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秀娟从肝肾论治颤证经验浅析

2022-12-22杨拽拽杜秀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3期
关键词:筋脉肝肾病机

杨拽拽,杜秀娟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

0 引言

颤证属“风病”范畴,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特征性表现,轻者仅有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表现为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更甚者出现四肢强急,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1]。西医学中所诊断的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不随意运动,与颤证的临床表现相符合,所以这一类病症可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颤证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匿,逐渐加重[2],较难治愈。西医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但长久用药常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疗效减退、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等[3],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机体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以及焦虑、抑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4],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等方面[5]。

杜秀娟教授系山西省名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投身于临床实践中,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潜心研究中医脑病方向相关疾病,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杜师进行学习,现将其从肝肾论治颤证经验介绍如下。

1 历史源流

颤证亦称“颤振”“震颤”“振掉”。《黄帝内经》中已描述了本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指出其与肝、肾两脏有关,主要表现为肢体摇动。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中提出风与热邪、寒邪、痰湿之邪相合皆可引发颤证。颤证病名首见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颤振》[6],其中叙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并指出其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中有“颤振者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法则清上补下。”之论。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中较详细地分析了颤证,提出本病多与风、火、痰、瘀、虚相关,逐渐完善了对颤证的认识。

2 与肝肾紧密相关

颤证属风象,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动是颤证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表现[7]。正因为风邪有动摇不定的致病特点,所以可出现肢体拘急抽搐、颤动等症状。肝为风木之脏,风气通于肝,又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易于亢逆化风[8],为内风致颤的关键[9],因此颤证与肝有关。肝主升发、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藏血,主筋,筋脉有赖于肝血的濡养,筋的弛张收缩活动与肝有关[10]。情志失调,忧思郁怒伤肝,则肝气郁结,肝气失于条达,气滞不能推动血行而致血瘀,或肝阴血不足,肝阳偏盛,而致筋脉失养,或肝郁化火生风,扰动筋脉,以致头部或肢体拘急颤动,而发为颤证。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中老年以后,肾阴精亏虚,脑髓失养,不能主持于下而致颤证[11]。且本病一般病程较长,“久病及肾”。

大量文献表明,颤证中医证候以肝肾亏虚相关证候为主,在此基础上兼夹瘀血、风痰等病理产物[5]。马云枝教授[12]认为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是本病病机关键。何建成教授[13]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提出肝肾不足为其基本病机。

杜教授在继承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颤证病位在筋脉,与肝肾两脏紧密相关。肝肾同源,肝肾阴虚,阴不制阳,不能滋水涵木,以致肝阳偏亢,引动内风,扰动筋脉,或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以致颤证。颤证的发生多与年迈体虚、饮食失节、情志内伤、劳逸失宜等有关,诸多因素引起气血阴精亏虚,或脏腑功能失调,或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或热极生风,扰动筋脉,从而导致头部或肢体颤动。杜教授认为在临床实践中,此病多见本虚标实,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标,而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筋脉失养常是颤证发病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也应当注重从肝肾两脏论治,以治其本。

3 治法方药

3.1 主要治法

杜教授从肝肾两脏辨治颤证,其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筋脉失养常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病机,因此针对此类阴虚阳亢型颤证,首先确立了平肝息风,滋阴潜阳之基本治法。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而血瘀,或年迈体虚,肾脏精血亏虚,血涩致瘀,或饮食不节,脾胃健运功能失常,聚湿成痰,日久为瘀[14],以致脉络瘀阻,筋脉失养,且久病多瘀,此外,瘀血也可引动内风[15],则瘀血是本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病理因素,属标实,治疗予以活血祛瘀通络,使得血脉通畅,筋脉得以濡养,从而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综上,杜教授治疗阴虚阳亢型颤证的治法以平肝息风,滋阴潜阳,活血祛瘀通络为主。

3.2 治疗用药

临床常用天麻、钩藤、生龙骨、生牡蛎、白蒺藜、全蝎、蜈蚣等药物以息风止颤,尤其虫类药性善攻逐走窜,可引风药直达病所[16],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瘀血是本病重要病理因素,可在辨清疾病病因病机,明确具体证型的前提下,加用三七、红花、桃仁、赤芍、丹参等具有活血祛瘀功用的中药[17]。杜教授治疗颤证强调标本兼顾。肝肾不足为病之本,以杜仲、桑寄生、牛膝等药物补益肝肾。肝阳上亢者,还可加龟板、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滋阴潜阳。若肝火上炎,可加夏枯草、决明子、菊花、龙胆草等以清泻肝火。若瘀阻脉络,水湿停滞,而生痰浊,可加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等祛痰除湿。若失眠心烦,可加炒酸枣仁、夜交藤、茯神、柏子仁、栀子等清心安神。若肢体麻木、拘挛,可加僵蚕、地龙、木瓜、白芍等以舒筋活络。脉络不通,可搭配葛根、乳香、没药等通经络。在此基础上,还可配伍炒麦芽、炒谷芽、焦神曲、炒莱菔子等健脾消食,使得脾胃能够化生充足的气血津液,以濡养筋脉。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标本虚实夹杂,证候复杂,病因病机难以明确,辨证论治不够准确,使得疾病难以把握。因此在实际诊治患者的过程中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望、闻、问、切,结合舌象、脉象等,勤加思考,发散中医临床思维,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兼顾患者体质、症状轻重、兼夹病症,从而以中医整体观念治疗疾病[18],提高临床疗效。

杜教授论治颤证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其总体诊疗特点为:(1)详辨标本虚实:病久则标本虚实夹杂,需结合病史、脉象、舌象等仔细辨别疾病标本虚实,灵活变通;(2)应用整体观念:从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协调整体,强调标本兼顾,同时注意情绪、社会自然环境等对于人体的影响;(3)巧用通法:通过活血祛瘀、调畅气机、清热化痰等通经活络,使得气血调畅,阴阳协调,血脉通利。

4 预防调护

杜教授认为情志因素在本病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临床中很多患者情绪过激时或之后出现头部或肢体颤动,又常在情绪不平稳时加重。正常的情志活动一般不会引起疾病,若七情过激,影响相应脏腑功能,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情志过激,可直接损伤内脏,引起脏腑气机失调,影响病情发展变化,且容易发为情志病[19],损害人体身心健康。同时颤证日久,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20],使得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杜教授常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重视患者情绪变化,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开导患者,使之保持平稳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而便于疾病的诊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防止情志内伤;保持生活规律,节制房事,饮食清淡,戒烟戒酒;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避免易引发颤证的一些危险因素,如中毒、中风、颅脑损伤等。另外,颤证患者可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肢体肌肉力量、身体机能等,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1]。

5 验案举隅

张某,女,48岁。2022年3月3日初诊。主诉:间断头部颤抖1年余,加重半年。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部颤抖,不能自己察觉,情绪波动时头部颤抖明显,近半年上述症状加重,未进行诊治,今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患者现无其余明显不适,纳眠可,大便1日一行,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体格检查:血压:144/100mmHg。中医诊断:颤证,证型:阴虚阳亢,治法:平肝息风,滋阴潜阳,活血祛瘀通络,方药:天麻15g、决明子30g、桑寄生15g、杜仲15g、生山楂15g、桃仁10g、钩藤15g、川牛膝15g、半夏10g、陈皮15g、赤芍15g、益母草30g、白芍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二诊:2022年3月9日,患者服药后头部颤抖症状好转,舌质红,苔薄,脉弦细。体格检查:血压:150/100mmHg。方药:3月3日方加炒麦芽30g、炒谷芽30g、龟板15g。继服7剂。

三诊:2022年3月20日,患者服药后头部颤抖症状好转,仅低头时头部颤抖明显,其余时候未见头部颤抖,舌质红,苔薄,脉弦细。体格检查:血压:152/100mmHg。方药:3月9日方加三棱15g、莪术15g。继服7剂,巩固疗效。

四诊:2022年3月31日,患者服药后头部颤抖症状明显好转,现偶有低头时头部颤抖,发作频率较前降低,舌质红,苔薄,脉弦细。体格检查:血压:150/104mmHg。方药:3月20日方加鳖甲15g。继服7剂,巩固疗效,调理善后。

按语:此案患者症状表现为头部颤抖,不能自制,属中医“颤证”范畴。患者为更年期女性,肝肾亏损,肾阴久耗,肾阴虚不能滋水涵木,致阳亢风动,又情绪不佳,肝气郁结,气滞不能推动血行而致血瘀,筋脉失养,肝郁化火生风,扰动筋脉,而致头部颤动。病机上以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所致筋脉失养为主,治法以平肝息风,滋阴潜阳,活血祛瘀通络为主。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决明子以清肝、平肝。桃仁、赤芍、生山楂、益母草活血化瘀,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川牛膝补肝肾,活血祛瘀。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白芍养阴柔肝,平抑肝阳,偏益肝之阴血,据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白芍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二诊时症状好转,加炒麦芽、炒谷芽健脾消食,护脾胃之正气,防药物碍胃,龟板可滋补肝肾之阴,潜降肝阳而息内风。三诊时症状仅表现为低头时头部颤抖,加用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散瘀消癥。四诊时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前降低,加鳖甲,与龟板同用,增强滋阴潜阳之功效。另外,依据现代药理作用研究,钩藤、桑寄生、天麻、益母草等药物均有降压作用,可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诸药合用,使内风得以平息,瘀血得以祛除,经络得以疏通。方药切合病机,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6 小结

颤证为临床难治病证,应尽早明确疾病诊断,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2]。在实际诊治时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四诊合参,全面认识疾病,达到更好治疗效果。杜教授在临床中辨证施治,注重辨治肝肾两脏,以中医整体观念看待疾病全程,注重辨别虚实,标本兼顾,遣方用药独具特色,治疗效果显著。很多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颤证确有疗效,对该病的多种发病机制有干预作用,在防治方面有独特优势[23-24]。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颤证疗效明显,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改善疾病预后[25]。但仍需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颤证的发病及治疗预后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颤证的诊治提供更优方案。

猜你喜欢

筋脉肝肾病机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知足常乐
两腿一分补肝肾
一统天下(龙首)
我的神奇药丸等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