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歌剧排演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022-12-19魏赟露广州工商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2期
关键词:表演者歌剧歌唱

魏赟露(广州工商学院音乐学院)

歌剧排演对于参演者有着一定要求,声乐工作者在排演过程中将学习到很多理论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并且最终能做到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歌剧排演则成为声乐艺术的主要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专业声乐艺术人员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水平。经过笔者深入研究,认为歌剧排演在表演者艺术实践能力上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点表现了演唱技巧、歌唱心理、音乐素养、文学修养、语言塑造、观察创造、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八个方面,促进了参演人员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笔者将透过歌剧排演中具体的五大要素——唱腔演绎、台词对白、肢体动作、人物塑造、舞台表现进行论述,分析歌剧排演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期在目前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现实指导。

一、歌剧排演中“唱腔演绎”环节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提升综合歌唱能力

歌剧排演实践的完成效果取决于参演人员的综合歌唱水平。其唱腔演绎就是表演者歌唱能力的主要表现,在歌剧排演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个完美的歌剧往往涉及许多精彩内容、紧密情节,以及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所以在排演之前,演员就需要对全部情节的脉络、每个人物的唱段进行全方位掌握,以深刻理解人物思想与情感。歌剧中的每一个细节与音乐的联系千丝万缕,表演者不光要把握音准、节奏,还要估计背景、舞台整体效果。因此,表演为了更好地呈现整部歌剧,不光要细细揣摩每一段剧情,还要注意声音随情绪的起伏,如何能通过演唱把整个故事表达得更好。每一次良好的歌剧表演都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需要表演者在排演的实际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其综合歌唱能力。

音乐有很多类别分支,歌剧中可能会用到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等多种类型的演唱方法,而不同的演唱方法,声音的着力点是不同的。美声唱法一般是应用于西方的剧目,是通过头腔共鸣而发出的声音,会很大气,也会比较有气势;而通俗唱法则更像是投入了感情一般在讲一个故事,可能会是轻松自然的,也可能会是有些感伤的,还有可能只是平淡的叙事式;民族唱法则多是用来表现我国少数民族精神风貌或传统剧目,音调普遍会比较高,这种唱法更考验歌者的音色和气息。

首先,歌剧排演中,表演者需要全面了解该歌剧的音乐结构,全面熟悉不同形式的表演内容,这些跟课堂上的学习完全不同。各声部、各声种的学生,甚至是舞蹈演员都将一起排练、默契配合。

其次,有些学生音色很美,声音很干净,这样就适合用民族唱法的歌剧,而有些学生声音会比较浑厚,声音表现力充沛,这样的学生就适合选择美声唱法的歌剧,也就是比较倾向于西洋歌剧类型,或者可以选择咏叹调,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就是具有歌吟性,摆脱了传统语言音调,多用来抒发感情,有讲究的伴奏和固定的歌诀。而且,由于咏叹调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但形式比较完整,所以演唱者必须运用高难的演唱方法。在歌唱表演中,表演者需要把控好音色、气息,要与内容产生共鸣。因此,要求演员把握整个戏剧发展的内容,掌握好各个人物的唱段词,才能迅速提高歌唱技巧。在此基础上,表演者的综合歌唱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说,没有经历过歌剧排演的台词演绎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经历过歌剧排演的歌者声音也会比较苍白,声音中的故事性稍逊。由此可见,丰富的艺术实践能有效促进综合歌唱能力的发展。

(二)结合理论知识,提高演唱技能

在学习现代歌剧演出技术的过程中,演员们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从而了解到在演出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与歌唱理论知识,可是许多演员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理论知识说得很好,但是根据实际表演实践中却无法把它恰当地运用在现实的现代歌剧演出中。所以,想要更有效提升自己的歌唱技能,演员们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建立适合自身的独特表演方式,建立属于自身的独立表演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还是要注意在实际的演出活动中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发掘自身在该方面的潜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表演技能,在演出中熟练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演员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解决咬字困难、高平调弱音等所面临的各种实际性困难。

(三)更新演唱观念,完善演唱方法

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日益发达,也随着社会大众需求的日益变化,在演出流程中加入更多的表演因素,以便有效培养角色的歌唱技能。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更多自身的歌唱技艺,掌握自己的歌唱技巧,从而与时俱进,掌握了最新的表演技巧。比如,在《你们打我吧》的演出中,在演员金子表演的过程中要把心中的愤慨和怨恨全部表达出来,在这种时候如果表演内容单纯结合激动的心情加以表演,就很难感染听众。但是,随着演员表演技巧的不断更新,在演出的过程中演员就要利用语言表现情绪来创造出在舞台上所应具有的气氛。通过人物在此时的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情绪变化,把音乐内容依次放宽加重,人物态度也逐渐强化来表现其坚决不渝的反抗信念。

(四)培养良好歌唱心理

歌剧排演中良好的台词演绎不光能提升表演者的综合歌唱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歌唱心理。在歌剧排演中,参演人员需要根据每一段台词去把握歌剧整体、揣摩角色心理、运用歌唱技巧。因此,演员需要调整歌唱心理。例如,当笔者身边歌剧表演艺术生平时较多关注谱面上的节拍和调式等,忽视实践应用,他们往往很难把自身所学的音乐知识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舞台上或是为许多人示范的时候,经常缺乏自信。有的学员甚至会在台上全身僵硬得浑身发抖,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比较自卑,缺乏自信心,经常在公众场合下不能真实地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后来经过导师的带领参与了歌剧排演,他能充分理解歌剧内容,把握角色情感,在舞台实践中建立自信,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整个阶段确实相当艰难却收获满满,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质。现在很多的表演者经过歌剧排演后都能缓解在单人舞台演出中的畏难的情绪及忐忑不安的心情。通过歌剧排演,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心理素质和舞台表现能力。由此看出,歌剧排演可以培养表演者良好的歌唱心理。

(五)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唱腔演绎效果的体现。歌剧往往都是通过音乐和演员的肢体以及念白讲一个故事,而每个故事都会有自己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也会有创作者的一些思想在里边。在做歌剧排演时,学生的歌唱技巧不止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会让学生学到更多剧本上和教材中没有知识。比如,排演西洋式爱情悲剧类剧目时,就要了解剧目产生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通过“亲身演绎”去感受剧中人员的喜怒哀乐,去体味剧中人的心理活动,感同身受地让自己的感情细胞调动起来,将体会到的东西通过声音,更富有感染力和共情力传递给观众。演员们不但要尽自身努力高效率地掌握歌剧中的每一个内容,而且还要顾及整个故事的进展、内容之间的变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部分合唱、重唱间的搭配,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听谱和视唱练习的能力。

另外,在排演外国歌剧中,运用相关外语也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学习外语本来已经很难,将外语与自身的思想与声音完美融合,通过外语来感受和表现剧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确实很难,但是只有原汁原味的原语种的演绎,才能让观众体味到那种特殊的美。如果选择了外语语种的歌剧,演绎者不仅要标准发音,还要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灌注到表演中,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表演。

二、歌剧排演中“台词对白”环节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提升文学修养

台词对白是歌剧文化背景的重要体现。大多台词对白都来源于优美的文学脚本,唯有从优美文学脚本中汲取丰富营养,才会更有可能准确地提炼出歌剧人物的生命意象,诠释人生故事。换句话说,台词对白是歌剧作品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古往今来,各个发展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意识、人类思想等,无不借助文学进行表达,同时这些伟大的文学对歌剧的音乐创作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人们在欣赏优秀小说的时候,也能够认识到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群众情况。作品中,对人类生命的真、善、美及其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探讨和反思,恰恰又成为歌剧排演的主要动力和必不可少的营养。要想精彩地排演出一部出色的歌剧,还需要仔细阅读文学原作,了解并熟悉该时期的人物,这样才能深入地认识人物形象。同时,阅读了文学原作也增加了对歌剧角色的深入认识,从宽度到深度都有助于对歌剧角色的全面掌握。如果说表演者缺乏较高的文化修养,那最后表现出来的就只是使用语言的“工具”,便没有了其他的可赏、可赞之处。所以说一个歌剧的排演,也是一个文学名著的细读,不仅提高了参演人员掌握阅读古典文学的水平,同时对掌握歌剧脚本和人物形象在歌剧表演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这样,通过对歌剧台词对白的全面挖掘与掌握,有效促进了表演者对阅读文学的热爱,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修养水平,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驾驭歌剧舞台打下了基础。

(二)提高语言塑造能力

一般情况下,国际歌剧中的大篇幅台词对白都是要求演员必须反复背诵。记住的非母语文字对表演者来说存在着很大学习困难,但通过练习演唱能够让演员的语言表达得更加清晰,并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表演者的语言塑造能力。歌剧表演的台词对白要求表演者必须吐字清晰、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而参演人员在掌握非母语文字时,思维上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同时必须灵巧地控制齿舌,唯有如此才能够表演出精彩的歌剧。而在歌剧演唱中所用的所有唱腔用语及技能必须要求演员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够获得,这样能极大提高表演者的语言塑造能力。对于参演人员而言,攻克歌唱中的语言障碍是十分艰难的。歌剧排演也给参演者们创造了更加宽广的语言塑造空间,为他们学习非母语的语言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帮助他们在声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全面增强语言技能。

三、歌剧排演中“肢体动作表演”环节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肢体动作表演是歌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在歌剧排演中一遍遍揣摩和练习,不但可以提高演出效果,还可以培养参演人员的观察力、思考力及创造力,提高自身演员素养。肢体动作是除了发声之外,身体不同部位所呈现的基本性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表达人物的情感思想,也是歌剧表演的基本课程之一。不同歌剧对于表现人物所要求的肢体动作有着显著区别,但大量而精确的肢体动作可以协助歌剧演员诠释不同的人物,使歌剧更为精彩。由于肢体动作上存在着差异,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尽相同。例如,眯眼代表讨厌和轻视,不停走动代表心中焦虑不安,头往前倾代表感兴趣,正视对方代表友善、自信、期待,抱臂代表冷淡、疏远,抬眉代表惊讶、意外等。演员在歌剧排演中对人物肢体动作的揣摩和设计也是至关重要。歌剧表演者在舞台排演过程中,不但要通过自身的肢体表演,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及创造力,还要通过细腻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将歌剧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例如,部分歌剧作品中有摔倒、决斗、翻滚等动作,这些动作能够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将歌剧表演推向高潮。歌剧表演者要应用肢体表达技巧并兼顾肢体动作的韵律,提高肢体语言的深度与内涵。表演者的动作毫不夸张做作,符合该环境、特定人物身份,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简而言之,歌剧表演者应将人体的内心情感与外部肢体语言紧密联系,用五官与四肢作为排演的主要“工具”,将人物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在排演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及创造力,丰富角色形象,提高演员素养。

四、歌剧排演中“塑造人物”环节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歌剧即以唱腔为基础的音乐表现形式,一般是利用跌宕起落的情节、充满对立争斗的人物碰撞以及特殊舞台演出情境和服装来表达歌曲内涵,并要求表演者利用歌唱、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创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此,参演者必须具备一定扎实的基础,才能够完全掌握舞台上的所有形象,在艺术实践能力方面可以提高表演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歌剧排演活动中,演员通过塑造人物,揭示歌唱的内涵,让听众能够通过表演充分感受到深藏于歌曲中的思想,给予听众更为强烈的艺术感受,有助于培养演员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歌剧表演中,演员通过语音、动作、神情等来表现所要表达的所有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比较自由、顺利地进行演出中的所有情感表现,在真正进行演出之前,就需要演员先了解整个戏剧的大部分内容,才知道整个的故事发展过程,也了解所扮演人物的家世背景、遭遇以及社会身份等。只有做好了所有这些情感开始时的准备工作,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才可以让所扮演人物的情感更加逼真地变大起来。像《麦克白》这种以人物日常生活为中心的歌剧表演,角色在生活中的现实境遇并不相同,演员在开始演出时如果不作任何的准备,则在后续的表演中很难把控格局中所需要的情感表达。为更好地塑造角色,使人物内心的角色情感更生动地表现,艺术家们就需要事先对自己一生的情感特点和境遇做出更全面的了解,将麦克白的一生情感遭遇设计为自己生命中的情感经历,然后进行认真钻研,仔细揣摩,并做好在表演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准备工作,以及时营造相应的感情色彩,这样就可以在大歌剧舞台上所产生的气氛用中和情节推进的带动下,更快地将情意融合在表演当中,进而达到情由生命,更自由地进行大歌剧演出中的情意表现。

五、歌剧排演中“舞台表现”环节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歌剧排演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声乐艺术表演实践活动,在排演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位表演者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和增强演员团体合作能力的效果。团体合作包含表演者和表演者间的合作以及表演者与乐团、编导、指挥、照明、道具的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时,人们缺乏团体合作能力。但在歌剧排演中,众多参演者、工作人员的交流互动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在排练的初期,合奏部分常常是由各声部进行,最后才和起来。单听每一句都不是问题,可是几个声部一组合起来就会产生瑕疵。因为各个声部都要掌控好自身的感情与声音,该强的时候强,该弱的时候弱,所以,绝对不可能有某一声音绝对突出。合唱的表演者在掌握好节拍频率的时候也应重视于舞台调整与走位,既要关注自身的情况,又要随时关注他人。团体的能力把每一个人的艺术才能都体现了出来,从而提高了表演者的团体合作水平。当真正表演时,又需要有音乐、合唱团、编导、照明、音响、服装、道具等的协调才将整个舞台运作开来,为今后的精彩歌剧演出打下基础。歌剧排演就是由一个团体共同合作,在经过几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大家一起排练、一同协作沟通、共同探讨。

最后,同伴们就像在一个家里,彼此之间既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真诚的友情。在这过程中,人们不断地重复练习,建立某种默契,从而形成了某种共识,在无形中把人和人之间连接了起来,培养了团体合作意识。

六、结语

随着中国歌剧演出的日益丰富,加上现场群众对歌剧演出需求的日益增加,参加演出的艺人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不断更新自己的演唱技能,使所使用的演唱技巧更符合该阶段的歌剧表演,在演绎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创造,让表演获得听众的肯定和好评。为更真切地实现情意传达,演员对其演绎内容加以仔细研读,力求意从心生,在演绎时做好对韵腔的掌握,借此传达心中的情意,通过结合适当的表演手段来引导在场的听众,更为真实地传达情意。歌剧排演是声乐艺术中的实践性活动,其能力培养价值不容忽视。因此,当代声乐艺术工作者应当重视艺术实践活动的价值,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声乐艺术者发展为基础坚实、舞台经验丰富的综合性专业艺术表演人员,进而不断推进我国歌剧表演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者歌剧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走进歌剧厅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歌唱十月
妙猜两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