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探析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17高祥秀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课表教务处管理人员

高祥秀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实施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课表编排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这也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排课管理模式,顺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潮流趋势。校院二级排课管理模式是指在校院两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基础上,公共课程由教务处和承担公共课程的学院共同协作完成,专业课程实行各学院为主、教务处为辅的二级排课机制[1]。

(一)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责任划分

二级排课管理模式中的第一级为教务处,教务处作为校级层面,统筹规划全校的课表编排工作,负责校历的制订、学期课表编排通知的拟定、教学任务的下发等,具体包括:合理分配各类教学资源、处理排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审核全校课表等。二级排课管理模式中的第二级为各学院,各学院作为院级层面,负责根据教务处发布的《关于签订××学年××学期教学任务、编排课表等工作》通知要求,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课表编排,并在课表编排初期对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开课情况、教师的授课课程以及独立实践课程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核查,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主动与教务处联系,以便统一协调处理,确保课表编排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为:各学院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相应学期开课计划,教务处根据开课计划下发教学任务书,各学院核对并签订教学任务,按行政班编排课程学时分配表,确保学时分配均匀、合理,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课程学期学时分配合理后进行课表编排,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资源有限,课表编排应遵循“全校性板块课程优先,公共课程次之,专业课程最后进行”的原则。课表初排后先由各学院检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并进行局部调整,再由教务处对全校课表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审核,最终生成全校课表。

二、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排课管理要体现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课表的编排应当遵循教育教学内在规律。课表编排人员在进行课表编排时,应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课程的授课时间应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可以交叉安排,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课程要错开编排,对于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专业课程优先安排在学生精力旺盛的上午时间段,而体育类、思政类等公共课程可安排在下午时间段进行。此外,在体育课后尽量不安排专业类课程,因为学生经过剧烈运动后再上专业课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实验实训类课程、独立实践课程一般需要四节连排,以免出现因实验或实训内容多,课堂时长不足而导致实验或实训任务完成不了的情况。

(二)整体性原则

排课管理要把握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高职院校在进行课表编排时应综合考虑教学资源、专业班级、课程特点、学生人数、师生负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整体编排要适当、均衡。2019 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每学年安排40 周教学活动,并要求合理安排学时[2]。因此,在编排课表时,要整体把握各专业各班级课程安排,控制周学时数在合理范围以内,避免出现周学时过多、过少的现象。此外,在课表编排上既要避免教师所授课程较为集中、教师过度劳累的情况,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确保师生相互配合,增强教师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实效性原则

排课管理要立足实效性。所谓实效性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课程的编排都需要切合实际,制订更实用、更有价值的课表。实效性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课务管理人员在课程编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的实际情况,始终将关心爱护教师和学生作为第一要义,使课表编排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达到最优化状态[3]。对任课教师来说,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有学术研讨、科研项目、进修培训等工作,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任职的任课教师,除此之外,个人或家庭原因也会导致上课时间受限,这就要求课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合理安排不同任课教师的授课时间。对学生而言,需要考虑课程的性质要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场地的方便性等因素,确保课程安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教学资源日益紧张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发展进程的加快,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2017—2021年这五年来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两倍,学生人数的激增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资源日益紧张。众所周知,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具有局限性,资源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教学场地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室、机房以及智慧教室等资源相对紧张,这种现状无疑加大了课表编排的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教务处和各学院课务管理人员现阶段应该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表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学生人数

(二)校院二级分工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

二级排课管理模式是在校院两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分工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的情况。由教务处牵头的公共课程,因涉及全校学生在课表编排上具有优先选择的权利,而以各学院为主的专业课程,要插空编排,这对于学时多、要求高的专业课来说无疑增加了排课的难度。以教务处牵头的公共课程和以学院为主导的专业课程编排各自独立,可又必须共享教学资源。如果校院两级在资源的分配上缺乏相互沟通,在排课管理过程中职责不清时,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和矛盾,进而影响课表编排的正常进行。

(三)课务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缺乏培训和指导

高职院校课务管理工作烦琐复杂,对课表编排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熟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执行计划、教学资源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师生情况等方面内容。高职院校的课务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同时还存在晋升空间狭窄、工作认同感低等特点,导致课务管理队伍流动性较强,难以形成经验丰富的课务管理人员[4]。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目前教务处和各学院课务管理人员都是接触此项工作的新人,课务管理工作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表编排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校院二级课务管理人员不仅资历尚浅,而且缺乏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排课工作的开展都是从之前的课务管理人员处学习来的经验,或者是一路摸爬滚打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缺少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四)课表编排及运行管理有待完善,缺乏制度支撑

高职院校在课表编排及运行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未严格按照制度实施。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实施使教务处权力下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学院课表编排的自主性,但如果缺乏制度支撑也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课表编排监控机制和课表运行监控机制,以督促各级排课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促进课表编排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排课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监督力。制度具体内容由教务处统筹规划,从总则、课表编排原则、课表编排管理、课表编排流程、课表编排考核、附则六方面展开,征求各学院意见后修改完善,报学校研究同意后发文并遵照执行。

四、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除教师、学生、课程外,还包括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并制约。每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影响整体的课表编排,因此提高高职院校课程编排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最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课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校级层面的课务管理人员需在每学期课表编排前及时掌握和更新全校教学资源总量,包括教室数量、实验实训室数量、机房以及其他设施设备数量等,并和各学院确认新学期学生人数及班级数量,根据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合理分配教室、实验实训室、机房等教学场所,避免有些学院在后期排专业课时出现教室冲突、乱用误用而导致教学场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院级层面的课务管理人员应该全面掌握本学院任课教师对教学场地的使用要求以及分配教室能容纳的学生数等具体内容,并根据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教学资源、课程特点、教室类型以及学生人数的匹配度达到最大化程度。此外,一些配备实训室或机房的学院可以增加合理利用的机会或者将场地借给其他有需要的学院使用,提高全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二)校院两级明确分工,加强合作与交流

校院二级排课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排课的部分权力下放至各学院,尤其是以学院为主导的专业课的编排,但这并不代表彻底移交工作,只是按照校院二级排课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课务工作,校院两级仍是统筹配合关系,仍需要客观地协调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明确各岗位职能分工,并加强学校和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避免校院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教务处和各学院课务管理人员在课表编排前要进行沟通,包括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机房、实验实训室等使用需求,外聘教师与兼课教师的上课需求,独立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等,尤其是整周实训类课程,要在公共课排课前做好规划工作。

(三)重视课务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指导

高职院校应重视课务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课务管理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增强课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稳定课务管理队伍的结构,进而促进课表编排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5]。此外,院校两级要加强对课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从学校层面来说,定期召开业务培训和研讨会,邀请富有经验的课务专家指导课务管理工作,提高课务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定期举办课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竞赛,现场解决排课时的常见问题,提高课务管理人员的实践水平;定期安排课务管理人员去其他高职院校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同类院校课表编排经验,提高课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通过集中培训、比赛和参观交流等多重举措提高课务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能力水平。从学院层面来说,各学院可以邀请本学院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课程主要负责人等指导协助课务管理人员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前后衔接,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优化和整合。

(四)建立健全课表编排及运行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

为了实现课表编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课表编制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和人性化,为了保障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合理使用和统一管理校内教室、实验实训场地等,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避免教学活动中发生时间、场地、教师等方面的冲突,需要建立健全课表编排及运行管理制度。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正在研究出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表编制管理规定(试行)》。该文件明确规定,课表编排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学校教务处承担过程监督、检查、批准、备案和宏观调控等职责;各教学单位负责具体课表编制、审核、确认及实施等职责。

在课表编排方面,遵循资源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利用、教师专业特长优先三个原则,相应学期开课计划必须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教学资源、专业班级、课程特点、学生人数、师生负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课表初排后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课表一旦确定,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所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在课表运行方面,建立完善的调课、代课、停课管理制度,运用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教师三个方面监控课表运行,确保任课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计划中设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实行的二级排课管理模式是符合当前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一种排课管理模式。通过校院两级课务管理人员分工合作、协同配合,最大化配置各类教学资源,重视课务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课表编排及运行管理制度。为了不断提高课表编排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注重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排课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课表教务处管理人员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如果我是校长
INNO EDU 创新教育大会
好处费
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经验略谈
学校教务处在推动学校变化方面的探索
各地区学生课表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