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的护理要点
2022-12-20卢雨
卢 雨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为皮肤缺损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尤其是严重缺损患者,常伴随深部组织或者骨组织暴露,还会引发大量的出血,甚至有引发感染的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有直接的威胁[1]。而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属于比较精细的手术类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密切的配合,以保证治疗的精准性,术后还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缺损部位修复效果。本次研究以针对性护理对实施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筛选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均采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经前瞻性抽签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为(40.6±3.7)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为(41.2±5.1)岁。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1)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采取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机体创伤者;合并恶性病变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精神疾病或者交流障碍者。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常规手术流程,协助患者做好辅助检查,并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并定期查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1)术前护理:①心理疏导。小腿及足部皮肤破损患者,一般属于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备受打击,将会使其产生巨大的思想负担,例如,由疾病突发所引发的抑郁情绪,由疼痛所引发的情绪,担心手术是否能够成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这将会对其治疗依从性有较大的影响,还会对手术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影响,致使其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造成其预后效果不佳。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迅速安抚患者及家属,耐心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其介绍医护人员的丰富经验,讲解各种成功的案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调整身心状态,从而方便下一步的治疗。②备皮与消毒。充分评估患者皮肤破损情况,对受伤组织进行彻底的清创,并进行备皮,进行创面的清洗及消毒。尤其是要彻底将其创面周围的污垢以及受损组织清除,将毛发剔除干净。通过双氧水对其创面进行清洗,再通过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后,通过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同时,对其供皮区做好备皮准备工作后,需要先进行碘伏消毒,然后通过无菌敷料包扎。如果患者属于非急诊手术,则可以在完成创面的冲洗工作后,规范化对其进行3天备皮。并且,督促其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还需要告知患者要对皮肤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伤,从而防止出现感染问题。特别是对供区以及受区血管要加强保护工作,保证其皮瓣移植的血管质量。③手术准备。在对患者施术前,需要对所需要使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提前准备,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保证药品的质量,避免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问题。(2)术中护理:①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根据其耐受性以及自身感受,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整。同时,为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讲解各种手术用品以及器械的作用,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并且,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对其麻醉工作,并在其进入麻醉状态后,调整为合适的体位。②需要对患者的非手术部位做好遮盖,对其受压部位垫软枕。对术中输注和使用液体进行加热处理,防止其出现低体温症。③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其施术部位做好清洁,并通过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将其送入麻醉等待室后,勤加对其进行巡视,在其苏醒后,及时告知其手术结果。(3)术后护理:①准备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为患者进行体位指导。通常在患者术后1-2周以平卧位卧床休息,并以石膏固定,患肢抬高10-20cm,保证其患肢能够处于略高于心脏的状态,如果患肢摆放位置过低,将会对其静脉血液回流造成影响,如果患肢摆放位置过高,则会对患者的血液供应造成影响。需要使用气垫床,并实施肢体按摩,对患者进行健侧肢体被动活动,防止压疮或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皮肤清洁及保护。在整个体位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患肢状态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其出现移植部位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钝,外观较为苍白,则说明患者存在动脉供应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将其患肢放平,防止对皮瓣造成受压以及牵拉的问题。并且,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其进行体位大幅度的变化,督促其可以处于绝对卧床状态,时间维持在2周。但是,在其术后3天,可以将其调整为半坐位。2周后为其拆线后,需要督促其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同时,对患者的身体需要每天通过温水进行2-3次的擦浴,改善其血液循环,尤其是需要对其患肢部位要加强擦洗,这样能够促进患肢毛细血管的扩张,有效强化其皮肤抵抗力,从而切实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②环境护理。由于在对患者施术后,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需要由吻合后的血管负责,这就使其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尤其是对寒冷刺激有更为明显的感受。如果手术室的温度过低,将很容易引发其出现痉挛问题,这不仅会导致移植组织在术后出现血管栓塞的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移植组织坏死,造成治疗失败的严重后果。但是,如果病房的温度过高,则会造成患者的皮脂腺以及汗腺分泌增加,提高其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的概率。所以,就需要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并将相对湿度调整为50%-60%之间。还需要在室内放置皮温计、温度计以及烤灯等,及时发现室内的温度变化,并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且,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室内感染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室内的通风消毒工作,通过“84消毒液”对地面、墙体、柜子以及病床等每天消毒2次,还要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同时,需要控制人员的探视,加强对其陪护工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能够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切实避免其出现院内感染问题。③用药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指导用药,包括抗感染、抗凝、抗痉挛等药物,要明确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及顺序,静脉输液治疗的,要注意输液安全的护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患者教育工作,督促其不可以擅自更改用药量以及用药方法,使其知晓遵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防止其出现药物副反应。④功能训练。患者卧床2周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痉挛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防止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并提高皮瓣成活率。所以,初始锻炼时,需要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辅助以被动运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防止其出现关节僵硬问题。⑤皮瓣血运的监护。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皮瓣颜色,正常颜色应当与健侧类似,出现青紫色为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出现塌陷为动脉供血不足,皮瓣厚度薄需要注意血管吻合问题;正常皮瓣温度在31℃-35℃左右,温度过低伴随颜色变化时,要注意血运情况;采取毛细血管充盈试验,3秒以上未完成充盈的,要注意血液循环障碍;观察肿胀情况,3天内水肿未消失,要注意病理性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对患者皮瓣恢复效果的观察,应结合以上指标综合观察。同时,需要对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进行密切观察,通常情况下在患者术后72小时,肿胀就会自然消退。如果患者的肿胀问题超过这一时间,就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其他症状。如果有则表明患者出现了相应的病理变化,需要立刻上报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3 观察指标:(1)评估护理效果。优:患者皮肤缺损部位完全修复,下肢及足部功能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良:患者皮肤缺损部位修复良好,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见轻微并发症或后遗症;差:患者皮肤缺损部位及肢体功能未恢复,伴随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护理优良率=优比例+良比例[2]。(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评估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从护理方案、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护理内容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满意为80分以上,比较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护理满意率=满意比例+比较满意比例[3]。(4)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在2组术后对其状态密切观察,确认其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类型(皮肤坏死、皮瓣缺血、感染)进行鉴别,然后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5)在对2组施术时,记录其施术时间,并在术后记录其住院时间。
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n,%)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对比:与对照组84.0%的护理优良率对比,观察组的100.0%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对比(n,%)
5.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s,分)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5 58.6±2.0 93.2±3.1对照组 25 59.2±2.3 88.5±3.5 t - 0.984 5.026 P - 0.330 0.000
5.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对比:与对照组76.00%的护理满意率对比,观察组的96.00%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对比(n,%)
5.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与对照组16.00%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0.00%明显更低(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5 2组患者施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的施术时间为(104.3±9.5)分钟、住院时间为(18.8±3.4)天,对照组的施术时间为(144.8±11.2)分钟、住院时间为(29.7±4.8)天,观察组的施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13.788,P=0.000;t=9.265,P=0.000)。
讨 论
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缺损类疾病,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损伤、意外滑跌以及交通事故等,这将会引发其较为剧烈的疼痛,提高其出现感染的概率。所以,就需要在其发病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针对该病,通常采取常规手术治疗,需要挪用患者1条皮神经,对其供区皮感觉及功能有极大的影响。而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一问题,通过以股前外侧区域切取皮瓣方式进行皮肤缺损部位的修复,供区位置隐蔽且血供比较丰富,弹性好,与破损部位血管吻合度高,还不影响供区部位的血运,因此,手术安全性及效果都得到极大的保证[5]。
在采取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中,采取的护理要点包括:(1)术前护理。对患者术前的心理疏导及手术前彻底清创、消毒等准确措施。通过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将可以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这样就可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防止其出现风险事件。尤其是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安抚,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将可以很好地纠正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错误认识,这不仅能够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还可以切实避免出现护患、医患纠纷,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同时,能够帮助其做好备皮工作,使其处于最佳的身体状态,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从而使手术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对患者施术前,通过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则可以保证手术的有序进行,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切实避免出现意外事件[6]。(2)术中护理。帮助患者更快适应手术室环境、做好对其保温工作以及在完成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其短时间内熟悉手术室环境,将可以有效避免其出现应激反应,使其能够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将能够有效保障其麻醉的安全性。同时,能够对室温进行合理调节,做好对患者的遮盖,对术中输注以及使用的液体进行加温,将能够切实避免其出现低体温症。在完成手术后,能够对患者进行妥善的安置,帮助其尽快知晓手术结果,使其可以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3)术后的护理。集中在体位、环境以及对患者皮瓣的护理和监护。由于在对患者施术后,移植部位对环境的敏感度较高,通过科学的调节其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将可以为移植的成活构建良好的环境,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7]。同时,通过对病房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将可以为患者构建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提高对感染的预防效果,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在患者术后需要进行2周的卧床休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其调整为合适的体位,将可以有效改善其血液循环状态。并且,通过对其患肢进行按摩、固定、清洁,能够切实避免其出现相关并发症,调节其患肢状态,加强对感染的预防,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健康[8]。在进行皮瓣护理时,主要是观察皮瓣颜色、血运以及毛细血管反应、肿胀情况,并且需要结合以上多项症状进行综合判断,采取单项指标的判断,难以明确皮瓣修复情况[9]。而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痉挛、血液流通障碍等情况,需要在护理中注意遵医嘱为患者用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采取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小腿及足部皮肤破损患者来说,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重要,因此,护理中,应注意及早帮助患者进行科学的训练,保证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84.0%的护理优良率对比,观察组的10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76.00%的护理满意率对比,观察组的96.00%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16.00%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0.00%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施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提升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重点干预,可保证术后皮瓣修复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问题,改善其预后效果,加快其病情恢复,促进皮瓣部位有效吻合和修复,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这样就可以使护理工作获取患者的认可,防止发生护患纠纷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应用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中,效果较好,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