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为心理学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22-12-22张驰黄焘
张驰,黄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具体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辅导员作为其与学校的重要纽带,往往也与学生有最多接触,因而对学生成才尤为关键。如何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摸索出一些个人行为规律,判断其行为特征,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首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随着原生家庭、社会环境、媒体环境等形式的变化,自身的思维认知方式也相对独立,不再逆来顺受,成为有思想、有见解、有看法的一代青年人。这就要求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转变,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青年一代同向同行。
其次,高校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使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最后,从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变化显著,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方崛起已成为必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在网上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量虽大,但真假难辨,稍有不慎,便会被国外不法分子煽动利用。
综上,只有把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引导好,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才能在当今世界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现实特征
根据某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积极正向、多样活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1]。
第一,在人生观层面,对拜金论、宿命论等负面思想,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在相关统计数据中,84%大学生对其持警惕及反对态度,而且90%以上富有理想抱负。
第二,在价值观层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普遍认同,在统计大学生人群中占91.7%,其中认同度最高的为“友善”(96.4%),最低的为“爱国”(79.0%)。
第三,政治观层面,大学生对党的领导正确性持肯定态度,且普遍认可民族复兴必然性及特色发展道路必要性。
第四,在道德观层面,在环保、支教、救灾等问题上,90%以上大学生有响应意愿,在“雷锋精神是否过时”的讨论中,持正面观点大学生占93.6%,而在“扶不扶”问题上,愿意搀扶老人的占96.6%。
第五,在文化观层面,在中、外节日对比中,喜欢传统节日大学生仍占多数,以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受到93.3%大学生的青睐。
报告中还反映出不少问题,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重视。当代大学生面临如下问题:组织纪律性差、互联网交际多、人际关系虚拟化、不节制消费、以自我为中心、易焦虑、“玻璃心”。以上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均有表现,思想现状令人担忧。
价值观实践与认知脱节,在有些问题上,如雷锋精神等,尽管有普遍认同感,但有意愿去实践且向往道德模范的大学生,其占比确有明显减少。此外,研究报告显示,高校思政课程,受到8 成以上高校学生喜爱,并给予正面评价,而且对高校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宣扬、心理辅导教育等,有将近9 成的学生给予肯定。
三、行为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特点
(一)行为心理学的特点
早在二十世纪初,心理学研究领域便衍生出行为心理学这一分支,其特点在于不再局限于意识层面,而是转变心理学研究重点,将人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评价其行为活动,借此来分析人的心理,而且还能依据外在行为表象,合理评析内在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人的心理变化,达到心理学研究的目的。简要来说,为探究人的真实心理活动,行为心理学转变研究重心,不局限于单一的心理层面研究,而是综合考察其行为活动。考虑到人的精神、心理难以预估,外在行为可反映心理变化,故此行为心理学是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外在表象变化,以合理评估其真实心理状况。
(二)心理学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
心理学中丰富的理论实践,是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抓手。首先,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考虑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相同问题,学生个体间的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很难有普适性的思想教育方案,在心理学帮助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准确把握教育主体心理特征,进而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这可帮助辅导员获取主动权,提高思政工作实效。
其次,可帮助解决教育对象心理问题,通过深入学习行为心理学内容,不仅可提升辅导员心理素养,还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找准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可辅助咨询辅导工作开展,尽快疏导并消除学生心理问题,发挥教育辅导的积极作用。
再次,有助于辅导员自身素养提升,通过学习并把握行为心理学理论,可提高辅导员对学生情感及心理的把控力。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是普通人,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同样也要面对现实带来的各种压力,也会有轻微的心理负担。当辅导员自身掌握了一些心理理论知识后,就会懂得如何运用积极态度去平衡自己的心态,完成自身减压。
(三)行为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向各种不同的群体和机构,包括学生家长、学生个人、纵向管理部门、横向对接部门。每个方面,都要从陌生到熟悉,如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个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就需要依托行为心理学进行指导。
1.能够充分了解个体规律
在行为心理学领域下,教育对象的各种行为方式都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形成客观规律,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再手忙脚乱,胡乱猜想,能够“短、频、快”地熟悉教育对象。为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学生是教育主体,并对其有充分的认识,掌握教育对象个体规律,这有助于其品德的培养。通过分析教育对象行为,可辅助分析其内在本质,了解其主体意识,使思政教育得以高效开展。
2.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素质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点,内在需求仅仅是一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也是必需的[2]。通常来讲,个体行为与需求密切相关,行为心理学可帮助把握教育主体的行为及需求,使学生心理素养得以改善。综合研究教育主体行为模式,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给予辅导对象以正向驱动。行为心理学的深化运用,可使辅导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学生社会行为得以匡正,有助于整个社会发展。
3.能够充分协调师生关系
在常规教育模式下,知识灌输是简单的、单向的,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导致不健康的师生关系。而知识是需要加工的,真正的教育应融入主观判断,并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闭环。若因师生关系不协调而导致教育观点不被学生接受,则会带来许多教育问题。而行为心理学的引入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思政教育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将抵触情绪化解,在萌芽期便完成积极转换,化被动为主动。
四、行为心理学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且有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对个体行为的充分把握,也要对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充分认识和分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面对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个体的行为方式所传达出的信息,把握对方心理规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如下工作经验[3]:
(一)社交行为心理学助力辅导员成为知心人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学生是思政教育对象,辅导员需给予其情感上的认同,做到由己及人、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构建情感共鸣基础,切实将思政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4]。学生对待情感有较强敏感性,辅导员要以知心人的身份去接触、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是有缘由的,为此,辅导员应当借助社会行为心理学,切实将辅导员工作做细做实。
1.对待完美型性格的学生要多些幽默感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她)们凡事力求尽善尽美,即使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但仍然不满足。这样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走极端,具有完美型性格的学生,其外在表现往往很是得体,但在别人对自己态度问题上通常会较为敏感,因此显得很矛盾。
自身严格遵循规则,对破坏规则的人嗤之以鼻。日常生活中,这种类型的学生的特点包括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洁癖、心思细密、注重小节、整天忙碌。心理学家认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对身心健康不利。辅导员如果遇见这样的学生,应注意沟通方式。首先,辅导员与学生说话要真诚,避免过于直截了当,因为他们十分敏感,判断力很强。其次,要适当地表现出一些幽默感,缓和交谈气氛,缓和学生严肃僵硬的表情。再者,最好以理性的态度启动交谈,这样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因为学生基本成年,更需要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2.对待成就型性格的学生要给予更多肯定
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帮手,如学生会主席、大班长、团支书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推选出来的学生骨干,与这些学生骨干交流,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他(她)们的特点是好胜心强、重视目标达成、工作十分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证明自己的价值、有良好的口才、才华横溢、具有领袖气质,在交往中,喜欢主导,相比倾听更喜欢表达。成就型性格的学生害怕亲密关系,因为他(她)们害怕真面目被看穿而有意选择逃避。与这样的学生交流要注意几点,比如想让学生改变做法,可以让他(她)认识到,你的做法能帮他得到更好的结果;对他(她)的不懈努力,要表示充分认可与肯定,并用言语进行激励。
3.如何识破学生的谎言
当辅导员与学生谈话了解日常生活状态,如班集体建设、党团建设、个人学习情况等,如学生没说实话,可能会触摸鼻子。而触摸鼻子的行为在心理学中被视为经典的说谎标志。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撒谎这一行为发生时,会伴随有身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这会刺激到人体鼻腔,使其出现细胞层面的反应,体现在神经反馈上便是鼻腔刺痒,进而对人产生直接刺激[5]。在此情况下,为使鼻腔刺痒反应得到缓解,往往出现手揉鼻子的行为。当然,还有一些细小的行为动作也暗示着学生在说谎,如用手遮住嘴巴、揉眼睛、抓挠耳朵、拉拽衣领、突然滔滔不绝描述问题等不自然的行为。
(二)识人心理学帮助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
1.站姿与处世态度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透过行为分析学生性格是与大学生增进了解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如果约学生谈话,两人同时站着的情况下,可以从对方站姿做如下判断:立正站姿的学生,做事严谨,警惕性高,圆滑世故,不会轻易表达自己心声和态度;自然站立,一只手插兜站姿的学生,内心放松,情绪平稳,喜欢安静的环境,与人交往时,懂得替别人着想;双脚交叉站姿的学生,内心较为保守,缺乏自信,与人交往时,表现拘谨,一直处于防卫状态;双脚成“丁”字形站姿的学生,内心比较复杂多变,心机颇重,如果你不是他(她)信任的人,他(她)不会向你吐露内心。
2.走路姿势看透做事风格
部分研究从行为画像角度分析学生在校状态,致力于通过多维度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和做事规律。辅导员有时会与学生并肩同行,通过走路姿势,可以观察出学生的做事风格。昂首阔步走姿的学生,有气魄和力量,比较自信,自尊心强,做事有条不紊,组织能力强;疾步流星走姿的学生,步幅不大,但频率快,有坚强的一直和强烈的时间观念,是说一不二的人,一旦决定的事情,马上投入落实;手插口袋走姿的学生,比较潇洒,追求浪漫,比较注重个人形象;缓慢走姿的学
生,属于现实主义者,天生不着急的性格,比较软弱,心事重重,经常杞人忧天。
3.衣服颜色与性格色彩
不同性格的人由于其体现的内在与外在气质特点不同,适合的服装色彩也不同。通过观察学生喜欢穿着的衣服颜色,也能够看出其性格属性。喜欢穿红色衣服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情投入一百分热情,但缺乏耐心,情绪变化较大,心直口快,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喜欢穿黑色衣服的学生,多半不善于社交,希望用黑色来抑制内心的不安;喜欢穿白色衣服的学生,喜欢追求完美,内心比较寂寞,既喜欢得到关注又不喜欢别人的恭维,很矛盾;喜欢穿粉色衣服的学生,既感性又理性,既天真又成熟,内心纯净,有着温和的处事态度;对青睐于蓝色衣服的学生,则向往安逸、自由,对感情变化有控制能力,还富有集体责任感,但也比较固执,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诸多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尤为关键,应将其视为高校生命线来抓,且教育主管部门也应予以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使命重大,而辅导员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排头兵,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辅导员要站大学生的角度实施供给侧指导,因人而异,因人施策,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性格与品质。这就要求辅导员锻炼自身本领,强化责任担当,要对行为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避免出现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盲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向积极的引导,对学生的疑惑、困难进行积极疏导,帮助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