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12-21谭培文何金生

桂海论丛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谭培文,何金生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决议》同时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既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那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但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经验,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律或党的长期执政规律以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其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时代是一定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人类行为活动的时间坐标。《宋书·礼志一》曰:“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2]这就是说,时代是事之废立的坐标。时变则事变,顺之者则立,逆之者则亡。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感怀海宁观潮(碑记),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3]这里说的“世界潮流”即时代潮流,犹如历史大势,小则做人做事,大者政党、国家、民族发展进步,顺之则繁荣昌盛,倒行逆施则将为历史吞没。这即是说,时代是一定时期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客观依据的社会发展规律。对一定时期社会发展规律、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能否实事求是地认识、把握、引领,是一个政党能否担当领导革命与建设重任,推进文明进步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的政党。马克思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44共产党的性质不仅决定中国共产党应该,而且可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所谓应该,即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虽然是作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但先锋队是这个队伍中最前列的冲锋者。所谓可以,那就是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一定时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大势与时代潮流,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从而必然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中国共产党观察、把握、引领时代的能力使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表明,全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中国共产党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其前提是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引,观察时代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细察、考察或调查事物的现象。把握时代就是实事求是地从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与规律,探索时代的发展动向与方向。引领时代就是时代发展规律的引领。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观察、把握、引领时代,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是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时代的观察与把握。以世界历史性为时代坐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主义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正确地说明了这些矛盾,并正确地作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5]314这就是说,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必须是无产阶级政党,而不是资产阶级。这就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要求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的错误,从而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以世界历史性的时代来定位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与目标,中国革命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不是照搬与复制苏联城市暴动的道路。毛泽东同志考察了湖南农民运动,他指出打翻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目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5]15意思是说推翻封建势力本是时代赋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与使命,而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四十年并未做到,但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毛泽东同志通过深入考察,并联系时代的使命,找到了实现时代使命的阶级力量,初步揭示了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路选择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向何处?毛泽东同志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国际来看,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以中国国情论之,自1840年以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发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那就等于陷入帝国主义殖民地的深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就指出,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积极地引导占主要成分的个体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是时代拷问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新问题。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比较早地探索了现代化道路问题。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由发达国家开启的现代化,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四个现代化”新概念。如1960 年,毛泽东同志在同尼泊尔首相谈话时,就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括为“四个现代化”。他提到:我们的任务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8]16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引领这个时期,走在时代前列的标志性旗帜。邓小平同志通过观察时代、把握时代,概括了时代主题,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引领了时代的文明进步,从而赋予了现代化道路新的内涵。1979 年12 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9]237在这里,“四个现代化”被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而现代化实质,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物的现代化,而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达到比较富裕一点的“小康之家”。邓小平小康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提出,扬弃了西方现代化必然出现异化的旧模式,揭示了在新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文明进步的新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的内涵。这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观察时代、把握时代的成果,而且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前进的指南。

(二)中国共产党所做的时代实践保证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的中国共产党以实践作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走在时代前列的可靠保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内关于如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并无明确答案,如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问题、要不要武装斗争问题,武装斗争是坚持像苏联十月革命那样走城市暴动的道路,还是走中国式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等。如果从理论到理论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永远找不到答案,而且在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经夭折了。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否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取得成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式必须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的道路不能是苏联式的城市暴动,而是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以实践为基础观察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科学准确地把握时代,从而做到了正确引领时代,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是亘古未有之大事业。为了正确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1963 年毛泽东同志专门著述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他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实践中来。”[8]320“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阐明了即便是国内外获得的或自己头脑固有的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8]321。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完备的国家结构和经济体系,人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第一核心关键词。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获得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认识成果。解放思想,是观察时代的新的立足点;实事求是是科学把握时代的思想路线;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引领时代,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思想方法。鉴于国内外的情势,什么是最大的政治?邓小平同志不是教条的认识这个问题,而是以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来界定。邓小平同志指出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9]194在他看来,“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9]194这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是使中国摆脱落后,不再被动挨打,发挥社会主义优势的最大政治。社会主义制度是引领时代的制度。社会主义本质究竟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国际共产主义实践,尤其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概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新时期的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成为引领新时代的突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中国共产党引领新时代的实践,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促使其走在时代前列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总结时代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基本经验。实践经验是时代实践目的、手段与效果规律性的揭示。实践有成功的实践与失败的实践之分。如何避免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如何使实践达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结果,是党能否擘画时代目标,引领时代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2]107-108这里“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即总结时代实践经验,“把事情办得更好”即擘画时代目标,更好地引领时代实践,实现时代的进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历史经验总结,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党由被动教条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转变为独立自主地选择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转折。但对时代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不是所有政党都可以做到的。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总结就可能使其政党淹灭在党争政治旋涡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同时改造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才可以通过自我批判实现自我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作出三大历史性决议,进行三大历史经验总结,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总结时代实践经验,擘画时代目标,走在时代前列的典范。

第一次历史经验总结是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站在高山之巅可以遥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曙光的时间节点上,总结历史经验是“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13]。第二次历史经验总结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深刻总结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为如何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进步提供了规律性认识。第三次历史经验总结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什么要总结百年奋斗实践的成就与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是为了“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12]111观察时代,是为了把握时代,把握时代是为了引领时代。总结是为了研究历史规律,更高层次地观察时代,顺应历史大势与世界潮流,掌握新时代发展方向,实现历史主动,擘画未来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4]所谓文明新形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与落后相对立的进步状态。这即是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时代进步的状态,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标识。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相对时代,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既有区别又有统一。文明形态不同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时代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体。文明形态是人类实践在一定时代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实践创生的社会进步状态。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文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特殊形态,即文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其中一种表征。但是,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具有一致性。文明形态是一定的时代进步发展的形式、样态与样式。社会形态亦内含着一定的时代进步发展的形式、样态与样式之意。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一致性是外在形式、样态、样式的一致,即二者都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标志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明进步状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现代文明之路。中国人民从此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废墟上站了起来,获得了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建设;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上推行“双百”方针等迈出了探索文化领域精神文明的新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向发展,实现了富有文明意义的小康社会。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协调“五位一体”文明发展,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整体性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明进步状态。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标志人类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进步状态

和平与发展是21 世纪的时代主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主动的、自觉的现代化道路,是和平的、包容的现代化道路,是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进步状态。而成就西方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自发的、对抗的、殖民的、霸权的现代化。所谓自发的,是资本主义文明起点于现代工业化发展,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所谓对抗的,即资本统治是对无产阶级、其他落后民族国家的对抗性剥削。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资本的剥削“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4]35-36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现代化,他们把一切工业发展落后的民族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尤其是首开了非洲等地的只有奴隶社会才有的贩奴活动之罪恶营生。进入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是一家独大,垄断就是霸权。即使在21 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资本主义仍以霸权垄断世界,与资本主义文明比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进步状态。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标志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时代的文明进步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不等于共产主义时代的文明,但是共产主义时代的到来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不同于马克思所指的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是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标志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时代的文明进步状态。既然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标志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时代的文明进步状态,那就等于说,共产主义文明时代一定会到来。共产主义文明时代并非遥不可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共产主义文明时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存在的状态。

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是超越时代,而是客观观察、把握、引领时代,顺应时代潮流,投身时代实践,总结时代实践经验,掌握历史主动。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潮流,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为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创造了物质文明新形态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文明新形态的首要特征。物质财富的丰盈与富足,是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将人类史区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15]。文明时代仅仅指开始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之所以不是文明社会,是因为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劳动产品没有剩余。在食物奇缺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为生存而殚精竭虑。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从而开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这一极具文明意义的分工。文明是实践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物质成果是文明的基础。布罗代尔提到:“自16 世纪以降(或许时间更早),资本主义和财富便成为文明最终阶段的标志。”[16]资本主义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带来了物质财富快速增长。但文明进步不只是体现为物质财富的丰富,更非资本主义私人物质财富的积累与垄断。现代文明反映的是物质财富公平正义分配。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曾有过物质财富的丰富。比如,中国古代的大唐盛世、康乾盛世,还有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南方奴隶制的庄园。而资本主义发展到21世纪,一边是财富过剩,另一边却是贫富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百年奋斗,带来了物质财富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得以完全改观,而且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进入21 世纪,为了破解世纪性物资财富分配的时代难题,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中国创新的是普惠共享的文明。社会主义规范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从而,破解了世纪性的所谓“皮凯蒂难题”①,在一个14 亿多人口大国整体上消除了绝对贫困,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为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创造了精神文明新形态

市场经济是全球化时代最有效率的经济。适应时代要求,中国成功地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市场驱动即利益驱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成为普遍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创造欲望与潜能,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富,从而促进了人们的全面需要与普遍交往;另一方面,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一些人将对金钱的追求当作人生终极目标,认为“向前看”即是“向钱看”。这就出现了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极少数人精神世界空虚,文化价值品位反而下降了,理想信仰迷茫而失去了自己精神家园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社会主义,这是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当今时代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应有之义。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17]。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思想建设指的是培育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努力奋斗,中国不仅在21 世纪初在全国扫除了文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在21 世纪20 年代开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思想建设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领,提升了公民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12]69党领导人民顺应时代需要创造了精神文明新形态。

(三)为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政治生活需要创造了政治文明新形态

市场经济自主经营、自由交换、自负盈亏,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民主离不开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民不断增长的政治生活需要主要体现在:人民依法民主参与管理政治事务、人民依法民主选举国家领导人、人民依法民主监督国家机关等方面。但是,21世纪的民主政治存在两种不同的民主政治:一种是资本主义一票选举形成的始终由两个资产阶级政党垄断的党争民主政治;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资本主义一票选举的党争民主政治,把人民排除在全过程民主之外,这样的民主只算是借民主之名,以资产阶级政党夺取总统宝座为目标之实的假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12]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满足了新时代不断增长的政治生活需要,创造了政治文明新形态。

(四)为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社会生活需要创造了社会文明新形态

中国是一个14 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世纪末我国虽然从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我国所达到的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古代曾对大同小康社会寄予了理想的憧憬。如《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之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8]这即是说,一个社会能够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就是天下大同的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润泽,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其奋斗目标,为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12]74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数千年未能实现的大同社会理想变成了现实,开启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会文明新形态。

(五)为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生存发展环境需要创造了生态文明新形态

资本主义首开现代化发展先河,但其掠夺式发展造成的恶果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生态失衡、各种流行性怪病频发等。它们危及人的生存和安全,导致发展不可持续,甚至可能毁灭人类文明的成果。世纪之交,我国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党中央强调“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2]78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现了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绿色环境、绿色旅游、绿色办公、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友好环境型发展,或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等生态文明新样态。

由是观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经验。这一经验揭示了对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长期执政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就要求: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二是要踔厉奋发、亲力亲为勇于参加时代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发展真理;三是要不断总结时代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彻底唯物主义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自我完善,掌握历史主动,当好时代先行者与引路人,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境界。

注释:

①皮凯蒂难题:法国学者皮凯蒂《21 世纪资本论》认为,经过自二战以来长时段的数据统计,由于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即使在21 世纪,市场经济体制越是完善,财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格局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将越来越大。参见(法)托马斯·皮凯蒂:《21 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译者注第IX页。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形态西装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