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1张晓婷
文|张晓婷
思维导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丛李芳等,2010)。本文以PEP《英语》阅读教学片断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让文本结构清晰化,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可视化,助学生思维。
一、思维导图让文本结构清晰化——助梳理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师生梳理文本结构,厘清文本逻辑关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边绘制导图,边让学生认识到需要掌握的词汇、句子、文章大意、主旨等知识点和技能。
比如PEP《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 B Read and write Robin at the zoo 板块,文本内容讲述了Robin 和Sarah去动物园游玩,Robin 很兴奋,每看到一种动物做什么,就会模仿它们做动作的小故事。从文本结构分析,Robin 每遇到一种动物都运用相同的功能句型“I am looking at a/an... I am... like a/an...”来表达兴奋之情;从写作意图分析,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验并学习运用功能句型“I am looking at a/an... I am... like a/an...”来描述和模仿动物正在做什么。
第一次磨课,笔者采用了括号图,但是括号图只能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无法体现文本内容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学生绘制的导图不合适。经过解读和分析文本特点,笔者考虑可以只提供一些词组和支架,将文本内容形成类比的结构,可以选择桥型图或鱼骨图。对于高年级或者对思维导图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而言,桥型图是非常好的选择,但笔者班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对桥型图的理解和应用有困难。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选择使用鱼骨图呈现文本结构(见图1)。
图1
思维导图有利于直观地呈现文本结构,其中的关键词突出了重点,图文结合让文本结构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让思维过程外显化——助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可视支架,激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将内隐的人类思维外显,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思维呈现在一幅图里。
例如PEP《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5 My clothes Part B Read and write 板块。学生在本单元Part A 和Part B 部分已学习表示所属关系的问答句型和词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够运用句型“These are.../This is...”描述衣服的所属关系;具有分类整理衣服的意识,让生活更具条理性。
Pre-reading 环节:文本内容是夏令营结束,Sarah 和同学们整理衣服回家的情境。本单元前面课时中出现过Sarah 和家人整理衣服的情境,于是笔者尝试进行单元整合,创设“他们之所以整理衣服是为了去参加夏令营开幕仪式”的情境。此环节以对话和Chant 的形式呈现Sarah 回忆当时和妈妈整理衣服的场景:
Mum: Sarah, Sarah,
Pack your clothes.
Shirt, skirt, hat and dress.
Sarah: OK!OK!
This is my T-shirt.
And those are my shoes.
These are shorts, pants and socks.
通过Chant 形式和内容既烘托了学习气氛,又引导学生复习了本单元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型,也为新课的学习做了情境铺垫。
While-reading 环节:学生通过略读文本,确定“clothes”为中心词,并获取关键信息,即找到服饰类单词并圈出,形成思维导图一级分支。接着学生通过浏览、细读及问题引领等阅读策略获取文本细节信息,即每件衣服的颜色和所属关系,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Post-reading 环节:活动一借助导图展开复述。活动二设置问题情境: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需要整理衣服,那么整理衣服的方式和依据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先讨论,再画图。本环节将课堂中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课堂来,以下为部分学生的作品(见图2、图3)。
图2
图3
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思维,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不仅能够助读、助说、助写,还可以助想象等。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运用思维导图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技能、提升阅读能力等,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围绕提升教学效果来运用思维导图,而不是让教学围绕思维导图进行;第二,要丰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避免采用老办法来应付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