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老人有了“国家标准”

2022-12-21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握力国家标准老年人

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健康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战略位置上,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成为六大强国举措之一。为此,我们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健康!2022年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明确提出健康老人的9大要求。可以说——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健康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健康老人是什么样的?2022年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在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的状态。

本次发布的《标准》,通过完善的衡量指标,以更适老的方式去理解健康的含义,希望传递更积极的生活理念——老年人带病生活是常态,只要能有效控制,就是一个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

《标准》规定,中国老年人健康标准应满足9项要求,看看你符合几个:

1.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2.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4.營养状况良好;

5.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6.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7.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8.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9.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积极改变自己,达到“要求”

从《标准》可以看出,并不是一点疾病都没有,才算健康老人。解读《标准》提出的“要求”,可以说,只要我们稍作改变,就可以成为一个“标准的”健康老人。

1.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排在老年人健康首位,意味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不仅要求生命的长度,更要求生命的质量。

建议:老人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保护好自理能力,要从多方面努力,比如勤动脑、少操心、平衡膳食、锻炼身体、学会独处等。

2.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标准》承认老年人与年轻人身体状况的差异,只要重要脏器功能未改变,就不应视为病理性改变,再一次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可纠正的功能改变,仍然可以视为健康,比如老视、听力障碍等。

建议: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不必把衰老当病治,更不必和年轻人比数据。

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老年人“多病共存”是一种常态,哪怕有疾病,只要指标能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就符合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要求。

建议: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少吃动物内脏和甜食,有助控制胆固醇水平;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都不错。

4.营养状况良好。营养对老人至关重要,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这两者会增大跌倒概率;缺蛋白质可能导致小脑萎缩,增加老痴风险。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代谢能力下降、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等。

建议: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尤其晚上不能吃太饱;多蒸煮,少油炸;营养搭配;坚持活动都对改善营养有益。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可遵医嘱服用营养补充剂。

5.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认知功能对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衰老带来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认知退化,如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有效的护理。

建议: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静心;多吃些深海鱼、绿叶蔬等;培养一个休闲爱好,如养花、学习乐器;适当进行益智类活动。

6.乐观积极,自我满意。老年期大多有很多负面事件和疾病困扰,这是自然生命规律。良好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提高晚年幸福感。

建议:除了老年人自我调节,家人也应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老人改变观念,拥抱老年生活。

7.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这样描述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因素:生活方式占60%,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于普林认为,老人罹患慢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控制慢病也要长期坚持,从小事做起,而当务之急在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

建议: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有氧运动如羽毛球、饭后散步、游泳等,多吃蔬菜水果,戒烟戒酒。

8.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社会隔离,这包括主动隔离(心理因素)和被动隔离(身体因素)。研究发现,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患心脏病、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而那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常常会有一种自豪感,以及“我还行”的幸福感,有利于延年益寿。

建议:家庭和社会都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自己也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主动融入社会。

9.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如今不少老年人进入酒店不会扫健康码,上街购物不能刷手机支付,这都是没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

建议:提升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支持,细化老年健康服务。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要培养主动学习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与时俱进的时髦老人。

8个“硬指标”,一个不能少

实际上,上面说的9大要求,包含了健康的3个维度: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而在一般人更关注的躯体健康方面,还有8个“硬指标”一定要控制好!

1.“两围”不超标:腰围,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颈围,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

俗话说“腰围越长,寿命越短”。2018年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涉41万人的研究分析发现,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此外,颈围过大也暗藏多种疾病风险。曾经有一项研究把调查对象分成两组,一组颈围平均32厘米,一组35厘米。结果发现35厘米组的血糖值明显高于32厘米组的,血压血脂也是如此。

那么,怎么量腰围呢?站立,皮尺沿肚脐上缘和肋骨以下的部位围绕腰部1圈,在常态呼吸下进行测量。那怎么量颈围呢?微微张口呼吸,请他人帮助,用软尺经过颈后较为凸起的隆椎(第七颈椎)上缘和喉结下缘绕一周,即为颈围。

2.三指标正常:血压方面,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血糖方面,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3.4毫摩尔/升。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此外,《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科普版)》指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关键因素,其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郭艺芳提醒,“三高”老年人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按照“严、中、松”原则治疗。

(1)胆固醇控制严格:高胆固醇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前提,而粥样斑块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基础。

(2)血壓控制要适中:80岁以下的老人可先把血压降到150/90毫米汞柱以下,若无不舒服的感觉可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80岁以上老人,降到150/9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以了。

此外,《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中提到,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更低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安全的、可耐受的,例如收缩压<130毫米汞柱,不会伴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增加。

(3)血糖控制要宽松:一般糖友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人可以适当宽松一些。

3.走路速度快:步速>0.8米/秒。

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研究室主任宋岳涛指出,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约为每秒钟1.3~1.4米,老年人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步速大约在每秒钟0.8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可以说“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过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

2021年发布的一项《湖南麻阳长寿乡老年人长寿的体质学特征研究》发现,湖南麻阳长寿乡各年龄组男女老年人步行速度均显著大于1米/秒。走路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有一定道理,走得快说明心肺功能好,肌肉和骨骼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或计算步速?老人可以在地板上画一条4米线,以正常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记录下所用时间,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建议老人每年自测一次走路的速度,然后记录下来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

4.握力不流失:握力体重指数>50。

握力是成年人健康指标之一。握力不足,表示上半身血管功能下降,血管弹性不好,容易得高血压,也反映了心脏功能下降。另外,握力不足还标志着人体的松扩力量不足,对肺不利。而握力好的老人,也证明本身的肌肉水平良好,在日常生活行动中也更灵活。

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董鹏介绍: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千克)÷体重(千克)×100,一般正常握力指数应大于50。

一般40岁左右男性握力在43~50千克为合格,女性27~31千克之间为合格。一旦发现握力下降,就该考虑是不是心脏功能下降,或者出现了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应去医院心内科做个检查。

5.心率稳定:60~100次/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钟赟指出,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容易造成血压波动。不仅如此,如果心跳过快,还会导致心脏做功增加,造成心脏肥厚、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适当增加运动,保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少动怒、保持心态平和等都有助于心率稳定。

6.牙齿数量够:老人健康口腔的目标是“8020”,即80岁人嘴里至少还有20颗牙齿能够正常咀嚼。

美国研究人员曾证实,掉牙可能与老年痴呆症有关。通过对144名75~98岁老人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以往没有老年痴呆症症状的老人,如果能保有10颗或更多牙齿,就会比只有9颗牙或更少牙齿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小。

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王兴教授说到:“牙齿的咬合活动,对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生理刺激作用,如果没有这种正常的生理刺激,很多重要的脑功能区的血液供应就会逐渐减少,导致脑组织萎缩,一些重要的脑功能丧失,老年痴呆及一系列神经、精神系统的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所以,每天好好刷牙,掉牙后及时补牙非常必要。

7.肺活量高:男性>3500毫升,女性>2500毫升。

北京博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寿霖表示,人体内部的氧供给全部靠肺的气体交换来获得,肺活量大就说明每次呼吸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量就大。而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氧,机体只有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肺活量下降,内部机体活力也会随之下降。坚持运动,如游泳、慢跑、骑车、爬山等,对肺活量保持很重要。

8.尿酸不超标:男性<420微摩尔/升,女性<360微摩尔/升。

尿酸高被称为“第四高”。《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微摩尔/升,女性>360微摩尔/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华东指出,高尿酸血症会引起痛风发作和关节损害,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和肾脏的慢性损害、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建议少进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火锅等高嘌呤的食物,每日保证足够饮水摄入。

【编后】健康老年,人人有责。没有健康老年,就没有健康中国。促进老年健康,不是单一个体或者主体所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健康支持,从而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质量。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综合系统工程,应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包括个人在内的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参与、积极应对的新局面,才能真正有效推动健康老龄化进程。

猜你喜欢

握力国家标准老年人
握力测量方案的研究进展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