全人类价值实现,实现世界各国在疫情常态化治理下合理有序发展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我国为2030年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全人类价值实现上的优越性,是对西方传统发展观在价值、利益、成效与实质上的多重超越。

一、价值超越:满足全人类发展价值的自由发展

(一)坚持发展优先推动了全球健康发展

习近平强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2]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产生的各种发展乱象,中国始终明确发展的优先地位,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通过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摒弃零和博弈,推动全球发展合作进程,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努力。

首先,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中合作共赢。中国的发展模式坚持合作共赢既保障自身发展需要,又带动发展中国家发展。全球发展倡议为解决国家间利益冲突提出新道路。中国倡导的全球发展倡议区别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提倡各国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不损害他国发展利益与发展前景。西方国家在资源获取、环境治理等方面严格控制本国领土资源开放,通过攫取他国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可持续发展升级为可持续发展。西方倡导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理念上坚持以自身发展优先,倡导私有化所有制,实行国家保护主义。诺姆·乔姆斯基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3]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下国家针对资本市场干预便被视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制独裁,资本主义市场也产生“市场原教旨主义”[4]倾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治理范式本质仍是英美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新自由主义发展仍以规则制定者利益为先,发展中国家作为参与者难以在全球发展过程中获得信息产业发展红利,并在合作过程中固化发展模式,降低发展潜能。

其次,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多边主义合作。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引领全人类文明形态结构性变化,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与发展利益搭建发展中国家平台,尊重发展自主选择权利,推动各国消除贫困,增强全人类发展幸福感,坚定地捍卫与践行多边主义。全球发展倡议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正确义利观、全人类共同命运观,在坚持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发展过程。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过程中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联合国等组织改革,同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顺利生效,成为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自贸试验区,积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构建公正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制度环境。西方传统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实质上坚持单边主义发展,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与“以邻为壑”的零和博弈思想,企图通过贸易壁垒、技术垄断等手段实现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例如欧盟将“社会倾销”纳入反倾销条例,利用规则制度手段将工作重心从“价格歧视”上升到“国家制度对抗”,通过经济行为合法化实现单边主义进路,实质上是民粹主义与本土主义再度盛行。

最后,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人民减贫、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手段积极应对地缘危机与文明冲突,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出进路。当今世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全球金融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投资环境恶化,中国着力推动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投资银行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同时面对全球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挑战,中国深入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国际社会实现绿色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实践中力图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政治运行、文化传播都使用西方发展模式,同时进行遏制或限制新兴国家发展,利用金融霸权裹挟世界发展方向。但是发展中国家在政府管控、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方面没有与新自由主义所要求的能力,例如中美洲国家,难于掌握资本与国家的平衡,国家易被金融资本掌控。

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世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发展,实现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优化国际发展布局,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方向与人道主义帮助,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公平公正发展。

(二)坚持人民为中心超越了人本思想

中国始终坚持在国家发展与国际合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实质性民主,区别于西方世界的“人本主义”思想这一形式上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思想。中国所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超越了西方传统发展观中的“人本主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广泛凝聚世界广大人民发展需求,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遵循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形势,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继续强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发展需求,坚持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6]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目标。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幸福”为中心,从根本上创新了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发展新方向。而西方人本主义强调的“注重人的发展”是关注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发展与利益诉求。人本主义强调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社会发展是达到个人目的手段,而不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诉求。西方人本主义实质上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与实现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其次,全球发展倡议尊重各国主权,促进人权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7]。中国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深度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基础与体系建设,主张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新的方案。一方面中国始终遵循所签署的相关人权条约并切实承担相关人权责任,为实现男女平等、种族平等提供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引领全球人权建设,举办“南南人权论坛”等相关会议,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推动全球人权建设。而西方人本主义用所谓的人权与民主强加给各国。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通过人权外交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同时维护菲律宾等国的军事政权。西方国家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利用人权武器凌驾于其他国家主权之上。2016年美国通过《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服务于其侵犯他国人权事业。西方各国的人权方案围绕资本主义优先地位与资本主义霸主地位,在1994年到2020年间,美国一共对34个主权国家实施过42次制裁,其中与保护人权或促进民主有关的制裁多达29次,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美国国内法进行人权制裁,凸显其人权维护的双重标准行为。

最后,全球发展倡议尊重个体发展,实现全球伦理。全球发展倡议提倡构建现代人类的世界伦理,有效解决全球问题,实现世界善治,促进全球化深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8]中国加强与各国在各领域合作,在疫情冲击下推动全球发展进程,聚焦发展中国家人民发展所需,为全球发展提供新方向,致力于早日消除世界贫困,构建人民发展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合理解决全球发展的代际问题,实现人类整体利益。全球发展倡议强调扩大代际关怀范围,实现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也保护后代人的生存空间,减小代际利益冲突对全球利益的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实质上从发展目的、发展途径与发展成效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发展,增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世界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坚持以行动缩小国家、地区与阶级差距,让人民享受普惠、公平、公正的发展成果,提高人民获得感。

二、利益超越:保障全人类发展利益的有效实现

(一)坚持普惠包容超越了西方地域共同体观念

新时代世界发展挑战层叠,各国间合作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过程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以解决全球发展挑战。中国现阶段始终坚持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多边主义与经济合作,倡导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包容,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承担相应发展责任。

首先,全球发展倡议中坚持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促进南北合作,深化南南合作,基于合作过程中各国发展需求与发展现状,通过沟通合作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全球多边主义。全球发展倡议坚持聚焦发展过程新问题,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倡导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提供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实现有效应对疫情下层叠的发展挑战。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单边主义破坏国家多边主义。美国近年来不断“退群”“入群”严重破坏多边合作机制,扰乱全球治理。西方奉行的“文化中心论”与普世价值论,强调以西方政治文化为中心,其根植于西方内政外交之中,认为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运行体系与文化体系应成为世界模板,究其原因是其宗教普世主义价值观下的变相政治手段。疫情挑战下一方面美国“退群”,是破坏多边主义,逃离国际组织对其束缚,冲击全球合作秩序,坚持“美国优先”地位;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入群”企图运用伪多边主义替代多边主义,修改全球合作秩序协议。拜登政府行动上并未维护多边主义合作,联合其他国家深化经济垄断、政治攻击、文化入侵,进一步破坏国家与地区合作基础。

其次,全球发展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理念。中国坚定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全人类发展汇聚最广泛力量。第一在资金方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根据其发展情况加大资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通过缓债等金融方式支持坦桑尼亚等最不发达国家。同时,加强与联合国联系,增加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以顺利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第二在产业培育方面,中国通过搭建发展经验交流平台,共享发展经验,为产业发展培育新力量,携手各国发起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提高青年数字素养和技能,通过联合培养促进产业发展。第三在国家合作层面,中国与各国通过重点领域培养、资源发展共享、脱贫事业合作、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各国在疫苗供应、数字产业发展、工业加速转型等领域合作,提升各国发展动力,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共建美好世界。中国在国际合作不以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与发展水平进行阵营划分与区别对待,中国主张各国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实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与责任共担,以建成美好世界与全人类共享发展成果。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发展在世界合作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各国也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社会性危机。丹尼尔·贝尔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具有内在矛盾,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伦理是无法实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已经丧失。[9]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借助经济优势进行意识形态扩张,意图维护资本主义地位。“普世价值”根植于西方传统发展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与映射,也由此决定“普世价值”的价值观念难以冲破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桎梏,从而与现实情况相矛盾,难以真正实现。

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发展为先,强调国际合作过程中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他国主权,主张构建全球命运发展共同体,最终实现美好世界,保障了各国发展权利,超越了西方传统发展观意识形态与经济合作苟合的发展模式。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了世界经济发展效能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10]全球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自 2012 年以来持续下降,最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 2020 年增幅仅为 1.2%,远低于 2019年的 8.7%。全球疫情延宕反复,各国亟需加强合作,为消弥疫情消极影响,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中国着力推动数字化发展能力,深度参与解决全球发展共性问题,实现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增进全人类福祉。

首先,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创新是世界经济效能的重要生成前提。全球发展倡议根据时代发展主题丰富创新的内涵,创新目标上实现科技成果向发展生产力转化,实现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创新动力上通过奠定科技制度和社会制度创新基础,同时借助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实现创新成果共享。创新路径上借助现代产业实现创新有行动力与无形动力的有机统一,弥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实现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转型。

其次,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创新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是增进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方式。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21 年最不发达国家4G人口覆盖率仅为53%,3G人口覆盖率为 30%,固定宽带订阅量为每 100 位居民仅1.4个用户。全球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各国面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求加速促进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产能革新,提升产业革新动力。中国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化各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通过科技合作伙伴计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依托“一带一路”科技带,深化各国科技人文交流,通过联合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实现技术转移。疫情常态化挑战下,中国积极推动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共享与疫苗等相关药物的国际联合合作,以切实解决疫情下全人类生命健康问题。同时,中国为应对产业革命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主张构建新型网络空间,通过签订《全球数据安全协议》,鼓励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全球知识产权生态系统。

最后,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在实现经济效能提升的基础上平衡各国发展利益。习近平强调:“发展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11]中国强调增进人类共同财富的同时寻求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体系,着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利益,最终实现全人类创新成功共享。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克服发展鸿沟,平衡全球发展空间不平衡问题,通过改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解决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困局。同时平衡国际合作中南北差异,向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支持与缓债,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的知识生产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把握产业革命大势。但是,部分发达国家借助拼凑排他性小集团与自身科技领先地位,进行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与利益分配。美国利用服务其国家利益的国际规则体系在国际合作中确立利益优先地位,并通过修改国际规则体系维系其全球霸主地位。全球产业链仍以美国为主导,在国际经济领域建立有利于西方世界的“游戏规则”,形成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创新、设计等高附加值产品设计,发展中国家参与低附加值的生产组装制造,陷入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国民福利并未上升的“贫困化增长”境地。

总的来看,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作为优先地位,并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际交往过程中,通过为各国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平台,促进各国科技成果共享,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超越西方创新成果由西方自身独享的利益分配方式。

三、成效超越:实现公正合理的全球发展治理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了人与自然对立观

习近平强调要“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12]经济全球化以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下,面对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挑战,各国亟须形成统一共识,突破生态治理怪圈。中国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内在矛盾纾解,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世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首先,治理理念上全球发展倡议重视生态自然观。倡导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强调:“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勤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1]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主张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按照生态系统内在运行规律,发展和保护并重,统筹利用与修复。中国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转型,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承担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同时推进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发展方案。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面对经济上行困难、疫情形势严重,气候问题难以成为其首要议题。2022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认为EPA无权迫使各州放弃化石燃料转为可再生资源,即宣布《清洁能源计划》《可负担清洁能源规定》废除,美国最高法院决定使得《巴黎协定》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发达国家自身政治极化意识形态问题使得气候问题被赋予政治色彩,能源利益集团与政府进行利益权衡,使得气候政策带有利益偏向,使得气候政策难以一以贯之。

其次,治理行动上全球发展倡议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现代化道路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实现自身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积极参加全球生态治理。中国20年来持续退耕还林还草0.34亿公顷,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等目标承诺,从2009年至2019年,中国碳排放削减约35%,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作出贡献。而西方国家围绕自身利益舍弃国际生态治理责任。日本政府2022年7月22日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再次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2022年7月德国等欧洲国家宣布放弃2035碳中和目标,重新启动煤炭发电计划,改为2045碳中和目标。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意图成为世界能源领导者,掌握全球碳排放的主导权。西方发达国家所承担减排量与向发展中国家所提供技术与资本并未达到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要求。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扭转工业革命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变“以环境换经济”的发展理念,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全球发展低碳转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行动导向推动了各国务实合作

习近平提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3]中国坚持在联合国的基础上开展国家合作,加强南北合作,深化南南合作,以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面向全球进行进行合作,满足合作各方发展需要,搭建合作平台,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首先,全球发展倡议与现有机制的协同增效。全球发展战略保持战略定力,基于已有的国际发展议程,再聚焦全球发展问题,打造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在国际交往中协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发展潜力,以更强的行动确保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如期完成。中国依托与强化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依靠联合国,凝聚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机制、区域和次区域平台发展合力,积极发挥国际组织作用,加速完成2030年议程。同时,中国重视与非洲国家发展合作战略对接,基于非盟《2063 年议程》等发展议程,提升非洲国家相关发展进程效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潜能。旧有的多边主义经验不能适应全球化发展进程,美国外交中的美国利益优先原则决定美国在多边主义外交中以象征性平等的国际制度模糊运行过程中的等级制度,美国在多边主义主张中具有排他性,在国际议题中以实现本国诉求为中心,不能以维护国际机制与平台的协商统一为中心,自二战后坚持在多边贸易议题中设计排他性原则,维护谈判主导权于美国单向利益最大化的多边制度。欧洲多边主义带有身份同质性,欧盟作为趋同性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其超越国家的治理模式基础是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共识基础。欧洲多边主义经验具有不可复制性,自身带有的区域内发展差异与价值观裂痕决定欧洲多边主义始终处于“克服危机-重建共识”过程中,甚至出现极右政治风险。

其次,全球发展倡议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注重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主张国家发展与合作中主权独立,杜绝主权换经济行为和资源投入。2020 年和 2021 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分别为 7.32 亿人和 7.11 亿人,较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分别高出 9700 万人和 9800 万人。 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依托“一带一路”经济带,恢复工程进度,为沿线国家恢复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开展国际防疫合作,分享疫情数据,向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依托金砖国家组织,加强供应链合作倡议、贸易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倡议,积极引动国际贸易像公平正义发展。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卸发展责任,以自身政治私利拒绝责任担当、通过单边主义贻害世界发展进程,以政治操弄国际组织实现自身经济与政治利益。以疫情防控为例,2022年4月美国国会取消50亿美元国际援助,仅保留100亿国内防疫预算,无意援助国际防疫工作,同时也使美国人民自身处于疫情风险之中。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政府在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中国方案”,中国积极承担国际发展责任,以切实有效的行动,以和为贵理念为指引,合理解决逆全球化、恐怖主义、贫困问题等国际发展障碍,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意图促进各国发展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的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这一倡议不仅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基底,实现对西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伪多边主义的扬弃,超越了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认知困境;而且在行动上坚持了真正的多边主义,切实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各经济体的均衡发展;更是初步纾解了全球发展困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公共产品。总的来看,全球发展倡议正确把握时代课题,引领时代进步,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未来,中国仍需加强全球发展倡议与其他国家、组织的倡议、计划、规范的积极对接与融通,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的传播和践行进程,真正使全球发展倡议转化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和团结各国共同发展的观念性力量。

猜你喜欢

倡议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Happy Afternoon Tea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搜寻“一带一路”倡议下商学院的机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