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与李清照诗歌的比较研究
2022-12-17王玉霞
◎王玉霞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鱼玄机是唐代的女诗人,传下来的诗作约有50首,其诗歌作品声调优美,韵律雅致,明代钟惺称赞道“玄机盖才媛中之诗圣也”[1]116;李清照作为宋代有名的词人,在诗歌方面也颇有造诣,流传下来的约有18首完整的诗作以及残句15则。二人的诗歌作品,虽有相同点,但其相异点也有很多,二人诗歌作品在意象的选择、典故的运用、感情的抒发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究其原因,这与二人的出身以及所处的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意象的选择
意象是诗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透过意象往往能表达或暗示诗人某种时刻的某种情感,可以说意象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诗人的诗歌风格。纵观鱼玄机和李清照为数不多的诗歌作品,可以看出二人在意象的选择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明亮、张扬是鱼玄机诗作意象的底色。鱼玄机作为晚唐的女诗人,其开放的行事作风尚保留着盛唐的余韵,其诗歌作品中意象的选用很能代表诗人的这种品质,夭桃、杨柳等带有明显开放意蕴的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如“曾睹夭桃想玉姿,带风杨柳认蛾眉”(《代人悼亡》)代人悼亡,虽然并非悼念自己的亲人,却也表达了“不堪吟苦寂寥时”的无限悲伤,“夭桃”一词的选择,暗示了诗人此时寂寥的心情;“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寓言》)以灼灼红桃、摇摇碧柳倾诉了诗人“得作双成”的愿望,“红桃”一语的运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明亮感情的渲染;尤其是诗人幼年时期所作的“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两句,暗示性非常强烈:当江边柳树已老,根部腐烂,附近的鱼儿就来此避难;枝垂的柳枝就像诗人伸出的双手,双目企盼地牵扯着客人的角衣,结果依然无济于事留不住将要远行之人的客舟。这样的意蕴让鱼玄机的父亲隐约感到不安,传言鱼玄机的父亲听到她的这两句诗便决定将她送入道观修心养性,然而诗人依然没能逃脱悲剧性的命运。后来她与几个男性的纠缠似乎还是印证了当初的诗句: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鲜,已经成了他们的暂寄处,她的一生仿佛一个旅店,过往的行客们匆匆来了又匆匆地离去,她曾像江边柳枝一样系住了客丹,然而那只是暂时的,客舟终将要远行,不带一丝的留恋。可是,命运给予的挫折打不倒诗人,诗人的生命依旧充满着明亮、张扬的个人色彩,“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无价宝”与“有情郎”诗人选择了后者,这是其对爱情的无比渴望;“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雨夜的欢席,别后的登楼,这是其对情人的深深思念;“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迎李近仁员外》),拜灯花后喜鹊欢叫,这是其听闻情人到来时的欢悦。无价宝、雨夜、喜鹊、灯花等意象无不显示着诗人对爱情、对爱人热烈明媚的渴望。这样的意象在诗人的诗歌作品中还有很多,可以说,无论是热烈的桃花,还是凄冷的雨夜到了鱼玄机的笔下都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张扬,诗人以一以贯之的张扬风格彰显了她热情大胆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世俗女子敢于追求爱情的决绝与勇气。
开阔、悲壮是李清照诗作意象的底色。李清照生于宋代,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词工诗、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一位难得的全才,其诗作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却也可以窥见诗人的某些思想。与词作婉约风格相比,李清照作诗,喜欢选用一些悲壮的意象,在诗人看来,只有悲壮的意象方可表达其深沉的爱国思想。如诗人笔下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有着“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开阔气势,令人神往;笔下的钓台,隐含着“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的唯利是图之辈所无法体会的开阔情怀;《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中诗人则通过勤政楼、中兴碑等意象的运用,以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诫,表现了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江城雄浑,是诗人关照现实后的担忧;钓台傲然,彰显诗人追求不屈人格的执着;勤政楼充满王者之气,展现诗人对理想国君的渴求之心。这些意象是开阔的,然而开阔的背后是悲壮。楼阁的千古、水国的阔大、钓台的雅韵、扁舟的淡泊,等等,皆是诗人内心情怀的照射,因为诗人身处两宋之交,饱受战争之苦,所以诗作中也往往隐含着国破家亡的悲壮,也往往在开阔意象的渲染下透露着悲悯的情怀。可以说,李清照传下来的诗歌作品虽然很少,但透过这些诗歌中选用的意象,人们好像看到了一个有别于婉约词风的李清照,在诗歌的世界中,她不再是委婉含蓄地吐露心声,而是大胆豪放地畅想未来。
二、典故的运用
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典故因其字少意丰的特点而颇受诗人的喜爱。鱼玄机和李清照在诗歌创作中也颇喜欢运用典故,然而二者对典故的选择却截然不同。
鱼玄机用典多与爱情相关。鱼玄机用典水平高超,在其现存的50首诗歌中,用典多达15处,李素萍评价鱼玄机用典“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2]“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连着用了战国时期宋玉、魏晋时期王昌两个典故。宋玉在其作品《登徒子好色赋》中描述了东家之女因爱慕而登墙窥视自己三年之事,鱼玄机在此暗自比喻东家女,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爱情的向往。王昌是魏晋时期的一位美男子,鱼玄机在此暗喻抛弃自己的李亿。诗人短短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鲜明态度:自己姻缘自有时,不必去怨恨负义薄情之人。“云出无心肯再归”(《送别》)一句,则是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鸟儿飞倦了还知道回来,鱼玄机在此暗指李亿薄情寡义一去不返,自己的爱情终究错付了人。“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也是接连用的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元稹《莺莺传》和《列异传》:“登垣意”化用《莺莺传》中的“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意思是登上墙跳墙表达爱意;“望夫石”则是《列异传》中“丈夫远征,妻子送行立望而形化为石”的故事。此首诗据说是鱼玄机写给左名场的,在此含蓄地诉说了自己对左名场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中还运用了潇湘二妃、牛郎织女的典故,由此可见,鱼玄机在用典时,多选择具有爱情意蕴之典,这与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是一脉相通。
李清照用典则多与历史相关。《咏史》中诗人连用了两个典故:“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借此隐含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深深的爱国之情。《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用了“项羽兵败自杀不肯过江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楚霸王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的钦佩,同时也隐现了诗人对宋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深切痛恨。残句“南游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中的“易水寒”使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的典故,江南气候温暖尚且害怕江南的水冷,那么收复北方中原故地的时候还不知道会怎么害怕北方的寒冷气候呢,该句创作年代大概在建炎二年到建炎三年之间,诗人在此讽刺了高宗等人苟安求活、畏敌如虎的恶劣行为。当然,李清照用典时,也并非都直接与历史事件相关,但仔细体会,仍然与历史有关系。如《钓台》中的“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引用严子陵过钓台的典故,突出表现了严子陵淡泊不仕的情操,严子陵是历史上的高雅名士,诗人透过严子陵的典故,突出的是对当权者败坏行径的谴责; 《上韩公枢密二首·其二》中“长乱何须在屡盟” 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巧言》篇:“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这里虽未指出明确的朝代,但历史上会盟讲和的事件桩桩件件,这是诗人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的一次逆耳忠言的劝谏,勇气的背后是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感情的抒发
诗言志,不同的诗人笔下所传达的“志”又是不同的。鱼玄机和李清照,虽然同为女诗人,但二人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却是不同的。
李清照诗作表达的感情多为国家层面的大爱,是深沉的爱国之情。纵观其传下来的18首诗歌作品以及15则残句,或明或暗的表现爱国之情的占了大半。《上韩公枢密二首》以逆耳的忠言冒险向当权者进言,背后是强烈爱国情感的驱遣;《题八咏楼》写尽此楼的风流倜傥,言外之意是讥讽割地求和的当权者的卑鄙行为,骨子里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心;即便是《偶成》这类格调轻缓的作品,追叙十五年前的赏花乐事之际,抒发的是“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物是人非的幻灭感,而造成这种幻灭的则是战争,因此诗人痛恨战争,字里行间流动的是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爱国之情。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她的诗歌却是豪放的,她以大气的文字倾诉对国家的担忧、对当权者的鞭笞以及对百姓的同情,其代表性的《夏日绝句》最能体现她这样的情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短短十个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投降逃跑的恶劣行径的鞭笞。爱国主义是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主题,诗人爱国主义的珍贵之处在于她以女子之身勇敢地向统治者发起挑战,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鱼玄机诗作传达的更多的是个人层面的小爱,是细腻的个人情怀。她的诗歌纯情率真,大胆泼辣,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情世界,从她的诗作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世俗女性渴望爱与被爱的强烈欲望。鱼玄机悲剧的一生与温庭筠、李亿、酷似李亿的左名场、富商李近仁等几个男人脱不了干系,她在诗作中酣畅淋漓地诉说了她对情人的小女儿心思。《寄飞卿》《冬夜寄温飞卿》等作品是诗人对温庭筠的心声,尤其是后者此诗人向温庭筠吐露心声,表明自身“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的无归宿感。《春情寄子安》 《寄子安》 《情书(一作书情寄李子安)》《江陵愁望寄子安》等传达了诗人对李亿的思念,《江陵愁望寄子安》尤其吐露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李亿的思念之情,后两句更是直白地写出了诗人“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相思情。《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中“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则寄托了诗人对左名场的持久怀念。《迎李近仁员外》中“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两句将李近仁比喻成西晋美男子潘岳,诗人对情人到来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鱼玄机诗作中如此大胆地表现自己内心强烈的爱情观 ,这在中国古代诗坛上是极为罕见的,因此也受到了一些封建卫道士的仇视,宋代陈振孙怒斥鱼玄机“有司不禁,乱礼法败风俗之尤者”[1]114;明代胡震亨批“鱼最淫荡”[1]117;清代黄周星则说鱼玄机“诱人犯法”[1]117。诗人有情,心中无畏,鱼玄机之所以能在诗人辈出的唐代占有一席之地,或许与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歌颂有关。
四、二者不同之原因
鱼玄机和李清照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诗作却如此不同,这和二人的身世、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鱼玄机出身于落拓家庭,其父虽饱读诗书却未得功名,便将心血寄托在鱼玄机身上,对其进行栽培。鱼玄机五岁能诵诗数百首,七岁作诗文,十一二岁在长安文人中传送开来,唐代的皇甫枚对其诗作评价极高:“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3],可见其才学名声之大。其父死后,与母亲居于娼妓密集的平康里,后又进入到道观,期间与温庭筠、李亿、左名场、李近仁等多有感情纠葛,最终因为争风吃醋杀了自己的婢女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她短暂的一生以父亲的死亡为分水岭,前期的诗作还带有青春少女的纯真,如“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题隐雾亭》)二句,尚保留着年少的烂漫;后定居于混乱的平康里,所处的环境以及所交往的人士对其创作以及人生观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她后期的诗作,无论是送别诗如《送别》、闺怨诗如《闺怨》还是赠答诗如《赠邻女》,都明显展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枷锁追求自由爱情的强烈愿望。当然,鱼玄机身处唐王朝晚期,受唐王朝开放风气的冲击,社会的爱情观、婚姻观对其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诗人的人生观反映于作品,促使诗人写下了如此开放热烈的诗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出生于北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使其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良好文学基础。后又嫁给门当户对的赵明诚,夫妻二人喜好相似,观念切合,过了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书香门第的熏陶,美满爱情的浸染,使得诗人的作品呈现出清丽的风格,如残句“水晶山枕象牙床”“行人舞袖拂梨花”等;后来丈夫出外赴任,金兵入据中原,诗人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赵明诚病故,诗人境遇更加困顿孤苦。国家战乱,诗人一路南行,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亲眼看见了当权者不战而逃的卑劣行径,女子之身心有抱负无法上阵杀敌,便只得将深沉的爱国情思灌注于诗中,借以表达诗人喷薄的内心世界。《夏日绝句》雄健、《题八咏楼》壮阔、《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高亢,李清照以文字的形式传达了深藏于心的悲悯,书写了不可遏制的情感。正因为文字背后不息的爱国之情,她被称为“女作家中唯一一位卓然杰立于男作家群中而毫不逊色的女作家”[4]。
五、结语
诗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通过二人诗作不同的分析,人们看到鱼玄机与李清照因出身和时代环境所限,在诗作中选择了不同的意象、运用了不同的典故,抒发了不同的感情。意象方面鱼玄机以张扬为底色,李清照用悲壮来高歌;用典层面鱼玄机倾向于爱情内涵的典故,李清照更偏爱历史内涵的典故;感情方面鱼玄机着眼于世俗女子的情爱世界,李清照立足于国家兴亡的爱国情怀。虽有不同,但她们均以诗为武器,用满腔的热忱为人们高唱了一曲女性追求自由爱情、关心国家前途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