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融合在教改中的探索
——基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
2022-12-22张微,平婧
张 微,平 婧
(1.上海理工大学 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 200093;2.东华大学 校长办公室,上海 201620)
自2019年教育部提出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以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日益增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育不仅要育才,更要育人,课程思政作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依托,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2021年6月,教育部在江西省井冈山大学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各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1]。
作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上海理工大学设立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以工程德育为特色,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建立常态化教研,完善考核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可推广、有彰显度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促进一流本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双融合、双促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性的科学技能,熟练解释固体废物的基本处理处置方法、原理及资源化技术,能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及工艺设计做出评价的高阶人才,从而为解决各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对于改善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工程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方式,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一、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学习者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前修课程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专业基础课,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情况良好。但在此阶段学生面临着考研、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内心较浮躁,对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出勤率较低,积极性较差,整体学习氛围一般。
本课程具有课程内容琐碎、烦杂,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实践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的特点。固体废物如不及时妥善处理会产生恶臭气体或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难度相比单一介质的污染物质更大。固废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内容细碎,需要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由于课程的工科背景和专业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从逻辑理性和专业知识角度思考问题,与价值理念的培养结合不深、耦合度不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入难度较大。教学设计上的灵活性和拓展度不够,机械突兀地添加传统思想政治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本课程为专业课,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6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严格过程化考核,包括出勤(10%)、5次平时课程作业(20%)和课堂参与讨论情况(10%),期终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综上,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专业课程当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进行价值观引领,健全人格,培养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增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关联性,更多地与实践相结合,合理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2]。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与思想政治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学从传统教学方式逐渐改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如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教授的“水生生物学”课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极简教学法等,刷新了笔者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并意识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精彩之处,这对接下来开展教学工作非常有意义。后疫情时代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中国大学慕课、网易云课堂、极客学院、腾讯会议、Zoom会议、各种公众号等学习平台,均有效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3]。此外,碳达峰、碳中和,无废城市等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十四五”提出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本学科领域新的政策、新的理念都需要及时传递给学生[4]。
混合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面对面指导和使用计算机在线学习的有限结合,最有效的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必须是一种全信息、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化学习机制[5]。积极运用融媒体平台资源,建立混合式教学全覆盖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思想政治育人渠道,充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性和吸引力。利用融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网络文化中去[4],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方式[6-8]。上海理工大学采用超星学习通、一网畅学等软件及新建“智慧教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本课程采用的是同济大学何品晶教授主编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拓展教材为赵由才主编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三版)》和聂永丰主编的《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
作为教师,需要复合型的知识储备。首先,专业本领要过硬,要备好课,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其次,要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行业信息,适时更新专业知识。要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本专业内容融合。最后,要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认真做教学设计、想教学策略、做课程引入,注意提问方法。比如课程引入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先播放一段3分钟左右的社会热点视频,由此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之后通过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引出新课。课堂讲授过程中,可结合问题通过线下课堂研讨开展教学,线上以拓展资料阅读、学生自评及互评平时作业等方式开展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结时,总结课堂上所讲述的主要知识点,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布置作业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
以课堂讲授为例,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融入以下两方面内容:(1)分组进行研讨,调研疫情期间固体废物特别是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输、医疗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的流程及存在问题。针对现有收集与运输方法需要完善的地方等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对比中外抗疫的情况,使学生理解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视,强化学生的家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讲解,以课程思政点可选择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固废为例,通过调研和班级研讨,认识固废领域从业者在疫情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树立崇高理想,培育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为维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做出贡献。调研疫情期间,固体废物特别是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输、医疗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的流程及存在问题,针对现有收集与运输方法需要完善的地方等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中外抗疫对比,使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将课程思政融入本科专业课程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仅要注重专业素养、能力的培养,也要锻炼学生工程思维、系统思维方式,同时更加注重价值观的熏陶。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革新的风向标,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机结合,会给专业课程的各环节、各方面带来新的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坚守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三)转变教学理念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综合处理系统等基本知识,并以城市垃圾为中心讲述固体废物的收集、清运、处理及处置,各种处理和处置方法、设备基本知识和基本固废处理与处置原理,并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性,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适当讲解固废处理与处置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培养学生阅读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学术前沿论文的能力;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分析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性;解释固体废物的基本处理与处置方法、原理;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案及工艺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评价
建议延续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最终成绩的形式,且严格过程化考核,提高平时考勤、提问、讨论等能够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的要求。平时作业的考核以掌握为主,如提交课程论文,可提供两次机会,明确相应考核评分细则,第二次的考核难度上升第一次的20%,取两次中的最好成绩。促进学生间互评,在学习通上发布学习材料、文献资料等,采用实名制评价,每一份有效评价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10%,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因此对混合式学习的评价应重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开放性和差异性[6,9]。
结语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要求会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整门专业学习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的理念,教学内容要更加实用,教学方法更加创新,考核模式更加合理。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培养相结合,以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伦理教育同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和为国奉献的使命担当,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双向融合促进的效果。最后,以更翔实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环境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