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研究

2022-12-19林婉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初筛试剂

林婉珍

(连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福建 福州 350500)

艾滋病是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疾病,HIV病毒会攻击人体CD4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由于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患者机体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发严重感染,并会增加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风险,危及生命安全[1]。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难以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患者体内的HIV病毒完全清除,主要采取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通过控制病毒复制的方式,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疾病的危害性[2]。艾滋病的防治,需要根据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阻断措施,防止HIV病毒的传播,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3]。人体在感染HIV病毒后,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往往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时间,难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出判断。为了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尤其是存在高危性行为、同性恋人群、药品依赖人群等这些特殊群体,应该尽早进行艾滋病筛查[4]。在艾滋病的筛查过程中,主要通过HIV抗体的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HIV病毒,将HIV抗体阳性检出结果作为艾滋病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5]。在艾滋病初筛的实验室检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HIV抗体的检测,能够高效的完成检测过程,快速筛出疑似结果,为进一步地确诊做准备,便于及时、有效的展开治疗。但是在HIV抗体检测期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出现误差的情况[6]。为了保障艾滋病筛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密切关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每个步骤、环节,严格进行管理,规避任何细微的疏漏、差错,降低HIV抗体检测结果的误差。考虑到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防控,获得更为精准的艾滋病初筛结果。本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单位参加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娱乐场所人群及其他羁押人员共8 385例接受HIV抗体检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艾滋病初筛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N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单位参加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娱乐场所人群及其他羁押人员共接受HIV抗体检测的 8 38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 226例,女性4 15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07±6.81)岁。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②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表

1.2 方法 在这10年期间,采集上述人群8 385例静脉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期间用过厦门新创,珠海丽珠和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盒;酶标仪和洗板机由帝肯生产,型号分别为sunrise,ydroflex.。试验严格按试剂说明书上操作,将96孔微孔板放置于酶标仪板支架上,经过加样、孵育、洗板、加入底物溶液(A、B)等流程,加入终止液后,测量吸光度(OD)值,分析检测结果。

结合HIV抗体确证检测结果,认真分析检测操作、试剂选取、标本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从中找寻问题,得出相关的结论。

2 结果

2.1 艾滋病初筛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 分析艾滋病初筛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在8 385例体检者中筛查,艾滋病初筛结果为阳性47例,确证阳性32例,15例为阴性,准确率为68.09%。

2.2 艾滋病初筛结果准确性分析 在艾滋病初筛阳性的47例标本中,确证阳性32例,分析艾滋病初筛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①试剂:HIV试剂盒由上级单位(福州市疾控中心)中领取,均是经过招标的优质试剂盒。②标准化仪器:由上级单位使用艾滋病专项经费采购的酶标仪、洗板机、温控水浴箱、生物安全柜等标准配置。移液器准确性每年由第三方检测单位检定。③规范操作方法,所有操作流程均按仪器,试剂说明书操作。④标本质量:溶血标本的初筛假阳性率会增高。通常认为,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的准确率在90%以上,但从这10年8 385例的HIV抗体抗体筛查检测中回顾性分析发现,实际操作中准确率约68.09%。

3 讨论

3.1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危害性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不健康的性行为、不规范的输血,均会增加艾滋病的发生风险。艾滋病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HIV病毒侵袭人体,严重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会破坏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免疫缺陷[7]。在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罹患恶性肿瘤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全身多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形成损害,进而加重疾病的危害性。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高。艾滋病的发生,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HIV携带者以及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与他人存在性行为、血液接触的情况下,传播HIV病毒的风险较高[8]。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患者在感染HIV病毒后,早期无显著症状表现,病情的持续进展,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持续下降,引发多系统症状,疾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3.2 艾滋病初筛对于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方法,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质抑制剂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产生抑制HIV病毒复制的作用,进而延缓病情进展。但由于无法彻底清除病毒,疾病仍存在持续传播的风险,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9]。

艾滋病的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病情的控制效果,降低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减轻疾病的危害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艾滋病的初筛为艾滋病的确诊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提条件。在HIV抗体检测中,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高效、迅速的完成对血液样本的HIV抗体初筛检测。再经确证实验室确认HIV抗体阳性时,说明患者感染HIV病毒,随着病程的进展而成为艾滋病患者[10]。

3.3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为艾滋病的筛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足以体现它的应用价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过程较为复杂,任何步骤、环节出现差错,均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导致假阳性结果或假阴性结果的产生,从而影响艾滋病的筛查。

3.3.1 血液样本的质量 血液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采血不当或血样未及时进行分离,或在运输过程当中发生了剧烈的振荡等都会增加溶血的风险,就会影响血液样本质量。发生溶血后,实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难以获得准确的HIV抗体检测结果。溶血标本初筛的结果与再次正常血样送检的确证结果相比,阳性率明显增高,体现在“其他羁押人群”这模块中,由于对此群体人员的采血,需外出至看守所,可能由于采血后运输不当或是抽药品依赖人员的血不顺利而溶血所导致的检测结果假阳性偏高。所以在送检前,严格检查血液质量,存在溶血、污染的血液样本,无法及时送检,需要重新进行采血。

3.3.2 不规范操作 相关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加样时使用带有滑石粉手套等导致样本受到污染,HIV抗体检测结果会产生假阳性,就无法反应样本的真实与准确性,在这一点上,我们曾用重复试验进行排除得以证实使用带有滑石粉的手套对试验的干扰造成假阳性率增高。在储存血液样本时,温度的控制十分关键,对于HIV抗体检测结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1]。

3.3.3 试剂的选择与储存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的过程中,试剂的选择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选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好、批间差小、操作方便省时的优良检测试剂至关重要。如使用过期的试剂,试剂的运输、储存未满足2~8 ℃恒定条件的情况下,均会导致HIV抗体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在使用移液器时,未按照要求加入标本和试剂,导致产生气泡等、试验中温度控制不佳,未能恒定保持37 ℃、在配制洗液、洗板等操作中,未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出现错误的操作、若纤维吸附现象的产生,导致洗板不干净、HIV抗体检测结果就会表现为假阳性,进而影响准确性。在加入显色液时,避光措施不到位,出现阳光直射的情况,容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12]。

3.4 风险防控 艾滋病初筛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血液样本质量、试剂选择以及试验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对于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了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需要尽量避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疏漏和差错。加强对风险因素的防控:首先,应该充分保障血液样本的质量。采集血液样本时,按照规范进行采血操作,避免血液样本受到污染。完成采血后,尽量立即送检。无法立即送检的情况下,需要在4 ℃的条件下保存。在运输血液样本时,应保持平稳,避免出现强烈的振荡而出现溶血。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保障血液样本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试剂应用的管理。根据试验的实际需要,选用相关试剂,并需要对试剂的保质期进行检查。按照规定要求,对试剂进行储存、运输[13]。使用试剂时,在室温条件下静置,恢复至室温后,再进行检测。针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需要严格进行监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娴熟规范的操作各种仪器和设备,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温度条件进行试验[14]。加强对试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前检查其运行状态,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避免故障问题的发生。在温育操作中,密切进行温度监测,保持恒温37 ℃。在避光条件下,加入显色液。减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操作失误,保障试验过程安全、顺利的完成,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HIV抗体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艾滋病确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便于及早进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的稳定,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HIV抗体的检测,为艾滋病的初筛提供可行性方法。我们需要考虑会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工作中,要求娴熟地采集、运输、离心、保存血样以避免溶血,保证血液样本质量、杜绝污染血样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合理选用试剂,进行规范化操作,正确地使用仪器,避免其中的疏漏和差错,进而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为艾滋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当然,根据国家检测HIV策略,为了不漏检HIV抗体阳性者,酶联免疫试剂必须有较高的敏感性,使试剂检测限度有一定的宽幅,这样HIV抗体初筛就会存在一定假阳性。所以,初筛阳性结果与确证阳性结果不相符并不存在矛盾性。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初筛试剂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免疫吸附疗法让风湿类患者绝处逢生
DPOAE序贯AABR筛查模式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的应用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西药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昆明某医院2010-2014 年HIV 抗体初筛检测人群情况分析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