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导向的“导数及其应用”教学实施报告①
2022-12-17崔艳丽张瑞娟王洁琼
杨 波,崔艳丽,张瑞娟,王洁琼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不同的专业对数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将高等数学教学与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实现不同专业对数学教学的个性化需求[1],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高等数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价值有重要作用[2]。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导向,根据专业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夯实课程思政,是高职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3]。
本文通过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导数及其应用”教学模块教学实施报告,探讨如何以专业为导向开展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实践,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维一体目标。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数专融合重构课程内容
高等数学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开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获得后续专业学习和岗位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提升计算能力和建模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为指导,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紧扣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课程内容重构为极限与连续、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数据统计分析、数学软件与实训6个模块,共计32 个任务64 学时。其中,“导数及其应用”模块共6 个任务12 学时。根据专业特点创设了“汽车行驶速度、动力电池充电速度、雨刮器控制、安全行车、动力电池放电曲线、弯道行车”6 个任务情境(见文末图1)。
图1 教学内容设计图
(二)数据支撑探明学生学情
通过云班课平台和问卷星App,设置了21 个要素调查数据,对学生学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诊断性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中普招生占比55%多,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各类单招生45%,基础整体较差。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极限及其计算”,其中普招生高中时已对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的导数计算方法,但对导数的思想认识不深刻。
2.认知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整体薄弱,只有个别学生能力较强;40%的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薄弱,67%的学生了解数学建模,40%的学生能够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但是概括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有待提高。
3.学习特点
根据所罗门学习风格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在知识输入方面,有70%的学生属于视觉型学习者;在信息加工方面,有59.5%的学生属于活跃型学习者。
4.专业特性
由于专业特点,男生占比71%,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充分信心,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理论知识薄弱,思维严谨性不足,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意愿较强。
(三)对照课标构建三维目标
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模块的知识目标为理解导数、极值、最值和曲率概念,掌握导数基本计算及其在生活和专业中的应用;能力目标为具有将数学概念生活化、生活概念数学化的“双向翻译”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化数学建模能力;素质目标为养成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以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四)多措并举优化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策略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学生分层分组、教师教学团队、学生数学建模社团的组建等方面确定了教学组织策略。
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结合专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适时进行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同研讨组建教学团队,促进数学与专业深度融合;数学建模社团:组建数学建模社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模式策略
以“专业提兴趣,兴趣促探索,探索强能力,能力铸素养,素养促发展”为教学主线。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情实际,确定了“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和“创情境、析原理、探方法、享结果、强能力、能应用”的“三段六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2)。
图2 “三段六步”教学实施图
3.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策略
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信息化辅助教学、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利用云班课组织教学活动、采集过程性评价数据;依托中国大学MOOC、中国知网、行业品牌官网等网络资源,收集丰富专业素材和典型案例;通过Wolfram、Matlab、几何画板等软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利用问卷星、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的精准化、个性化。
4.学习评价策略
以学生、教师作为多元评价主体,依据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的全过程表现,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设置了21 个要素进行多维评价,运用云班课的大数据平台,全面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构建多元、多维、科学的评价体系(见文末图3)。
图3 多元多维科学评价体系
5.思政育人策略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心选择思政载体,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突出数学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从数学层面,带领学生领略数学文化,开展数学探究,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从专业层面,介绍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的迅速崛起,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科教兴国、技能强国的远大抱负,引导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通过将专业情境中的案例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二、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模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按照“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实施三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情境、析原理、探方法、享结果、强能力、能应用”六步教学模式。
1.课前自学
教师利用云班课平台发布学习任务,组织平台互动,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完成平台自测任务,参与平台互动。
2.课中导学
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点评指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自评互评。
采用“创情境、析原理、探方法、享结果、强能力、能应用”六步教学。(1)创情境。教师通过视频动画、图文资料创设“行车速度”“汽车电池充电”“雨刮器控制系统”“车流量控制”“汽车电池放电”“弯道行车”等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析原理。针对问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其内在原理。(3)探方法。在探究原理过程中概括分析,抽象出数学概念并进一步探索新概念使用的步骤和方法。(4)享结果。及时对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分享,使学生在互评共享中加深认识,深化理解。(5)强能力。围绕新知拓展应用,巩固概念和方法,提高知识迁移能力。(6)能应用。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应用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专业问题,提升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学
教师在云班课发布课后拓展任务,并在云班课平台线上答疑解惑;学生探索拓展任务,完成任务与测评。
4.教学重难点突破
针对教学重点,实行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云班课平台和中国大学 MOOC 等网络资源,借助 Matlab、Wolfram、几何画板等软件,采用动画视频、游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计算过程程序化,增强知识趣味性,促进知识内化。
针对教学难点,从专业实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实验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利用Wolfram 软件进行图像演示验证和计算,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理解。
5.多元多维科学评价
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将学生、教师、平台纳入评价主体,学习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
6.课程思政实施
对教学中的主要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归纳提炼所对应的科学精神、人生哲理,揭示数学课程的价值塑造作用;结合教学中的专业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三、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通过创设专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兴趣;全过程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
通过对12 课时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检测考核,除“曲率在专业中的应用”达成度87%外,其余重难点通过率、达成度都在90%以上,效果较好。
(三)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1.知识目标有效达成
单元测试成绩显示,2 人完全掌握全部知识,85 分以上达到33%,平均成绩为78.8 分,及格率为91.6%;和2020 级成绩对比,学生平均成绩提高5.4 分,知识目标有效达成。
2.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使用信息化辅助手段(Wolfram、Matlab),学生在掌握函数求导、极值最值计算以及函数凸凹性的判断中,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将专业问题融于教学,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合作与创新能力。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人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利用所学知识较好地解决了“蓄电池剩余放电时间的分析”问题,提高了应用能力。
3.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云班课数据表明,学生在完成6 个教学任务后的增值画像、导数及其应用教学模块的增值画像在各维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专业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受到专业课教师高度认可;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以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
四、特色与创新
(一)创设专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紧扣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创设情境,促进导数概念、计算与应用专业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了数学服务于专业学习、专业应用的方法,促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借助云班课平台及时互动的优势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实现了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通过数学软件、微视频、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手段,体现学生认知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方法破解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化辅助手段促进了多元、多维、科学评价,为教学诊断改进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从专业与数学两方面融入思政元素,突出了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聚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职业素养、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安全意识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五、反思与改进
(一)不断充实完善案例,持续推进数学与专业融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与专业情境融合的案例数量不足,需要进一步征询专业课程教师意见,继续挖掘专业案例,丰富内容、增加数量。
(二)不断细化个性化评价维度,进一步完善全过程评价
主要依据云班课数据进行学生个体评价,评价维度的设定还不全面,尤其是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还不深入。需要以云班课评价为主,不断细化个性化评价的维度,完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六、结语
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创设专业任务情境,融入思政元素;运用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的方法破解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合理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多元多维科学评价体系,都是教学中需要统筹考虑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