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前儿童媒介素养的审视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12-21童欢冯旗旗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

童欢 冯旗旗

摘要:数字时代各种接踵而至的媒介及信息纵横交错于儿童生活的每个角落,儿童或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到媒介及信息的使用与传播过程中。培养农村学前儿童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帮助其学会正确选择、使用、判断各种媒介及信息,提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媒介的能力。文章通过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媒介覆盖教育、科技、娱乐等众多领域。对此,需要科学审视农村学前儿童对媒介信息、媒介环境、媒介文化的认知以及自我使用媒介的认知,审视媒介对农村学前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审视农村学前儿童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作为支配者和受控者的参与角色。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家庭、幼儿园、社会应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媒介使用环境,提升儿童对媒介的认知,创造和谐的媒介生态,共同提升农村学前儿童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媒介素养;媒介认知;媒介环境;媒介生态

中图分类号:G206;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025-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贵州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式发展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GZQN31

当前,媒介信息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农村,儿童或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到媒介信息的使用及传播过程中,呈现低龄化的态势,“以一种‘无师自通的方式迅速融入”[1]。可以说,生活于数字时代的儿童已然成为数字的“原生代”。面对大量低龄化儿童使用媒介的境况,正确审视及提升农村学前儿童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

一、农村学前儿童媒介素养的审视

(一)农村学前儿童对媒介的认知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使用、判断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能力。农村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域的3~6岁幼儿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使用、判断并将其应用到个人生活中的能力。幼儿对媒介的认知不仅包括对媒介信息、媒介环境和媒介文化的认知,也包括在使用媒介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1.幼儿对媒介信息的认知

主要聚焦在媒介呈现的内容上,由于媒介提供的内容有趣、丰富、易懂,提供的方式多元、简单,儿童会以积极拥抱的姿态参与到各种媒介信息传播中,接触各种媒介信息的同时伴之以不同程度的理解。

2.幼儿对媒介环境的认知

农村幼儿周围的媒介环境主要由电视、手机等介质带来的动画片、短视频构成,尤其是短视频既来源于生活又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中,置身在虚拟与现实的世界中,幼儿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是,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幼儿在虚实的世界中难以自如转化,且对虚拟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

3.幼儿对媒介文化的认知

农村媒介文化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域的人们共同形成的一种大众化的日常生活方式的文化。这种媒介文化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生活在农村的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幼儿也不例外。但是,这些媒介文化更多体现的是成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成人的文化圈层,缺乏幼儿专属的文化圈层,幼儿是被动地参与到当地或家庭所营造的网络环境中。

4.幼儿对自我使用媒介的认知

幼儿对手机、电视等媒介产品有极大兴趣,我们经常看到学龄前儿童甚至婴儿翻看短视频、配合家长拍摄短视频的画面,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学习网络视频中各种人物行为的场景。总之,幼儿对网络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

(二)媒介对农村学前儿童的影响

媒介信息紛繁复杂,幼儿参与媒介的强适应力既可以让幼儿快速从媒介中获取有益经验和知识,也可能使幼儿遭受媒介带来的伤害。

1.积极方面

当下,幼儿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具体地说,幼儿可以通过媒体传播的大量信息了解当前的社会生活场景和现象,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学习,增加自身知识,掌握社会角色,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如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动画片中的人物在不同场景中和家长、同学、朋友、医生等不同人物角色的交流用语,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感受别人的情绪,学习与他人相处、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媒介中传达出来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息也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范。

2.消极方面

第一,媒介信息参差不齐。目前,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充斥着网络,媒介平台尚未形成一道有利的幼儿网络使用安全屏障,加之幼儿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极有可能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媒介对幼儿视力的影响。近年来,儿童近视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未成年人网络“原住民”的特征越发明显[2]。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在学前阶段提出电子视屏要严控,以免过早使用导致眼损伤。

第三,媒介对幼儿睡眠的影响。光在夜间照射到视网膜后,会通过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来“拨后”生物钟的入眠时间。而幼儿的眼睛正在发育过程中,晶状体相对来说更透明,对光更敏感,睡前几小时内暴露在屏幕光线下,会对儿童的睡眠和生物钟节奏产生更大影响[3]。入睡前使用电子媒介会使幼儿出现睡眠时间延迟、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入睡困难、遗尿、易惊醒等睡眠问题。

(三)农村学前儿童在媒介中的参与角色

媒介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幼儿使用媒介也呈现出不同的角色,当幼儿有效使用媒介时,幼儿是媒介的支配者;当幼儿无效使用媒介时,幼儿是媒介的受控者。

1.幼儿作为媒介的支配者

对媒介而言,幼儿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是一个支配者的角色。媒介的传播方式和理念给幼儿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变革,意味着幼儿受到媒介的积极影响且触及自身认知模式的更新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会通过观察网络中的他人来学习行动和思考的方法,媒介在此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遇,让他人的专业技能、价值和信念转化为幼儿的具体实践。此外,家长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也是支配者的角色,家长通过不断学习重建自身使用媒介的行为及价值观,不仅支配自身对媒介的使用和学习,也对幼儿的媒介使用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对幼儿的影响更多的是教育或教化。

2.幼儿作为媒介的受控者

互联网的纵深发展更有可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受到影响,使得身处社会变革中的人们对媒介有更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表现为媒介使用时间上的依赖和使用空间上的依赖。从时间上说,幼儿接触媒介的时间过长,甚至任何时候都可以接触到媒介,如三岁幼儿观看动画片总是连续看三集以上甚至更多,每天看电视总时长超过30分钟,起床、吃饭、睡觉前都经常看电视,关掉电视情绪不安,大吵大闹;从空间上说,幼儿经常留恋于固定的地方使用媒介,如看电视,也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和场景中使用媒介,如玩手机。此外,对媒介依赖程度高的幼儿,其家长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家长经常在幼儿面前不加节制地使用手机,没有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媒介使用环境,没有起到正确使用媒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使用媒介也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监督,在此家庭环境中,幼儿逐步成为媒介的受控者。

二、农村学前儿童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家庭应营造良好的媒介使用环境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幼儿接触时间最早最长、接触频率最高的环境。作为家长,提升农村学前儿童媒介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家长应不断提升自己对媒介的理解、选择和批判等能力。具体地说,提高对媒介素养的理解能力,知道什么是媒介素养及其包含的内容;提高对媒介的选择能力,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有用的媒介;提高对媒介的批判能力,结合自身经验、知識及社会价值导向等对媒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提升对媒介信息的传播能力,发挥自身作用宣传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媒介信息。

2.掌握对幼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

当幼儿沉溺于媒介时,应与幼儿说明缘由或制作规则与幼儿一同遵守,以身作则;当出现儿童不宜的内容时,应避免这样的内容再次出现,消除不良内容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幼儿无心阅读,无限制地观看电视、玩手机时,应增强幼儿阅读时的愉快感受,陪伴幼儿阅读,做好媒介使用过程的监督;当幼儿使用媒介有选择能力和控制能力时,应及时进行正确的评价或给予奖励。

总之,幼儿对媒介的理解、选择、批判等都与家庭的媒介环境息息相关,与家长对媒介的使用情况、对幼儿使用媒介的监管不可分离。作为家长,陪伴幼儿时要控制自己使用电子媒介的时间和频率,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材料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分散幼儿观看电视的注意力,积极陪伴幼儿阅读,提高其对媒介的理解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二)幼儿园应提升幼儿对媒介的认知

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对幼儿认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直接展现出来。因此,具体到幼儿对媒介的认知上,其最终落脚点则是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

1.幼儿园打造儿童短片,调动教师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性

农村幼儿园拥有大量可供拍摄的素材,幼儿园可以积极联系儿童类广播电视台、儿童杂志等主流媒体或高校等教学单位,根据儿童媒介使用等社会实际诉求,联合策划一系列针对农村幼儿的媒介素养的教育短片。在制作过程中,收集家长、幼儿教师、社会人士、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对媒介素养和媒介使用方式的一些认识,如家长对儿童使用媒介的看法和监管,整合这些资料形成儿童教育系列短片并进行宣传。此种方式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影响幼儿对媒介的认知。

2.教师应正确理解媒介素养教育的知识和利用媒介进行教育

在幼儿园中,教师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把媒介作为一种教学的具体手段,更在于媒介素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有自身的教育目的和意义。媒介素养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教师应根据这种特殊性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目标上主要帮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媒介,不依赖媒介。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媒介素养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很多环节也都有媒介素养教育的契机。教师应采用开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幼儿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在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去分享哪些事情需要使用媒介进行学习,哪些问题可以用媒介解决,哪些趣事、有意义的事可以通过媒介传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媒介知识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象呈现出来,而且赋予幼儿媒介表达的权利。

3.幼儿园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教师有大量的一线教学经验,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在很多幼儿园的游戏、区域活动、绘本实施过程中都卓有成效,幼儿媒介素养教育也可通过教研活动的方式提升质量。幼儿园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带领部分园所教师对幼儿园媒介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和记录,整理完成记录资料并和教师一同探讨。幼儿园也可以邀请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来园开展教师培训,与教师充分交流,构建良好的幼儿园媒介素养教育环境。此外,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积极申报课题,借课题之机不断调整教学活动。

(三)社会应创造和谐的媒介生态

社会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社会中媒介内容涉及广泛,使用人群众多,在社会层面媒体、专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媒体应“以身作则”,主动进行幼儿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

媒体尤其是一些主流媒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传播的方式快捷高效,传播的受众范围广且认可度相对较高。在目前人们热衷观看短视频的背景下,媒体应针对家长和幼儿制作一些反映媒介使用类的短视频,用简短、高效的方式快速传播给他们,让他们掌握媒介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媒介平台及从业人员应严把幼儿视频关

媒介从业人员,在媒介题材的选取上,应突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着重选取和打磨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认知、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社会交往、促进幼儿感受美和发现美的题材,刻画相应的人物形象,制作精良视频。与此同时,网络平台、电视平台应严格把关视频的具体内容,上架一些场面温馨的、场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似的、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有帮助的视频。

3.利用农村广场营造良好的媒介使用氛围

当下农村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村居环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广场,开设了图书室、乒乓球等场地,给人们提供了休憩、活动和学习的空间,人们也乐于在广场组织相应的休闲娱乐、电影放映等活动。因此,可选择一些幼儿媒介使用方法类书籍投放在图书室中,媒介使用短片投放到人们常见的宣传播放地,便于人们及时关注并且意识到正确选择和使用媒介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图书室、宣传册、宣传栏等关于儿童正确使用媒介的推广力度,促使家长共同关注幼儿接触媒介的频率和质量,提高幼儿对媒介的使用能力。

4.育儿专家积极宣传

育儿专家在专业上有很强的权威性,在各平台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育儿专家可以对幼儿媒介素养涉及的众多社会现实进行分析,积极在平台上分享自身的看法,并积极与家长进行线上、线下互动。

三、结语

数字时代各种接踵而至的媒介及信息纵横交错于儿童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审视农村幼儿对媒介的认知、在媒介中的参与角色以及媒介对其发展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社会自始至终与幼儿的社会化相伴随,媒介的使用范围涉及教育、科技、娱乐等众多领域,家庭、幼儿园、社会应多方发力,营造良好的媒介使用环境,提升幼儿对媒介的认知,创造和谐的媒介生态,共同提升幼儿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 董小宇,杨湘豫.新媒介时代儿童媒介素养的认知重建与提升路径[J].传媒,2020(11):94-96.

[2] 季为民,沈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3.

[3] 刘秀英.儿童睡眠易受电子屏幕影响[J].少年儿童研究,2017(12):57.

作者简介 童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冯旗旗,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幼儿园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基于受众媒介素养的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