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RS健康管理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证研究

2022-12-22直,梁恒,宋琦,李可,康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问卷院校

曾 直,梁 恒,宋 琦,李 可,康 健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湖南 吉首 416000)

健康素养的定义为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的信息和服务,并运用此类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达到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人数逐年递增,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一线的中坚力量,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对其健康状况的促进和健康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成年期家庭健康氛围的营造以及下一代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除应培养学生精湛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SRS健康管理模式[2]是由学生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学校刚性管理(Rigid-management)学校人员柔性管理(Soft-management)这三级管理模式组成的,本研究基于SRS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进行干预,以实证研究检测干预效果,为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完善高职院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常规健康教育前,随机抽取2个系部8个新生班级,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两组学生的选择上尽量选取学生人数相近的班级。共抽取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新生435名,回收有效问卷420份,回收率为96.55%。其中,干预组219名学生,对照组201名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抽取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按原有的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SRS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本次干预的周期为3个月(2021年9—12月)。本次干预的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得到了吉首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卫生部编制的《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3]进行调查。该问卷共有56个条目,由3个维度组成,包括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25个条目)、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18个条目)、健康基本技能素养(13个条目)。该问卷条目共涉及日常生活中6类健康素养问题,分别为科学健康观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基本医疗素养。

1.3 SRS健康管理模式

1.3.1 学生自我管理 (1)学生会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每周1次,线上发放)。(2)组织学生线上进行健康问题讨论(每周星期六晚7:00—9:00进行)。(3)设定阶段性健康生活行为目标(每个季度设定1项,线上提交)。

1.3.2 学校刚性管理(1)学校条件保障(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组织收看相关健康教育视频,共3次)。(2)严格遵守过程性评价制度(系部选派相关学管人员,对学生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参与度进行考核,纳入学生学业成绩评分)。(3)建立学生健康管理中心(系部对本次干预对象建立健康档案)。

1.3.3 学校人员柔性管理(1)宣传科普知识(干预组成员每季度对干预对象在线下进行健康教育宣讲1次)。(2)进行健康服务实践(干预组成员组织干预对象开展健康服务志愿者活动、社区健康体检服务、走访养老院等,共4次)。(3)开放健康咨询日(干预组成员组织开展线上健康咨询,每月1次)。

1.4 质量控制

实施本次干预前,邀请相关健康促进教育专家,对本次参与干预实验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先进行线上培训,然后对预先设置的干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修改,最终确定本次干预的方案。课题组成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进入班级实施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宣读指导语,班主任组织发放问卷,填写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问统一由课题组成员现场解答,学生采用不记名、独立填写问卷的方式,所有问卷由课题组当场统一回收。干预前后问卷数据整理实行两次审核制,第一次由现场调查的课题组成员完成,查看回收问卷数量和严重的填写缺漏,如有问题及时返回进行补测;二次审核在现场调查员问卷收齐后,由课题组的数据录入人员进行再次审核,检验回收问卷是否有漏填、错填和规律性填写,筛选出有效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的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教育前具备健康素养干预组为13.70%(30人),对照组为15.92%(32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教育前三大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普遍偏低,干预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为24.66%(54人),对照组为25.87%(52人);干预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为23.29%(51人),对照组21.89%(44人);干预组健康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20.55%(45人),对照组为22.89%(46人)。干预组与对照组健康干预前六大健康问题方面,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低,分别为干预组13.70%(30人),对照组14.93%(30人)。见表1~2。

表1 高职院校学生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n(%)]

表2 高职院校学生干预前后六大健康素养问题具备率比较[n(%)]

2.2 健康教育前后高职院校学生干预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经过1个学期SRS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学生健康素养总具备率为40.18%(88人),在健康素养的三大维度具备率上,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为52.51%(115人)、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51.60%(113人)、健康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45.66%(100人)。六大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上,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74.89%(164人)、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38.81%(85人)、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34.70%(76人)、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67.12%(147人)、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35.16%(77人)、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45.66%(100人)。相较干预前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具备率、健康素养的三大维度具备率、健康素养的六大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有显著的提升(P<0.01)。见表1~2。

2.3 健康教育前后高职院校学生对照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经过1个学期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健康素养总具备率为27.86%(56人),在健康素养的三大维度具备率上,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为38.31%(77人)、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46.27%(93人)、健康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38.31%(77人),相较于干预前对照组健康素养总具备率、健康素养的三大维度具备率均有提升(P<0.01)。对照组六大健康素养问题具备率上,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58.71%(118人)、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30.35%(61人)、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27.86%(56人)、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61.19%(123人)、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25.87%(52人)、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38.31%(77人)。相较于干预前,对照组除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无显著提升外(P=0.05),其余5项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均有提升(P<0.05)。见表 1~2。

2.4 健康教育后高职院校学生干预组与对照组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素养总具备率40.18%(88人)、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52.51%(115人)、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74.89%(164人)、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38.81%(85人)、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35.16%(77人)、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45.66%(100人)。对照组干预后的健康素养总具备率27.86%(56人)、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38.31%(77人)、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58.71%(118人)、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30.35%(61人)、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25.87%(52人)、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38.31%(77人)。

以上项目干预组具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 1~2。

3 讨论

3.1 高职院校学生干预前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

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繁荣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并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行了部署。在该战略目标支持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首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仅为6.48%[4],而10年后的2019年提升到了24.81%[5]。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6],要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由此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高职院校一年级新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偏低(13.70%、15.92%),低于全国高校学生平均水平(19.04%)[7],远低于温萌等[8]对兰州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结果(38.1%、41.3%),低于胡瑞敏等[9-10]对河北省、河南省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36.6%、21.6%),接近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地区[5]平均水平(14.30%、15.67%);干预前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健康基本技能素养三大维度健康素养也处于一个低水平(24.66%、25.87%,23.29%、21.89%,20.55%、22.89%),低于全国[7]高校学生平均水平(31.02%、28.82%、35.02%)。

相关调查研究[11]发现,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在六大健康素养问题中,传染病防治素养与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与相关的研究结果[12]相似,可能与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身体健康状况的最优时期,个体疾病发生率较低,未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因此对健康基本知识和医疗关注较少有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高校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提示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立足疫情防控,提升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

3.2 SRS健康管理模式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干预组的SRS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还是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经过1个学期的健康干预,两组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健康素养水平总具备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现出SRS健康管理模式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

以往的常规健康教育形式[13]多为讲座和固定宣传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健康知识讲授本身就较为枯燥,加之互动性不强,学生的兴趣不高,教育效果欠佳。SRS健康管理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从学生、学校教管人员、学校管理层面入手,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保持和促进健康行为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关注学生的参与性,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健康教育公益活动,让学生从一个健康教育的接受者转变为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从而引起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对于学生健康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使学校的健康教育更为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

3.3 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提升干预展望

本次健康干预后,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综观干预后的数据,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与相关实证干预研究结果[8,12,14]相比,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原因可能与相关调查地区高校经济较发达且资源丰富,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较为先进,学生个人健康素养水平更高有关。

有研究表明[13],高校健康教育仍存在着师资少、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本次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反思:(1)干预组成员专业医疗卫生健康知识储备不足,在干预过程中明显“力不从心”;(2)学校相关健康教育资源滞后,个别干预活动没有达到目标;(3)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SRS健康管理模式对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加,能否保证该模式可行性、可持续性是关键。因此提示我们针对SRS健康管理模式应进行升级改进,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再借鉴其他相关的干预模式进行优化组合,最终建立本土化的健康素养提升模式。

4 结语

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遵循“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理念,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科学系统干预,努力提升学生个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促使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问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问卷网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