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视域下校企评三元育人体系构建

2022-12-17薛晨杰王召义凌洁刘超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职业院校

薛晨杰,王召义,凌洁,刘超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使得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这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职业院校为地方企业精准供给技能型人才。但很多院校在校企双元育人上仍存在合作深度不足、模式落后、机制式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X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评价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融合在一起,以企业评价为方向,通过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集中三方力量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开展“三教”改革及“岗赛课证融通”等实现三元育人体系的建立,在理论及实践上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校企双元育人问题分析

当前较为常见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包括“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等,都增强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施,提升了培训评价组织的社会地位,其承担的人才培养职责也愈加重要。但是,当前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破解。

(一)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紧密性不足

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项目纽带合作关系,企业在合作中积极性不高、功利性较强,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不对称,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合作内容集中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和企业见习环节,企业主要在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参与,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较少且合作形式单一;同时,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模拟经验,实习岗位基本集中在“基础性岗位”,与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

(二)产教融合效果失衡、质量不稳定

高职院校构建起双元育人平台,以保障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借助合作方的信息资源来扩大知名度,本质目的是为了保障办学规模,而不是教育本位的“人才培养需要”〔1〕。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缺乏参与权和话语权,导致“产”和“教”不能有效融合,严重影响着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另外,育人规模与育人质量不统一,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大部分不能留在当地就业,要么就是不能达到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足。

(三)人才考核标准模糊、需求不匹配

我国校企双方在人才共育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但是因为合作方式的局限,对在校生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期末测试及平时表现为主,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践能力。针对“工学结合”培养的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工作状况诊断不够科学,导致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很多学生到企业后仍然需要接受大量的岗前培训,无法快速上岗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校企评三元育人内在价值

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结合多方需求的基础上,负责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展信息平台构建、师资培训、考核发证等工作。企业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并协同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能最终实现职业学院和企业行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校企评三元育人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职业教育改革

要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紧密结合校企双方的实际需求,而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或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可以对双方的需求进行论证,有效推动职业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要求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职业院校在师资配置、教材选择、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习实训等方面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机衔接。社会评价组织对政行企校的需求了解非常深刻,在企业实践、专业技术等方面具备专业力量,能够为产教融合发挥连接作用,并为人才培养提供客观评价。院校、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共研项目、共制标准、共育人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实现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侧和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侧相向而行的良好效果。

(二)扩大就业创业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对扩大就业创业有着重要意义。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或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及学校培养人才现状的需求上,进行考核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引导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结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同心协力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和吻合度;另一方面推动学生积极考取与自己核心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技术更精、水平更高、技能更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支撑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或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一般深耕行业多年,积累了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得到政府及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和认可,由其辅助育人体系的构建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提升产教融合效率,从而解决人才供给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基于1+X证书制度构建校企评三元育人体系

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要求,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双循环”发展,为社会输送更适合的高素质高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学校:统筹调配资源和教学团队建设

1+X书证融通工作应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同步、融合进行。试点专业应与培训评价组织、龙头企业等合作开发优质信息化资源、培育创新性教学团队,探索开展多样化、多元化的合作,提升专业教学与培训的质量和水平〔2〕。针对教师团队改革,首先,应该对专任教师进行职业规范的培训,不管是通过教师工作站进修还是评价组织机构的证书考核培训,都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证书标准及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再者,优化“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即来自行业企业专家、社会评价组织机构专家及校内专任教师的队伍,能够根据1+X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等。可探索创建“三师型”工作室,承担1+X培训考核、教师技能培训、企业项目研发、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竞赛培训等工作。针对教材改革,应该组织行业企业、专任教师、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等共同参与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的编写,提高教材的职业真实性、可行性、应用性和吸引力〔3〕。针对教法改革,应该在传统课堂教学外,纳入模拟实训软件、岗位实践等,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成果为导向、岗位为基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围绕1+X证书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1”和“X”、岗位技能及课程设置。培养学生适配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将专业(群)课程进行重组,融入岗位职责、行业标准等,实现职业道德及技能双提升、学习及工作过程齐掌握。在课程设计中嵌入1+X证书标准,确保学生受到的教育与市场不脱节;同时采取一系列举措保证课程的具体实施〔4〕,如通过课程置换、内容强化、内容补充等方法将1+X证书完全融合于专业(群)课程体系。“X”证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及高级)中会体现对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及知识要求等,需要与现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学习目标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研究确定培养学生及测评学习结果的方式方法〔3〕。学校、二级学院在进行1+X证书试点规划时,应系统考虑现有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就业需求、学生期望等因素,确定在一个或多个专业中试点实施同一个“X”证书,同时还应升级改造原有专业课程配置,使之具备多接口和多元服务的功能。

(二)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及育人平台的构建同样需要校企评三方合力运作、创新模式。一方面,学校要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梳理证书考核内容及岗位技能需求,在相关专业引入基础技能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企业实践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多层渐进循环”实践教学体系〔5〕。只有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企业师资团队,才能保证学生结合实训模拟软件及实践操作,强化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另一方面,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在相关课程、课程实训、技能证书等方面持续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效果数据,形成科学、良性循环的学生培养模式和质量管理方式,建立起政府、社会、高校、学生之间多频互动的联动机制。

职业院校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新型优质教材,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探讨实施符合“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评价,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职业院校要推动教师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使用翻转课堂和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就业中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

(三)评价组织:构建多元化培养和评价体系

“1+X”证书制度集合学校、企业及培训评价组织的设计及需求,共同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更贴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企业、社会评价组织机构应作为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的专业(群)建设质量、教学组织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环节的评价和监督过程,如有必要,应聘请评价组织机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毕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测评〔6〕。另一方面,评价组织机构、行业企业代表应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案等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构建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在1+X证书制度模式下,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制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合作共赢。岗位素质的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技能竞赛的指导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新与深入研判,并在1+X证书制度下与企业、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共同努力实现〔7〕。岗位素质由社会评价组织机构与企业共同发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与1+X证书标准对接,在取证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比赛包括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等,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赛促学。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也是行业领域技术技能平台研发的主体,同时承办一系列相关赛事,可以实现赛证的融通。1+X证书,是执业能力的证明,更是学生将来就业与发展提升的必备条件,在制定教学大纲、设计课程体系时可结合职业证书考试的内容,通过“以证代考”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政府:优化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

职业教育治理是政府、学校、企业、评价组织和公众等重要主体之间围绕职业教育供给进行的资源、权力和利益运行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关系。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其供给主体、责任主体和治理主体是由政府、学校、企业和评价组织等构成的“多元化”的主体。国家出台和实施1+X证书制度,旨在构建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资历框架体系,一方面有效解决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定位难题,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由此可见,政府政策的导向在校企评三元育人体系的构建上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政府应在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励,促进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学校、企业、评价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各职业等级证书选择最优的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纳入最具发言权的用人单位,集合更多的职业院校,满足受教育者的利益诉求,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第三,在资金扶持上进行引导,通过专项补助、长期贷款等形式支持企业增加在职业教育资金上的投入,通过资金补贴、专项奖励等形式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创新、评价组织机构进行技术软件研发与服务。第四,保障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应用型大学的试点,为职业教育和就业准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保证〔5〕。

四、总结与展望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展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集中行业企业、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院校三方力量,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可以从优化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统筹调配资源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起基于1+X证书制度的校企评三元育人体系。

当前我国资历框架尚未完全建成,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等方面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夯实1+X证书制度系统构建的基础,实现学分的互换,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同时,应尽快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规范的制定,对1+X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储存,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化。另外,职业院校除了协同企业及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满足校内部分学生的考证需求外,还应该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自行开发技能等级证书,对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学历、积累学分;同时,再利用高职扩招,对以学历获取为主要目的的重点人群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从而为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WJCI 收录证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收录证书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