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附及其对药在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状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2-12-22齐玉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3期
关键词:香附气滞抗抑郁

齐玉玺

(青岛华仁太医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0 引言

近年来年来,世界格局和外部环境不断快速变化,人们需要不断面对新的境遇,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人体身心都需要面对巨大挑战。抑郁、焦虑、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某些疾病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情绪状态变化。研究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状态下相关疾病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试述中药香附在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状态中的研究进展。

1 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患病率高,其发病原因与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1]。该病发病常见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饱胀、疼痛,早饱,恶心、嗳气、反酸等,胃黏膜可见糜烂、出血,严重者会出现肠化生、异型增生,可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3],慢性胃炎诸多症状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情绪状态会影响到疾病严重程度。研究者发现:56%的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会伴有抑郁焦虑情绪[4],54%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会伴有情绪障碍[5]。并且抑郁焦虑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明显高于无抑郁焦虑者[6]。一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以及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54.50%,回归分析显示,人际敏感性与抑郁呈正相关[7]。日本研究者在对50岁以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心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萎缩性胃炎患者出现心理困扰的风险显着增加,无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如何,小于50岁女性的心理困扰和抑郁情绪风险最高[8]。

关于中医证型方面的研究,有报道称[9]:在对3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相关性进行研究时,发现脾胃虚寒占比最高(149例,49.67%),其次是肝胃不和(59例,19.67%),且脾胃虚寒型和肝胃不和型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焦虑状态较抑郁状态者居多,以轻度焦虑患者居多;另一项针对5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10]中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具有轻、中、重度的焦虑抑郁。焦虑症多出现在胃阴不足证和脾胃湿热证,而抑郁症多出现在为阴不足和肝胃不和证。有研究[11]发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抑郁情绪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型多见,其他依次为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之所以多见肝郁脾虚,应与情志抑郁,肝气郁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失职相关。

2 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状态的病因病机研究

慢性胃炎可归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疾病范畴,病因可归结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劳倦、正气亏虚或药物所伤,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状态,即是由于脾胃受邪、正气虚损或情志失常,引发气机失常,运行不畅,气滞则瘀,湿凝为痰,热迫则血,日久又可加重气滞肝郁,影响情志调畅。病性属本虚标实,或是虚实夹杂,本虚体现于:脾气不足、胃阴亏虚,标实体现在:气滞、痰凝、湿阻、血瘀。

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情绪状态、所感受到的压力大小、所面临的社会事件类型、及解决处理事件的方式、个体的个人特性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机体的神经免疫调节系统、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肠道微生物等因素有关。人体消化系统分别受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两个控制系统密切相关又相互连接。其中脑-肠轴在调节胃肠道功能中至关重要,当声音、视觉、气味、躯体和内脏病变、疼痛等信号传递到大脑时,先通过记忆、认知和情感机制进行修正,然后整合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自主神经和胃肠神经系统,从而改变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免疫功能和血流等生理功能[12]。

有研究[13]显示: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肠脑轴”功能出现障碍,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可能是影响宿主胃粘膜和微生物群落之间共生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神经肽和类花生酸引起的局部炎症也可能影响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功能。

3 香附抗抑郁作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香附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抑郁、抗关节炎、抗肥胖、神经保护、支气管和血管扩张、解痉、雌激素样生物功能[14]。

香附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芳香挥发油、总低聚黄酮提取物,都具有抗菌、抗氧化、神经保护、抗溶血和抗炎等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并且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芳香挥发油、香附水煎剂及α-环草酮、圆环苷G等单体成分均具有抗抑郁活性[15]。在绝望小鼠模型实验中,香附根茎中分离出的两种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也被证实具有明显抗抑郁活性[16]。

醋制香附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α-香附酮、异长叶烯-5-酮、氧化石竹烯、Ledene oxide-(Ⅱ)和桉油烯醇等具有抗抑郁作用,提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17];香附醇提取物在动物模型有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有关[18];α-香附酮可以介导SIRT3/ROS通路中的NLRP3,令其炎性失活,增强其神经可塑性[19];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香附与8条抑郁相关代谢通路有关,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趋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发挥抗抑郁作用[20]。

不仅如此,香附还以不同的用法和用量,广泛应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其他医疗、保健系统,比如与神经系统相关的:治疗抑郁症、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等[14,21],与胃肠消化系统相关的:调节胃排空功能、减少胃容物对胃的损伤,保护胃黏膜等作用[22-23]。

4 包含香附的对药在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状态中的应用

4.1 香附合延胡索、川楝子

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大家李培生教授常将香附与延胡索合用,认为两药相须为用,既可疏肝清热又活血止痛,适用于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之胸腹胁肋疼痛者。再加川楝子,可加强行气止痛之力。延胡索和川楝子合用即是金铃子散,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郁化火者。常用剂量:香附8g,川楝子、延胡索各10g[24]。

4.2 香附合紫苏梗

上海中医世家,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张镜人教授常用,香附为“气中之血药”,行气以散瘀;紫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宽中而散滞。两药血气合用,气血双调,即可散肝经之郁滞,和肝胃之胀痛。常用剂量:香附、紫苏梗各9g[25]。

4.3 香附合苍术、黄芩

北京市名老中医王道瑞常用,苍术健脾燥湿,香附辛散行气、疏肝解郁,两者相使为用。朱丹溪以此两味药为主,加川芎、神曲、栀子为越鞠丸以治六郁。再加黄芩清热燥湿,为苍莎丸,治疗口淡无味、腹胁胀满。常用剂量:香附6g,苍术9g,黄芩6g[26]。

4.4 香附加木香

木香辛温行气止痛,香附与其配伍,可以理气散寒止痛,畅达肝脾而和胃。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气滞胀痛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每具良效,常用剂量:香附6g,木香9g[26]。

4.5 香附和柴胡

中医治疗胃病时,常常关注肝脾功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调和肝脾是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联合香附理气止痛,常用于肝郁气滞型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柴胡主要成分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也具有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27]。常用剂量:香附9g,柴胡6g。

4.6 香附加高良姜

宁夏回族自治区名中医张凤武,根据宁夏地处高寒的地理特点及当地多食牛羊肉的特点,常用附子、高良姜与香附合用以治疗寒邪克胃的胃痛。寒性收引,寒邪克胃则阳气不舒,气机凝滞,不通则痛,以附子、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以香附宽中止痛,每见良效[28]。常用剂量:香附10g,高良姜12g。

5 总结

香附为莎草干燥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始载于《名医别录》,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清代《本草述》称其“主治血中之气病”,《本草求真》称其“专属开郁散气”。香附可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故在消化内科常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等病证[29]。

香附的抗抑郁作用,不管在中医临床应用中,还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都有所阐明,但是在某些身心疾病中,比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并没有系统性研究。伴随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情绪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也越来越凸显。所以有必要关注典型身心疾病中情绪所起的作用,及其发病特点及诊疗规律,挖掘传统中药中既可以治疗临床症状,又可以改善情绪状态的中药、药对、方剂,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机制、多维度维护人体健康的优势与特点。

猜你喜欢

香附气滞抗抑郁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治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