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策略研究

2022-12-21牛童姜书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后疫情时代

牛童 姜书婷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确保疫情期间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缓解社会上下的“恐疫”心理,主流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疫情期间,河北日报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有效实现了权威信息发布、正向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媒体功能。文章以河北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疫情期间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疫情报道的传播策略优势,为主流媒体提升新冠疫情报道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提供有益建议。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应始终肩负党媒责任,做疫情期间的权威发声者;注重建设性新闻报道传播,有利于凝聚同心抗疫合力;利用数字新技术创新内容呈现形式,提升媒体传播价值力;构建媒体平台互融互通的新媒体矩阵,放大媒体传播集群效应。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主流媒体;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09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新冠疫情议题建构与舆论引导研究——以《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CCXXM2022012

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仍未结束,新冠病毒的威胁和隐患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也在检验着各级主流媒体的内容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以河北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新媒体矩阵的多种形式报道为受众提供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肩负起刊播事实、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等重要社会责任。

一、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陣发展现状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构建新型主流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

构建具备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对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今,河北日报早已突破单一维度的报纸传播方式,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拓宽传播渠道,借力各大新媒体平台,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二)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建设成果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1年7月,早在1999年,河北日报便建立了河北新闻网,开始尝试进行媒介融合转型改革。近年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始终坚持“党媒姓党”的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媒体向融合转型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媒体中央厨房、改革采编流程机制,为构建自身的新媒体矩阵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

与此同时,河北日报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整合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力延伸至移动端,初步形成“1+5+N”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其中以河北日报党报为引领,逐步建成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平台号于一体的主流媒体传播平台。目前,河北日报官方微信订阅用户突破150万人,河北日报官方微博粉丝数突破400万人,河北日报抖音号粉丝量突破420万人,点赞量突破2亿次[2]。

二、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传播分析

(一)紧跟疫情动态,权威政策解读

疫情动态具有难测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发布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是稳定民心的“良药”。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捕捉新闻线索和内容编辑的专业性优势,矩阵媒体间相互配合,日均发布疫情相关信息近60条,充分满足了民众的防疫信息需求。河北日报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速报》《提醒》《权威发布》等专栏,第一时间发布疫情动态,同时在微博端通过简短通俗的语言准时报道河北各市疫情新闻发布会内容,以时间线的形式详细记录每个阳性病人及密接人员的活动轨迹。

在传播及时准确的短消息的基础上,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注重对疫情政策进行多维度、纵深式解读和防疫科普推广。在发布防疫工作动态的同时,媒体会邀请党政领导和专家解读防疫方针政策,这些领导和权威专家凭借自身强大的公信力和专业素养,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公众之疑、解民众之惑,取得了良好的“上传下达”效果。在防疫知识方面,河北日报微博账号发布《奥密克戎真是“大号流感”吗?》原创条漫科普,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为内容创作提供权威指导,在提升内容可读性、趣味性的同时,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让科学跑在“谣言”前面。

(二)共情式叙事话语,形塑情感共同体

共情能够塑造公众的自我认同以及自我与国家的关系,被共情对象与个体的关系越密切,个体的共情就越强烈。共情唤醒个体的自然身份与社会身份,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体会当事人的处境[3]。另外,共情不仅能唤醒民众情感认同,也能够助推网络舆论的引导,媒体在设置疫情报道的议题时隐含着某种情感态度与意见倾向,以共情表达促进事实与意见在受众内心形成共鸣,有利于媒体与受众实现意见统一、情感相通。

河北日报将报道视角贴近普罗大众,通过故事化形式对于防疫工作中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进行“有温情但不刻意煽情”的报道,增强了受众的情感认同。在报道中,有残障志愿者骑定制电车每日往返十余次运送物资的故事,还有为防疫人员提供免费休息吃饭的“不锁车的爱心车主”等感人事迹。在乐亭县招募社区物资保障志愿者报道的评论区中,网民纷纷表达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对加入志愿者团队的热情。可见,共情式的报道助推媒体与受众形成情感共同体,增强了民众对党和政府成功抗击疫情的信心。

(三)全媒体报道模式,迎合差异化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报道不仅要满足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还应充分迎合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主流媒体应在充分发挥各媒体平台传播优势的同时,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努力形成具有高度融合性、兼备多种传播形式的媒体矩阵,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接收需求,提升媒体内容传播价值力、影响力[4]。

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的疫情报道内容呈现方式在采用简讯、图文报道和短视频新闻等常用报道形式的基础上,增添了条漫、动图、弹幕、慢直播等新形式。其中,河北日报在微博平台以文字报道、图文报道为主;微信公众号以全媒体报道为主,同时增添预警地图、动画等元素,提升内容观感;抖音平台则实时直播河北省的疫情新闻发布会、防疫一线工作进展等受众急切关心的内容。多种形式的结合能够增强防疫信息传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满足不同受众的喜好偏差,实现精准化传播,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矩阵平台优势互补,充分释放媒体效能

构建新媒体矩阵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媒体平台特点,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更多元化、更垂直化的内容服务,增强自身内容传播力、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新媒体矩阵并不是简单的媒体集合,而是需要各媒体平台协同合作,发挥各平台传播优势,改变单一平台化传播中内容同质化、信息滞后化等问题,提升媒体传播效能。

根据微博、微信和抖音三个平台的传播特征和受众画像差异,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在疫情报道过程中制定了能够在充分发挥各平台传播优势基础上,聚合三者传播效能的内容运营策略:针对微博平台受众高关注度特征,在微博端及时更新疫情动态,提升信息传播广度;发挥微信端社交性优势,通过公众号传播深度化、知识性内容,打破圈层壁垒;在抖音平台中通过直播、短视频的形式记录抗疫真实现场,增强内容临场感和互动感。河北日报新媒体矩阵根据不同平台受众的使用习惯和信息获取倾向,通过三者联动整合发布和信息的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实现对舆情信息的全覆盖传播。

三、后疫情时代省级媒体疫情报道的传播策略启示

(一)肩负媒体责任担当,发布疫情权威声音

“新闻即是框架”,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影响着大众认识世界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5]。媒体具有先天的社会建构优势,疫情期间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形塑社会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议题。省级媒体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在地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作为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传播主体、责任主体,省级媒体担负着信息沟通、安抚群众、监督政府、社会动员等重要使命。

疫情期间,省级媒体需坚持做好宣传和引导人民群众关心的疫情防控工作,增强疫情报道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建立新媒体矩阵形成立体化报道格局,扩大信息传播声量。无论是在媒体微博账号、微信平台还是抖音号中,都需要把握党媒本位,在内容布局、态度倾向及文本设计上体现统一性,清晰把握自身的党媒定位[6]。此外,省级媒体还应针对疫情动态和防疫进展主动设置议程,发挥专业性优势,通过多视角解读提升报道广度和深度,增强疫情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让党和政府最新疫情防控的声音传至各方、深入人心。

(二)注重建设性新闻报道,凝聚同心抗疫合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除病毒本身所带来的社会性危机外,谣言、虚假新闻、非理性言论等负面信息所构成的“信息疫情”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事实真相、权威信息的效力,加大了疫情防控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难度。作为置身于疫情风险的大众,既需要能及时客观报道事实真相的专业性新闻,也需要具有警惕性、预见性且能给人以力量、信心和方向的建设性新闻[7]。

建设性新闻从分类上来说可大致分为行为层面建设和心理层面建设两个方向。行为层面建设在疫情报道中可体现为疫情官方通报、政策解读、防疫科普、防疫互助等有助于解决公共性问题的新闻,而心理层面建设可理解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正面宣传倾向于报道防疫工作中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的高尚品格。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正面报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情怀,构建国家认同。建设性新闻不仅能有效缓解受众对于疫情危机的恐慌心理,也能够减少谣言和非理性言论的负面影响,构建健康的社会舆论空间。

(三)创新内容呈现形式,提升媒体传播价值力

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全新媒体技术已渗透到了内容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衍生出多种媒体传播形式。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中,传统主流媒体惯用的宏观叙事视角、严肃刻板化的报道语言与碎片化、具象化传播时代下受众信息获取意愿逐渐相悖。因此,主流媒体进行疫情报道时,应在保证内容及时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创新性的叙事视角与内容呈现方式,加入更多生活化、趣味化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贴近当下受众需求。

首先,尝试以“慢直播+互动”形式对受众所关心的一线防疫工作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呈现,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与现场感。同时,在与受众互动中征集用户需求、整理传播反馈,有利于后期提升报道针对性,更精细化、深层次地满足受众需求。其次,在短视频化内容爆火的当下,媒体应投入更多精力深耕短视频内容生产,结合短视频生产机制和传播特征,提升短视频内容的空间感、沉浸感和互动性,通过个体化视角切入,建立媒体与受众间的共情与共鸣。最后,媒体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内容服务,将疫情动态与地图元素融合,增强内容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平台互融互通,放大集群效应

新媒体矩阵是集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平台于一体的传播综合体,其优势在于能够在结合各个平台的传播特点、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推送的基础上,融合多个平台的内容资源、生产技术和传播渠道,打造符合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内容产品,聚合各平台传播效力,进而增强整体性内容传播的吸引力、影响力。

在疫情报道中,新媒体矩阵通过平台互推,在推送疫情动态、疫情风险地图、核酸检测站点等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消息时,打通各平台之间的信息获取通道,高频次、多渠道发布内容,形成媒体议程设置合力,提升媒体舆论引导力。同时,平台间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传播反馈及时调整矩阵化传播侧重点,激发矩阵平台内容生产潜能,深化新媒体矩阵平台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集群效应作用下提升媒体品牌价值力。

四、结语

后疫情时代,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在防御病毒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之外,也需要警惕谣言、虚假信息等负面信息构成的“信息疫情”。作为区域传播领域的“意见领袖”,省级主流媒体要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构建新媒体矩阵传播格局,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疫情期间的信息需求,强化疫情报道内容质量和吸引力,形成良性舆论空间,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耿磊.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J].新闻战线,2020(24):78-81.

[2] 陈燕.河北日报:“1+5+N”格局初成,新媒体用户超1.2亿[EB/ OL].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2-07/20/c_1310644019. htm,2022-07-20.

[3] 刘海明,宋婷.共情传播的量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共振与纠偏[J].新闻界,2020(10):11-21,31.

[4] 沈正赋.“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3):8-14.

[5] 蓋伊·塔奇曼.做新闻[M].麻争旗,刘笑盈,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0-26.

[6] 陆窈,宁海林.《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实证研究[J].当代电视,2020(4):20-26,38.

[7] 邵鹏,叶森.疫情报道中我们需要怎样的新闻与新闻业:兼论中国建设性新闻理论的构建[J].当代传播,2020(3):46-50.

作者简介 牛童,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舆情分析与危机公关。 姜书婷,硕士,研究方向:舆情分析与危机公关。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