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个维度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1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乐骁梁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乐骁梁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概况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遴选,并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其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系)代表入选试点单位,率先在同类型院校中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为做好新时代“三全育人”相关工作,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研究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学懂悟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间的内在逻辑,同时结合各校育人特色,陆续制定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三全育人”工作等实施方案并推进落实,有效促进全员育人自觉性不足、全过程育人契合度不高、全方位育人协调性不够等问题的解决,切实推动高职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工作进展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建校办学逾70载,先后培养出近20万名优秀校友,被誉为“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充分认识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为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学校制定出台“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育人资源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明确指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指标任务,层层压实建设单位责任,定期检查建设推进情况,切实推进“全主体链”协同育人,“全成长链”贯通育人,“全资源链”融通育人,形成育人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三、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四个维度

为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统筹校内外各领域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扫除盲区、清除断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在“三全育人”的高度、广度、深度和效度四个维度上下功夫、出实招,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具备“海涵地负 德诚志远”海院品质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提升高度。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形成了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改革的机制。近年来,学校领导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主动精心备课,纷纷走进课堂,围绕《在重温党的百年历史中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等主题,通过鲜活的事例、严谨的逻辑、通俗的语言与青年学生们互动交流、同频共振,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思政课,也为教师代表奉献了一堂堂高水平的示范课,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有效推动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课程育人体系的建设。

学校制定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形成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一个班级的常态化机制,有效促进领导干部进班级、进宿舍、进教室,切实对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做到关心关爱。发挥干部队伍关键少数作用,引领带动全校党员教师广泛开展与“三困学生”结对帮扶等特色活动。学校坚持发挥党委中心线、二级党组织中场线、基层党组织生命线作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陆续出台《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等制度,明确提出全体教职工须发挥“五个师表作用”,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重点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提升适岗育人能力。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路人、开路人,推进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必要举措。根据“立德树人”重点任务清单,结合实际情况,高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并择优录用,同时将校内部分涉及学生工作的干部岗位调整为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强化学生工作一线干部队伍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并选派优秀党员教师下沉一线担任辅导员,有效推进辅导员队伍配优配强。

(二)拓宽广度。2020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斗争中取得重大阶段性战略成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校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在应对这场“大考”中表现出来的制度优势和中华民族在这场斗争中彰显出来的伟大精神是最为生动的思政教材,有必要面向广大学生上好这场思政大课。在学生全面返校复学之际,学校面向8000余名学生,以“不辱时代使命 不懈追梦圆梦”为主题,举行了规模浩大、极具意义的开学第一课。在这场思政大课上,学校领导首先作主题演讲,深刻阐释了举行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意义,系统解读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随后教师代表先后作集体授课,分别结合国内外见闻,对比论证并呈现了海归教师对制度自信的切身体会,介绍了“凡人英雄们”在学校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守护广大师生平安的事迹,讲述了如何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充分利用线上课堂做好学生思想引路人的历程;优秀学生代表则分享各自参与应对地方公共卫生事件的点滴故事,激发了在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强化了学生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使命担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学校建校70周年。为更好展现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首创性地将百年党史联合党课融入庆祝大会中,以“红船精神耀百年 启航七秩赴深蓝”为主题,各二级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以讲述人身份,分别以《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为题,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擎起思想明灯,不断带领中华儿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在师生们的脑海中,有效激发了在场600余名党员师生和线上观看直播的12000余名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坚定了师生拥护党的领导、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

此外,学校成立了职称评审领导小组,持续优化职称评审办法,将教职工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学生工作经历纳入职称评审必备条件之一,提高教职工加入育人队伍的工作热情,切实推进落实全员育人,引导教职工在言传身教中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挖掘深度。学校的前身系南京海员训练班,由原国民党招商局“海辽”号等18艘起义海轮组建,蕴涵着一段起义商船红色记忆的故事,是学校红色基因和“海辽精神”的起源。为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校史,学校深度挖掘校史资源,实地拜访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建设了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史馆。学校依托和运用校史馆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同时组织学生志愿者组建校史宣讲团,通过宣讲团的讲解,围绕爱国、感恩、荣校这条主线,使学生共同见证学校建设发展的艰辛,牢记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

学校根据士官专业学生、水上专业学生和陆上专业学生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分类管理,分别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其中对士官专业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对水上专业学生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对陆上专业学生实施参照半军事化管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同时,结合专业需求和学校实际,在校园文化中将军营文化、海员文化和海事特色“家”文化有机融合,突出文化育人的作用。学校依托三类学生管理特色,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对学生宿舍实施网格化管理,形成“楼宇长、楼层长、宿舍长”三级管理模式,压实各级责任,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学校持续加强实践育人,广泛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以及雷锋月“学雷锋”志愿服务、“义务导游”讲解服务等校内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环境,强化劳动主题教育。为帮扶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成立涵远支教团,先后有1000余名学生加入,每年暑期奔赴偏远地区,足迹遍布广西、甘肃等10余个省份,打造出“海洋文化特色夏令营”品牌项目,累计服务对象6500余人,服务时长逾12万小时。

为增强科研育人实效,学校不断推进“航海仿真科普基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和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搭建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聚焦效度。高校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建校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在春节、中秋节、寒暑假等重大节假日,学校广泛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学生送上温馨提醒和暖心慰问,彰显服务育人的理念。

学校不断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两微一端”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发挥网络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每年举办“3·20”“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院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提高干预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

学校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融会贯通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结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学校坚持团学工作不分家的原则,深入推进团学工作。积极培育选树先进班集体、星级宿舍,三好学生等,发挥团学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同时依托班团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中国航海日”“海军建军节”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活动,常态化举办“百川讲坛”“海院青年说”“红歌会”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进校园文化“一院一品牌”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切实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和人生发展,彰显校园文化育人成效。

四、结语

“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工作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理念,高校如何答好“三全育人”这张考卷,将决定思政工作能否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各高校必须将思政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各领域,围绕“全”字做足文章,围绕“育”字下足功夫,从“三全育人”的高度、广度、深度和效度四个维度上下功夫出实招,对思政工作现存问题加以整改,切实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有效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