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

2022-12-21易文悝

桂海论丛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易文悝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坚持”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把“坚持党的领导”[2]放在了首位,突出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战斗堡垒的关键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广西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新形势下也面临新的挑战,对其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提炼,并分析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提出进一步优化的路径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现实需要。

一、广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3]广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比如,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在村党小组领导下,坚持以产业为支撑,整合多方资源,集中力量发展葡萄产业,通过“党小组+理事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誉;百色市靖西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带动为突破口,推行“政府引导+资金扶持+企业带动+合作社互动+能人带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绿色发展、品牌引领、培育主体,推动乡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

(二)坚持党建引领,汇聚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4]261他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3]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汇聚,内靠培育,外看吸引。广西坚持党建引领,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进一步加大针对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等特定群体的培育,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比如,柳州市鹿寨县按照能学、能想、能做、能管、能带头的“五能”标准,选举屯级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屯级党组织书记,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大培训”工程,实现屯级党支部党员培训全覆盖;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龙雅村坚持“党建+乡贤”凝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力量,通过发挥乡贤理事会“组织联谊、聚财聚智、服务乡亲、共建乡村”的作用,把乡贤个人的信息、技术、资本、市场、人脉等资源凝聚起来,解决乡村环境卫生治理方法不多、乡村产业支撑力度不足、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薄弱、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三)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5]广西各地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激发乡村各级各类组织的共同参与、自我管理、民主议事和法治遵循,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①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比如,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按照“一城二区三生四大”②总体发展思路,积极创建“党建引领·两示范一模式”③建设平安桥头高铁经济产业园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忠良村通过铸造头雁,引领“三治”相结合,使自治“实”起来,把法治“用”起来,使德治“活”起来;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丰防村先后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乡贤理事会和农村文艺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守规矩、讲文明、正品行、遵节俭的浓郁氛围。

(四)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乡村风貌

坚持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贯穿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始终,聚焦乡村建设行动,围绕生态宜居建设目标,开展“三清三拆”④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持续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乡村新风貌,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其中,南宁市马山县、柳州市鹿寨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玉林市北流市4 个县(市)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马山县将村庄清洁和河道整治、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聚少成多、连点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村屯卫生保洁全覆盖。鹿寨县大力推进屯级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激活农村党建“神经末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落实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村庄风貌大幅提升。恭城瑶族自治县从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入手,以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美丽广西·幸福乡村”“美丽瑶乡党旗红”党建亮点示范建设为抓手,先后打造27 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先锋示范村。北流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构建群众动员工作、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维护“三大体系”,创新村庄清洁与乡村全面振兴融合推进新机制。

二、广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

(一)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4]260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广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攻坚克难,实现全区634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与此同时,在实施脱贫攻坚战期间,广西因地制宜解决深度贫困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区域协作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广西创新建立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模式,被选树为全国典型[7];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考核中,广西以连续五年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向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二)农业不断转型升级,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通过全面启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规划布局、模式创新、企业引领、政策支撑等措施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十三五”以来,广西注重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护,粮食综合产能总体保持稳定,总产量稳定在1350万吨左右[8];蚕桑规模蝉联全国首位,桑园面积约占全国的25%、蚕茧产量约占全国的55%[9];水果品种丰富,产量跃升全国第一;突出规划引领,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创建了一批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品牌打造,“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取得突出成效,横县茉莉花等5 个品牌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行列[8];建立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累计发布区域公用品牌199 个,有11 个品牌上榜首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

(三)乡村风貌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民生的基础来抓,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出台《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 年)》,着力改善乡村基础条件,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及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方面,坚持政府引导,有计划地为推动村庄规划编制提供工作保障;坚持试点先行,分步骤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村民主体,让农民积极参与村庄的有序规划和实施。在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方面,加强法治建设,通过立法手段为推动乡村清洁工作保驾护航,充分保障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工作人员的权益,使农村保洁员队伍保持长期稳定且有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95%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8];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建设1026 万座,建设农村卫生公厕2.76 万余座[8];深入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广西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线路,助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取得更好成效。

(四)乡村治理机制逐渐完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党领导的“三治”结合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出台《全区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注重发挥党建引领治理作用,实施基层党建“提质聚力”行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星级评定为手段,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星级化”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批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目前,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农民可以随时从中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加快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了一批特色文化村镇、村寨。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坚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先试点后推广普及的方式循序渐进建立法律服务援助联络点并配备法律顾问提供相关服务,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广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党员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从笔者对广西25 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掌握到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有待加强。一是党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在男女比例方面,女党员的比例仅占12.3%,远远少于男党员的比例;在年龄结构方面,60岁以上的党员占多数,年青党员较少;在文化程度方面,31.7%的党员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二是党员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年轻人加入党组织的意愿有待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三是班子结构有待优化。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有一半以上的人员超过50岁,高中以上学历占53.6%,大专以上学历不到10%。少数村党组织在村“两委”换届中,难以找到合适的“领头雁”人选。四是党员干部素质有待提升。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勇气还有欠缺,个别党员干部纪律散漫,群众威信不高,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还有待增强。

(二)制度落实还存在一定差距

制度确立下来之后,关键在于要抓好落实。“四议两公开”⑤是村党组织领导下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决策的一套基本工作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10],但调研发现,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并没有严格执行。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三会一课”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也没有完全到位,少数基层党组织为了应付检查存在简单留痕、走过场的现象。近年来,各级党委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对很多行政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以期望让一些素质更高的干部投身到基层一线,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但是调研发现,个别村并没有能充分运用好这一制度,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发挥还不完全到位。

(三)乡村治理组织力有待提升

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有待提高。首先,民主选举中选民参与度还有待提高,贿选、拉票现象还存在于个别基层党组织。其次,民主决策中村民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是部分村民本身参与民主决策的意愿不强烈,另一方面是提供给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畅通。再次,民主管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村务公开栏还未充分运用好。最后,行政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两委干部工作开展。村“两委”干部待遇不高、工作任务重,平时为了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少部分村“两委”干部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制作表格、准备会议和材料,没能全力去谋划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经济发展推动力有待增强

首先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还相对薄弱。调查发现,有近7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来源没有实际的产业或者项目作为支撑,主要来自上级有关扶持政策或是土地收益,除了村民的分红收益,村集体经济的最后实际收入有限。其次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缺乏方向。主要表现在部分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观念相对保守滞后,缺乏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闯劲、干劲。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民致富上也有过思路,但是受制于总体谋划能力的不足和综合素质的欠缺,加上受基础设施条件、经营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十分困难。

四、广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夯实党建引领基础,强化队伍建设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理论武装和政策引导。在思想方面,不断加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介,深化农村党员对党的工作的认识,主动履职担当。在政策方面,给予致富能人更多的优惠,只要是着眼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的项目,在土地租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在相关待遇上,结合农村基层实际情况,参照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给予一定数额的引领致富专项资金资助,用于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专项开支。二是要强化培养,主动介入党员发展工作。通过转变以往被动吸收的做法,积极主动地介入党员发展工作,切实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要充分考虑年龄、学历、性别等多种因素,在年龄上要注重从农村优秀青年中挖掘,在职业上要注重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中挖掘,在学历上要注重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人员中挖掘,在性别上要注重从优秀妇女同志中培养。通过主动介入、有意培养和放眼长远的战略思维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最终达到整体提升的效果。三是要结合实际,强化党员队伍管理。结合各村实际,切实拿出有针对性的党员队伍管理方法,通过管理的手段来优化党员队伍。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创新探索分类管理新模式。通过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党员管理更加丰富多样和灵活有效。

2.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强化政治功能。把政治功能放在首位,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真正在农村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教育引导班子成员发挥示范作用,夯实打牢农村基层基础。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公仆的身份搭建起服务群众的桥梁,将政治属性镶嵌于服务功能之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严格执行反对“四风”各项规定,着力解决影响党组织与群众关系的工作不实不细、方法简单粗暴、优亲厚友等问题。通过深入改进作风,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三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进一步系统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做到组织生活规范化、议事决策科学化,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切实抓好领导责任,做好日常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

3.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培养措施。把培养作为基础工程提上日程,通过培养的途径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以及成长的路径进行专业评估,并进而细化出培养的措施。比如,通过参加专业化的学习,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实务技能;通过考察调研学习,掌握先进经验并借鉴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快青年党员在各方面的成长速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培养的实效性。要坚持目标导向,对重点培养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行跟踪问效,建立起培养过程与成长目标的有机衔接机制,实施因人施策的针对性培养模式。要坚持结果导向,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成为既能带领群众致富,又能在乡村治理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人才。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带头人选配。除了注重在农村基层选拔贤能,做到人尽其才外,还应继续加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切实从机关单位中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和专业人才充实进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中,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落实党建引领保障,强化制度建设

1.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是要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地方黑恶势力,通过多种途径,畅通反馈问题的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查处。加大对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对班子不团结的行为进行详细了解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对班子成员进行调整,对党员干部优亲厚友、不守规矩的行为严惩不贷,对蛮横无理对待群众的行为进行诫勉谈话,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要强化制度约束和制度供给。在已有的制度框架下,强化制度执行,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国家法律和相关党内法规制度能够在农村“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强化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对现有法律法规还未覆盖完全的相关农村事务,要不断加强制度供给,使得农村各项事务管理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涉及农村基层太过笼统、操作性不强的法律法规,要结合地方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制定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三是要严格落实党建经费标准。把党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确保党建经费的前提下,要做到开源节流、专款专用,坚决杜绝将党建经费挪作他用,确保农村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物质激励是前提。在激励机制上应满足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充分考虑地方财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各项福利待遇,在财政上给予适当倾斜。其次,精神激励是核心。要在确保满足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多地探索让他们进一步晋升的渠道和拓宽他们加入公务员队伍的途径,让他们获得事业的成就感。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充分发挥监督的约束力和惩治的威慑力,同时加强关爱,做到在心理上疏导、在行动上帮扶,让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在用规则和法律进行约束的同时,要积极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大家创新、担当,发挥优势,多做贡献。要切实用其所长,鼓励他们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和关键岗位经受锻炼,成长成才。再次,制度建设是保障。必须完善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福利待遇与工作实绩密切联系的分配机制,探索绩效待遇与工作成就挂钩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工作得到肯定带来的获得感,让他们从绩效管理和工作业绩中体现出奖惩分明的导向。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3.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一是要畅通利益诉求途径。积极主动对人民最关切的事项展开民意调查,通过满意度测评、与群众谈心谈话、定期接待来访等多种手段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要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丰富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科技手段,积极发挥微信、QQ、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功能,推进服务信息化、适时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手段将人民群众需要的信息及时发布,对人民群众需要解答的难题及时解答,对人民群众需要的帮助及时提供。三是要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服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做好留守妇女儿童以及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对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的儿童,要联合学校和邀请相关心理专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生活上的关爱。对留守的妇女提供专门技能培训服务,为她们寻找就近就业的机会。对留守的孤寡老人,要组织相关志愿者提供帮助和服务,为他们提供便利。要探索建立全程代办制度,对于确有需要,行动不便的群众,需要办理相关事务时可由农村基层党组织代办或协调志愿者帮忙。

(三)增强党建引领效能,强化乡村治理能力

1.理顺权责边界推动村民参与治理。乡村治理的实效性达不到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权责边界划分不清和村民参与治理途径不畅所致。所以,必须在厘清权责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村民参与的途径。从权责匹配的角度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最了解村情,理应由他们在治理中掌握主动权。但现实中真正赋予他们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与他们承担的责任不相称,必须加强有关权责对等的制度供给,在涉及人权、事权、财权等问题上,给予农村基层更大的自主权。要积极推动村民参与治理并搭建参与治理的平台,让他们有途径建言献策,树立起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要充分尊重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不能采用的意见建议要及时给予答复,说明原因。要让农村基层选举在公开公正的政治环境下进行,在民主的大环境下赋予村民自主支配公共服务供给的权利,使他们在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公民权利的同时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自治为基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村民成立自治组织,以村委会为依托,健全完善村级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持续深入推进村事村办、村民自治,让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在乡村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党员+”自治模式,以“小支点”撬动“大治理”。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网络手段,增强村民参与自治的便捷性。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模范的余热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通过组建乡贤理事会等凝聚乡贤力量。坚持法治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让乡村治理各项事务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运行。要加强普法教育宣传,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做到在法律面前心存敬畏并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相关事务。要强化监督体制建设,畅通监督渠道,让违法行为无处可匿,推动执法水平不断提升。要建立健全纠纷调解机制和法律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纠纷止于萌芽,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要规范出台村规民约,促进依法治村、以规管村。坚持德治为辅的原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通过宣传爱国爱家、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睦邻友好等先进典型,选树身边孝老爱亲、好人好事、最美家庭典型等多种方式涵养争做道德典范的良好氛围,实现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广泛传播,形成和谐文明的乡村德治环境。

3.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用更具现代意识的方式进行治理。具体而言,要摈弃以往的“官本位”治理模式,进一步密切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要改变传统的“家长式”“一言堂”的治理方式,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乡村治理的意见建议;要改变传统的保守治理理念,换之以现代的创新的治理方式;要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对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要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让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多方的共同参与下实现治理效能的最优化;要充分考虑乡村治理过程中村庄孤立性、分散性等特殊情况,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共治共享。通过一系列措施,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将创造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抓住党建引领关键,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涉及的是归属问题,表面看是利益边界的划定,深层次分析则是制度的变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对所有集体资产进行一一核算梳理,确保基础性工作精准无误。要在前期充分调研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集体成员身份进行清晰地确认,在对股权进行量化的前提下确定分配机制,通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种方式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法律法规的底线原则,使一切活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并做好政策解读和相关思想工作。要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公开透明,做到有来处、有去处,明确权属及可支配资源后及时进行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和共同管理。要通过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实惠,从而实现改革的最终旨归。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既不违背农民意愿,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要以农民获得更大权益为导向,积极探索让农村现有资源能够变成资产的方法,谋划农村现有资金能够变成股金的思路,思考使普通农民能够变成分红股东的途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2.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为前提,抓住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把现有集体资源盘活,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将闲置土地集中、整合、利用,让有限的固定资产资源发挥更大的生产价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对专业引领的辐射作用,通过成立产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等发展主体,确保合法市场主体和有效经营平台相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发展管理机制,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通过扩展营运模式,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态势,在坚持和完善土地经营、服务增收等传统方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模式,强化产品深度加工,完善资源、资产、资金深度融合,扩展业务半径,提升产品服务附加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紧紧依靠乡村有限的财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通过输血的手段提升造血的功能。还要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意识,在激发广大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确保最终受益的仍然是广大村民,真正提升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的特色农业。在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土壤适应性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尊重农业特点和乡村发展规律,综合利用好农业资源。充分利用组织优势,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淘汰落后产能和粗放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户尝试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经济收入,积极引导有相关经验的农户尝试搞特色养殖以增加致富门路。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联系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研究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帮助联系相关商家、厂家拓宽经营的手段和增加销售的渠道。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大产业,它既有着农业的属性,又打上了工业的烙印,是一二产业有效融合的牵引。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的协调发展,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要想方设法改变农民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却只能靠出卖原材料赚取微薄收入的现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再加工和深加工之中,积极支持农村基层发展适合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用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延伸价值链,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再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要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立足特色产业构建“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大格局,不断拓宽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更多的红利。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体验农业、定制农业、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以“旅游+”为手段,通过“+健身”“+教育”“+体育”“+研学”“+康养”“+电商”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培育个性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景式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以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增加乡村旅游有效供给,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更加合理和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服务现代化,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注释:

①指自治、法治、德治。

②指全力打造生态养生城,创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持续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强力发展大旅游、大养生、大文化、大流通。

③指通过党建引领,打造道德自治示范村、健康文化示范村,实行“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新模式。

④指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废弃建筑、拆除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拆除违法违规广告招牌。

⑤这是村党组织领导下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决策的一套基本程序,是基层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四议”是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⑥这是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三会”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指按时上好党课。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吉木萨尔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与建议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