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演奏艺术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创新探索

2022-12-22冯纪元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琵琶演奏者右手

冯纪元

(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琵琶因为演奏技法独特多元、代表文化深厚典雅、艺术作品丰富华美而一直流传至今。早在魏晋时期,琵琶就已传入中国,至今已发展了2 000余年。在中华大地,琵琶演奏艺术独领风骚,融合了南北派的精华所在,尤其是在各位演奏家和音乐家的努力下,不断继承创新,有效地丰富了演奏技艺,从此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合理的理论与方法。琵琶演奏艺术意蕴深厚,审美价值取向积极、文化特征和艺术观念显著,且作品传承和技术展现蔚为壮观。因此,重点探讨其继承创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琵琶演奏艺术的历史沿革

(一)辉煌时期

1.五弦直径琵琶

从外形来看,这种琵琶整体呈梨形状,琴头上有拉下的五弦。史料可查的主要分为小梨形和大梨形两种。其中前者琴身和发音箱都比较瘦长,演奏时抱于胸前且横置,甚至对演奏者的服饰穿戴有一定要求。

2.四弦曲颈琵琶

这种琵琶出自西域,《旧唐书》和《通典》当中记载,其整体形制较大,同时锐下充上。从其他史料中发现,当时的《西凉月》与《天竺乐》等都有这类琵琶的身影,基本都由女性歌妓演奏。从目前发现的文物雕刻中可以发现,梨形的曲颈琵琶最早见于新疆的佛窟壁画,整体看其身形瘦长,且琴头折向琴背,由此形成了琴柄之间的自然弯度[1]。

3.梨形发音箱直柄琵琶

这种琵琶其梨形发音箱和琴身是一致的,最早出现在新疆高昌文化和敦煌壁画中。琴柄基本都是无弯度机构,演奏过程以滑音为主。但有些发音箱则为梨形,同时音孔、捍拨、楔子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唐文化风格。在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的表情、着装、手动、坐姿都比较规范,具有明显的佛文化特征。在乐器组合应用方面,还会和笛、筝等一起使用,体现出了明显的汉代音乐特点[2]。

(二)南北派的形成

明末清初琵琶演奏艺术衍生出了两大派系,即南派和北派。其中的代表曲目较多,例如,《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当时北派以名家王露为代表,南派以陈牧夫为代表[3]。然后后续北派发展势头微弱,但江浙一带由于经济文化发展兴盛,给琵琶演奏艺术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从而形成了江南五大琵琶流派,名家辈出,但基本都集中在江浙两省。

二、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发展

(一)“五大流派”

1.无锡派

无锡派的华秋苹与其兄弟集两派之所长绘编了我国首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南北二派琵琶秘谱真传》,给无锡派琵琶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上卷主要以北派王君锡的传谱为主;中下卷以陈牧夫的传谱为主,整体特点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该作品是我国最早发行的曲谱集,影响了后续流派的发展,也给如今琵琶演奏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最早以南北派别进行曲谱记载,其中文板宜文、武板宜武等言论给后续琵琶曲目的分类奠定了基础。第三,所有曲谱都标注了作者和来源,有利于追溯琵琶起源和发展。第四,整体以“尊师重道”为原则,传统指法、曲调并未修改和创新。第五,借鉴了古琴工尺谱,且创新了指法符号,有利于学习,且给后续曲谱传世和编订打下了基础。

2.平湖派

在平湖派中,所有演奏家都极具个人风格。前期整体艺术风格还都极为典雅朴素,到李芳园时其琵琶艺术风格华丽、指法花簇。不仅古曲领悟深刻还集众家所长,扩大曲目、修订指法,形成了独特的演奏和理论体系[4]。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平湖派在整理的过程中加入了小标题,形成了引导,使学习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但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合理,会导致作品意境不连贯。例如,右手轮指技法,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设了“马蹄轮”“挂线轮”等[5]。

3.浦东派

浦东派中汇集了众多琵琶大师,如林石城、鞠士林、陈子敬、沈浩初,同时还形成了三本琵琶传谱。浦东派极为注重传承和延续,因此,琴谱方面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例如,《鞠士林琵琶谱》中就有十套大型套曲,虽然对其他派系影响不大,但对浦东派却有很深远的意义[6]。此外,鞠士林得意弟子陈子敬的《陈子敬琵琶谱》同现代演奏曲较为接近,同时,开创了锣鼓音响;沈浩初编著的《养正轩琵琶谱》是整个派系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等。浦东派十分注重技术,但更注重情感与内容,这也是其和其他流派间最大的区别,更是其流传至今的关键因素。

4.崇明派

崇明派并未与其他派系频繁交流,因此,更具特色,尤其是区分于南方流派,研究价值重大。最具代表性的是《瀛州古调》,这本传谱作品精致短小,技术上广泛应用了勾音、柔和与推拉弦的打音,整体演奏风格明丽质朴、幽远清淡。后来刘天华对琵琶进行改革,积极吸取西洋作曲法和理论,创作了《虚籁》《改进操》《歌舞引》,受到了广泛追捧。

5.上海派

该流派是唯一的个人立派且得到公认的流派,因此,这就使其和其他流派之间产生了差别。汪昱庭先生在乐曲方面大胆创新,例如,对《浔阳琵琶》进行了改编,诞生了《浔阳夜月》,将古谱当中的长段捺音以及繁音花指去除,使整体曲风更为质朴典雅。另外,汪昱庭先生还改编了《阳春古曲》《十面埋伏》《灯月交辉》等作品。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收集了这些作品取名《汪昱庭琵琶谱》,后来经过发展形成《汪派琵琶演奏谱》,对琵琶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琵琶演奏技法的变革

1.演奏者审美

演奏者的审美表现除了要坚持共性,还要彰显个性。并在弹奏过程中控制好点和线、线和点及音韵美。

在点和线中,倘若乐段注重抒情,同时,流畅性强,那么在演奏时就不能过于强调琵琶的颗粒感,要将“点”融入线条里,以此形成行云流水之感。例如,《春雨》轮指段中,轮指速度较慢,情调悠扬和抒情,如果这时颗粒感过强就会使乐曲流畅性受到破坏,所以,演奏时需要结合乐曲特点,实现点和线的统一性。

在线和点中,需要在线条之中展现点的效果,展现个性,使流畅的音乐更具棱角性,以此在悠扬的旋律当中体现点的存在感[7]。例如,刘海德先生改编的《霸王卸甲》整体旋律如泣如诉,在缓慢的轮指里描绘出了西楚霸王四面楚歌的场景,在大线条中体现重音,彰显了人物个性,深化了内涵。

在音韵美当中,演奏者需要注重美化和延长余音,展现音的波动感,以此成韵。例如,琵琶在右手弹弦之后,就可配合左右技法,如呤、拉、揉、推、绰等,产生韵。韵展现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自我演奏的审美和风格,因此,这就需要全面提升个人修养。

2.演奏形神兼备

虽然琵琶演奏本身需要表演,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实现形神兼备、表里如一。通常演奏状态对演奏质量有直接影响,良好的状态势必会准确传递出演奏者的情感,反之则会影响乐曲表达。例如,《天鹅》主要是展现天鹅的姿态,传递出洒脱、平稳和高傲的气质。所以,演奏时就要保持祥和、安静的状态,同时,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尽可能收放自如[8]。《霸王卸甲》演奏时需要夸张一些,在展现英雄气概过程中渲染悲剧色彩,整体要利落干净,切忌拖泥带水。《滴水观音》演奏时要保持平和端庄的心态,切忌应用过多肢体动作。

神是指精神,也就是演奏者的精神。神似通常要在娴熟的技巧基础上体现丰富的情感,引导听众进入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唯有如此,才可称为形神兼备。例如,演奏《大浪淘沙》时,要将“刚”作为核心,在左手揉弦和右手虚实之中,强调情绪的激烈性;在《平沙落雁》中,要使擞、打和带的技法融入自然景色,右手同时运用各种指法,展现动态美;《鱼儿戏水》则要始终用孩童之心,展现鱼儿摆动的灵动性和趣味性。

三、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探索

(一)刘海德的创新

刘海德先生的系列作品都在传承传统弹跳、扫弦、滚轮等演奏技法基础上,开发出了新技术,例如,开发的“正反弹”使琵琶性能达到了更高阶段。20世纪中期刘海德先生开始着手进行琵琶演奏创新。一方面,借鉴了钢琴演奏方式,再通过琵琶效果创造了“手指”演奏技巧;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方法,通过左手拇指从钢琴后面释放出的复合弦所提供的条件,展现了琵琶音色和力量的变化[9]。

其中“正反弹”是借鉴吉他演奏创新的琵琶演奏技法,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大指反正弹的八个点,这些点又能够组合变化。可以在强化手指灵活度的同时,加快演奏速度。

在刘德海先生的《春蚕》《天鹅》和《老童》中还广泛应用了摭分技法,即四弦大指和一弦食指同时弹奏,并在节奏上通过不规则节奏与重音加强了流动性与生动性,且《春蚕》的摭分速度也给右手大指灵活度提出了一定要求。

人工泛音也是刘海德先生创作的,不受自然泛音音位的限制;泛音虽然种类较多,但传统琵琶乐曲却不常用,而刘海德先生在《天鹅》中却大量应用,展现了天鹅羽翼的丰满与轻盈[10]。

(二)演奏手法和艺术特征的创新

1.常规演奏技法创新

常规演奏技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双划音。这是对单划音的拓展,即在划过四弦之后反向划两弦,从而得到多音的音响效果,一共七音。第二,定数轮。琵琶演奏是通过不同节奏的“点”形成线,其中轮指就是由固定的点组成。由于演奏者对作品产生的理解不同,在时值方面便会出现一定差异,如果只是根据感觉对轮指长度进行控制,就会导致音符弹奏缺乏秩序性。因此,轮指得以量化,形成了“两轮”“四轮”等。第三,肉扫。这是运用右手拇指掌左侧的肌肉在较短的时间里拨动四根琴弦形成绵软雄浑的声音,操作时要从容地抬起头,从右到左,触弦点偏上,并配合大臂动作[11]。第四,山口上拨弦。山口的作用是栓琴弦,由于长度较短,弦崩较紧,在拨动时能够得到不同的音响效果。操作时,可以在左手发音时右手配合拨动山口上方的琴弦,以此形成轻盈清楚的声音。第五,双摇。运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同时在两根琴弦上遥指,形成和音效果。第六,小指压弦。将右手小指压在扶手上端,演奏时通过其他手指。这样能够产生木然的声响,没有共鸣。第七,砍弦。右手大拇指内侧用力刺动琴弦,发出具有威势的声音后马上用手指捂住,形成伐木音效。

2.非常规音响和形式创新

非常规音响和形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弹弦品。右手中指甲面击打面板与空弦,形成软硬皆具的空旷音效。第二,刺弦。右手大拇指侧面用力击打四弦和品,产生“刺”的音响效果。第三,相角音。在一弦相把位上,左手将弦从相角处拉出并迅速揉弦,右手使音量控制在最小实现“滚奏”,产生纤细的声响效果[12]。第四,拍弦。除了大拇指,其他四指全部并拢形成弯曲,形成音响空间。

四、结语

在文化艺术发展中,传承与创新是不变的主题,对于琵琶演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所有琵琶演奏者的使命。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琵琶演奏艺术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进入新时代后,琵琶演奏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承与创新成为了必然趋势。传承需要保留传统精华,但不能被传统束缚;创新要通过新的理念和审美发展艺术,但不能为了追求新形式本末倒置。因此,这就需要通过现代审美理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要继承前人积累的艺术财富,还要继续创新探索,从而给琵琶艺术增添更多生命力。

猜你喜欢

琵琶演奏者右手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琵琶老店琵琶声
左手和右手
左手和右手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琵琶”和“枇杷”
左手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