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

2022-12-17张敏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双师

张敏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 433000)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由此拉开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序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明确“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2〕这一基本界定基础上,细化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与素质提升途径,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截至目前,全国拥有“双师型”教师45.56万人,其中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仅39.70%。〔3〕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全体职教教师的比重要超过50%。在此目标导向背景下,结合“双高计划”,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对于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要求

(一)教育教学能力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虽然区别于传统理论型教师,但其“教书育人”的本质内涵并未改变,“教书+育人+教研”仍是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构成。从教书层面来看,“双师型”教师并非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立足书本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开展应用型教学。〔4〕“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执教”的基本资质,以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为基础,将脑中所学和书中所写传递给学生,以此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师资格证书以及相应的教师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是“教书”能力的体现。从育人层面来看,则需要“双师型”教师将不同的知识与经验有效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职业人才培育的终极目标。育人层面一方面包括对育人工具与育人手段的掌握,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以及科学的教学评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另一方面,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双师型”教师在培育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不断根据行业经济与专业技术的发展,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平,将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穿插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教研层面来看,“双师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与专业技术领域有所成就,无论是教育教学上的手段更新、模式突破,还是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突破、技术创新,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要求。

(二)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与专业实践能力密切关联,它影响着“双高计划”的推进与落实。“双师型”教师着力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根据所授专业的行业发展要求动态地调整应用技能,以满足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关键组成。〔5〕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知识传授,还要能够正确地示范专业领域内的实践操作和技术技能,以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专业实践能力既是“双师型”教师的灵魂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一方面,“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承担起技术应用技能培养的重任,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够将掌握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与实训指导,并准确地传输给学生,同时在横跨企业与学校过程中承载起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调查、行业比对、职业发展与产业岗位群分析,熟悉行业技术、了解生产工艺,以此调整所授课程的专业技术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技能内容,从而参与到专业教学的开发和改造过程,推进师生双方技能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导向,“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的能力体现,也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具备相当水平的沟通交流能力。“双师型”教师在打造高水平高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沟通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悉数传授给学生,还要求具备较高水平的沟通交流能力,要经得起“家长的诘问”“上级的责问”“行业的拷问”,保障教师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要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承载的是工学结合的育人工作与校企合作的办学工作,不仅要参与学生的校园实训活动,还要投入到学生的企业实习工作中去,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够有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需求的有效衔接,促进社会资源与机构职能的优化配置。最后,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孵化能力。“双师型”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并且拥有一定的企业资源,在科研工作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双师型”教师应凭借自身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广泛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发,孕育新产品、新技术及新工艺,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双高计划”下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大批“双师型”教师做支撑。虽然当前我国各省市“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但是,围绕“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认定标准又大同小异,尤其是在当前《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制度下,“双师型”教师认定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教师职称与技术职位为基础的认定标准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证以教师职称与技术职位为基础,从而实现职业属性与专业属性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在这类认定中,教师职称是对教师的资格条件、职称条件与职业技术水平的综合考察,在满足学历的条件下进行的“初级、中级、高级”评定。虽然《方案》规定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但是整体上仍应坚持基本的学历底线,如高职本科教师应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职专科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学历考查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职位认定,对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行业特许资格(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参与案例、实施项目认定,建立“证书+专业实践经历”的技术职位认定标准。例如江西省便对“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等级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提出了不同的条件,将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纳入到教师职称认证条件中,并提出“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且在高职院校连续任教1年以上”等破格认证条件。

(二)以专业水平与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认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中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也应建立以专业水平与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认定标准。专业水平考察的是“双师型”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建树与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专业技术前沿的了解程度以及人才培养的把控度有较高的要求。专业水平认定很大程度上抛弃了“唯证书”主义,将教师的专业技能放到了第一位。而知识结构考察的是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是专业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叠加。知识结构包括了专业方向、理论构成、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拓展水平等,是基于精湛的专业水平基础上,对“双师型”教师能否将专业技术传递到教育教学过程的评定。例如福建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在专业水平方面需要“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执业资格(或行业特许证)”,并获得职业教育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知识结构上要“至少能承担一门专业课教学工作”等。

(三)以实践经验为重点的认定标准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需要通过实践参与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建立常态化的教师认定机制中产生了以实践经验为重点的认定标准。《方案》规定,“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6〕,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认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度。实践经验包括“双师型”教师认定的专业实践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专业实践体现在教师在企工作时限与技术研发水平,如教育科研项目、专利申请、成果应用等;而教学实践考虑的是有无教学工作经验,如教学经验、带队实习经验等,主要是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认定评价。以实践经验为重点的认定标准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成果论”。根据专业贡献度来认定“双师型”教师,与以专业水平与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认定标准殊途同归。例如,吉林省“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便重点考察主体的行业经验,包括但不仅限于省教育厅的技能竞赛、专业技术岗位5年以上工作经历等相关条件。

(四)以职业道德与教师素养为重点的认定标准

职业道德与教师素养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重点内容。职业道德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从准入认定强化职业道德与教师素养认定极为关键。职业道德是“双师型”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必备道德品质,是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包括爱岗敬业、政治素养、职业操守等。职业道德决定了“双师型”教师以何种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投入到双高计划建设中去;教师素养则是对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等内容的认定,基本涵盖了“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全部内容。例如,广西“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认定条件便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并将精益求精、以德为先等时代精神纳入认定工作中。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一)健全“双师型”教师职称评价体系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要“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7〕近年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对此,高职院校一是要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双师型”教师职称评价的相关政策,立足客观实际,结合自身资金经费、文化积累、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等情况,合理地制定与完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二是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将参加技能竞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取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企业任职经历等补充列入认定条件中,建立本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的初步筛选体系;三是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结合本校特色专业,做好长远规划与战略布局,进行“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孕育培养,鼓励教师努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等,尤其是将青年骨干教师、行业领头人等纳入到“双师型”教师的重点培养人才库,为以上群体增加各项职称与技能的考评机会。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提升路径

“双高计划”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双师型”教师作为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教育部的政策引领下,积极参与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的制定,不断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提升路径。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与知识结构的认定,制定相关标准作为人才引进的要求,提升新入职教师“双师型”认定成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人才对专业前沿技术与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上下功夫,通过人才引进的高屋建瓴,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赢得先机;另一方面,针对已经进入高职院校的人才,需要健全其专业水平的提升路径,通过完善的保障机制,如激励制度、经费划拨制度,组织进修培训、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下企业实践锻炼、主持教学改革、参与科研推广,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科研项目的参与度。〔8〕同时注重与校外机构在专业技术与项目开发上的合作,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与知识结构的优化创造契机,批量培养专业水平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实践平台建设

实践经验是当前“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实践平台的打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首先,合理利用当前的校企合作平台,将教师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重点关注教师感兴趣的培养培训课程、教学课程开发、动手实操、技术成果转化,努力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丰富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路径,推动其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其次,优化提升教师发展中心的课程体系,聚焦1+X证书制度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全员培训,以人才培养的1+X证书制度和工学结合为契机,提升专业教师在人才技能培育中的实践能力,助力于教师满足“必须每年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至少1个月”的基本条件。最后,打造并建立集政、校、企、研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综合性实践平台,〔9〕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契机,推进教师科研项目、专利申请、成果应用的转化,促进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满足“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

(四)加强提升“双师型”教师道德素养

教师师德素养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需要全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道德素养提升。一是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师德教育课程开展和职业道德规范落实等来提升“双师型”教师道德素养;二是以“双师型”教师师德认定标准为准线,将良好师德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优秀教师评比、师德宣讲、精神报告、榜样展示等形式,孕育良好的师德风尚,营造浓厚的师德氛围;三是加强师德监督与考核,突出对“双师型”教师的思想政治审查与道德观点考核,在教学督导、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环节建立考核协同联动机制,把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素养高低作为院校教师的基本准绳。此外,应加大败坏师德教师的惩处力度,健全信访申诉、校长信箱、法律事务受理机制,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为“双师型”教师道德素养提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双师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