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给予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的作用

2022-12-20潘爱珍孙林水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系统化股骨骨折

潘爱珍 孙林水

(德安县人民医院,江西 德安 330400)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骨折发生人数日渐增多,临床多行手术治疗。在骨折发生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如果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会对患者整个康复进程造成较大影响,且对患肢康复不利,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1]。股骨转子间骨折乃是当前临床当中一种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髋部骨折类型,大多由各种暴力创伤所引起,如车祸、高空坠落等;另外,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骨质呈现进行性疏松状态,因此,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也是此种骨折的易发、多发人群。当前,临床多采用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方法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而在手术方面,股骨防旋髓内钉(FNA)为其常用且有效术式[2]。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述手段能够获得理想效果,但由于患者创伤大、术后疼痛重,且高龄患者难以耐受,故做好相关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且必要。针对传统的健康教育而言,由于其护理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且形式单一、固化,因而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是一种用于疾病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包含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不仅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而且还能加速术后康复。为明确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期间的干预效果,本文特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将患者按照当前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2组,每组均为4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15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为(76.4±3.1)岁;致伤原因:坠落伤24例,车祸伤19例,其他2例;合并症:糖尿病19例,高血压25例,慢性支气管病8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16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为(76.2±3.0)岁;致伤原因:22例坠落伤,20例车祸伤,3例其他;合并症:20例糖尿病,23例高血压,9例慢性支气管病。2组上述数据经逐项比对,从中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1)纳入标准:均与《实用骨科学》[3]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都经影像学(CT等)检查明确为此骨折;年龄都≥65岁;都是闭合骨折,且均行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意识、认知、言语交流等能力皆正常;有良好的机体状况,对治疗能耐受;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伴有其他系统病变(如肾、心等);意识不清、不予配合、难以沟通;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严重免疫、血液系统疾病。

2 方法:(1)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行神经阻滞麻醉、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行标准仰卧位,用海绵垫将患侧臀部垫高,于牵引床上,外展为牵引复位患肢,与此同时,于直视下,调整复位,满意后,给予固定。对患肢进行常规消毒,髋部找出大转子顶点,且作一纵行切口(向头端,长度为5cm),逐层将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打开,经臀中肌的肌间,直至股骨粗隆顶点;用导引针将股骨近端髓腔打开,然后用髓腔扩大器对近端髓腔实施扩髓,依据扩髓型号,选择对应的FNA,在标准器辅助下,通过粗隆顶点,缓慢置入到股骨髓腔;最后与C臂机透视下,将近端螺旋刀片、远端锁钉置入,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当确认固定良好后,便可进行冲洗,将引流管置入,逐层缝合组织。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即在术后第2天,肌注鲑鱼降钙素(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册证号H20150152,规格:1ml×5支),1次/d,连用30天;后对用量降低,改成20μg/次,1次/d,再用30天;与此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1,规格:0.25ug×10粒),每次025μg,1次/d;口服碳酸钙D3片(北京振东康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75,规格:60片),每次1片,1次/d。1疗程为30天,连用2疗程。(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开展基础性的身心护理,如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术后告知所需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待患者入院后,于无痛病房内,指派专职护士为患者开展一对一的疼痛护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4],方便患者出现疼痛时,将准确的疼痛程度告知医师,疼痛程度评分区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5分,重度疼痛:6-10分,剧烈疼痛:10分。完成手术后,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详细、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内容为:(1)提高患者疼痛认知。护理人员强化宣教工作,将术后疼痛尽管属于正常现象,但对机体会造成不良刺激这一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另告知其可能诱发的不良应激反应,当疼痛发生时,不需要忍耐、克制,需要多鼓励其与家属进行沟通,通过听音乐、读书或观看视频等方式,来提高疼痛耐受力与阈值,若有无法耐受的疼痛出现,需要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使用镇痛药。(2)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持续评估。完成手术第3天,在此评估患者的静息状态疼痛,2次/d,针对分值≥3分者,每天进行4次评估;若分值≥4分,需要每天进行6次评估,如果评估期间使用镇痛剂,需在用药后30分钟时来评估。完成手术4-7天时,改为每天评估1次。(3)依据评分开展疼痛干预。针对评分为1-3分者,则加强心理疏导,将疼痛知识教育告知患者,帮助患者行舒适体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由于肿胀而增加疼痛。此外,还需要分散其注意力,强化放松训练,取舒适体位,缓解疼痛。针对评分为4-5分者,需要根据术前所制定的疼痛控制方案,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对于评分〉5分者,采用超前镇痛疗法,制定与患者相匹配的镇痛方案。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术后疼痛、早期康复情况、康复效果及康复积极性、生活质量。(1)疼痛。分别在术前及术后7天时,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实施评定,选择标有数字的尺子(0-10),其中,0代表的是没有疼痛,而10所表示的则为剧痛,引导患者依据自身疼痛程度来选定数字,数字越大,代表疼痛越严重。(2)早期康复情况。术后7天时,评定2组的早期康复情况,指标为发热、疼痛、贫血发生率。(3)康复效果。在术前及术后7天时,采用Harris评分法,对2组关节活动、疼痛、畸形及功能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恢复情况呈正相关。疗效判定标准[5]:依据Harris评分进行评定,若分值≥90分,即优,80-89分为良,〈79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4)康复积极性。对2组康复训练需求程度、遇到挫折后情绪、配合程度、依从程度及护士家属鼓励作用进行评价,各项满分均为10分,总分50分,分值与积极性呈正相关。(5)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展开此操作,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评定;在此量表中,共设置有问题36个,维度8个(如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等),各维度分值都是0-100分,汇总分值,分值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

5 结果

5.1 2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术前,2组VAS评分经比较,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术后7天时,2组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降低,而在具体降幅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s,分)

表1 2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7天 t P对照组(n=45)5.12±1.73 3.16±1.12 6.380〈0.001观察组(n=45)5.00±1.75 2.05±0.99 9.842〈0.001 t 0.327 4.981 - -P 0.744 〈0.001 - -

5.2 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发热、疼痛、贫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情况对比(n,%)

5.3 2组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对比:2组术前的Harris评分通过比较,从中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术后7天时,2组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都有显著升高(P〈0.05),而在相应升幅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大(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7天时的康复积极性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对比s,分)

表3 2组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对比s,分)

注:较之同组术前,*P〈0.05

组别 Harris评分术前 术后7天康复积极性对照组(n=45)58.78±7.35 70.10±8.46*32.48±10.03观察组(n=45)57.29±8.38 82.28±9.15*39.24±11.44 t 0.897 6.557 2.981 P 0.372 〈0.001 0.004

5.4 2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观察组优良率为95.56%,较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n,%,n=45)

5.5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2组入院时的SF-36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出院前,2组评分较之入院时,都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升幅更加明显(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7天 t P对照组(n=45)70.05±10.16 78.86±4.30 5.357〈0.001观察组(n=45)71.54±11.45 85.06±3.62 7.552〈0.001 t 0.653 7.399 - -P 0.515 〈0.001 - -

讨 论

骨折可能发生于身体的局部,也可能发生于全身。通过开展全面、有效的治疗后,许多患者可达到康复的目的,且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但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各种并发症[7]。所以,在临床中,在进行治疗时,还需要开展相配套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高龄患者伴随年龄的持续增加,身体有着比较差的耐受性,且各个器官的功能正处于衰竭状态,所以,当发生骨折,会有显著痛感,并对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在当前临床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其骨折部位多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到小转子水平上方。针对高龄人而言,无论是骨骼质量,还是骨支撑能力,均呈现持续性下降趋势,因此,即便是摔倒或者轻微冲撞,也非常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髋部出现外展或者内收情况,从而诱发骨折;需指出的是,针对大转子而言,当其遭受外部较大力量冲击时,便容易形成转子间骨折,与此同时,由于股骨转子实为骨囊性病变的易发、多发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病理性骨折[8]。当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术等方法来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若单纯给予保守治疗,治疗后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且还存在一定风险性。因此,临床多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联合来治疗此病。在手术治疗方面,临床多采用FNA来行此治疗,其相比于髓外系统,力臂更短,且弯曲力矩更小,另外,通过合理设计的螺旋刀片能够把局部骨质挤压至四周,促进骨密度的提高,故能有效抵抗所产生的扭转力,提高稳定性,并能减轻骨膜与软组织损伤。有报道[9]指出,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FNA是一种非常安全且有效的固定方式,其与生物力学要求相符,可以获得较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内固定理想,能够防止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有研究[10]指出,在FNA术后辅以抗骨质疏松药物,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至此,本文针对所收治的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FNA治疗,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鲑鱼降钙素、骨化三醇软胶囊、碳酸钙D3片等。针对鲑鱼降钙素而言,其能够抑制骨吸收,加速骨组织当中钙质沉着,而且还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而骨化三醇软胶囊能够加速骨痂的形成,促进骨密度水平的提升。碳酸钙D3片能够补充身体所需钙元素,促进骨生长,各药联合,有助于强化骨流失的抑制作用,对肌肉功能、神经功能加以改善,对骨骼生长有促进作用。在治疗结束后,许多患者会出现疼痛,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受疼痛刺激,会引发各种应激反应,并对身心造成影响,突出表现为休克、晕厥及持续性恐慌等,而且高龄患者因有着较差的耐受性,心理压力大,有着更加敏感的疼痛感。另外,由于高龄患者在面对治疗时,内心更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且受疼痛、负性心理等因素影响,在面对此类治疗时,会有更差的耐受性,因而会一定程度降低手术的成功率,影响预后效果。为了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及预后情况的改善,在治疗期间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尤为必要且关键。有报道指出[11],在针对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开展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疼痛,加速康复进程。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乃是当前临床中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其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注重护理管理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与目的性,强调为患者提供优质、合理的护理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基于常规护理发展而言,是围绕主要病因、典型症状来开展专项性护理干预,以此来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消除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信心与护理配合度,最终为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奠定根基。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此病患者,开展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从入院后开始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而在完成手术后,依据评分结果来实施对应性的护理干预,如加深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强化心理疏导,并酌情给予药物等,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疼痛阈值;另外,术后通过对患者疼痛情况开展持续性评估,根据评分的高低来实施对应性的疼痛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的针对性、目的性,使患者获得更为周全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获得更理想的恢复效果。有报道[12]强调,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作为一种具有专向性、目的性的干预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还有助于其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另有研究[13]指出,疼痛护理管理干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可使患者获得周全的护理服务,故将其应用于手术患者,有助于其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疼痛感的减轻,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本文结果得知,观察组无论是术后疼痛评分、早期康复情况上,还是在康复积极性评分、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在康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将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不仅能改善其术后早期康复情况,提高康复积极性,而且还能加速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另从本文发现,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偏高。提示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开展,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当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后,在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辅助下,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更高,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因而能够为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将系统化的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行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不仅能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促进其术后早期康复情况的改善,而且还能提高康复的积极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速度的加快,最终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故有着良好的综合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系统化股骨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