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12-17方丽慧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1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实物计量

方丽慧

(新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前言

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随着企业固定资产比例的提高,越来越多工业企业通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来提升企业整体的资产管理效率,以促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优化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当前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计量方法缺乏合理性,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缺乏规范性,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等退出管理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规划。工业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下,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二、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不适应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乏适应性。大部分工业企业成立时间较长,内部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部分企业没有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当前执行的制度进行优化和改善,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无法提升,企业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优化,导致企业缺乏对固定资产类别的清晰划分。另一方面,当前工业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1]。部分工业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在不断改变,但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却未能及时优化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无法积极、有效地落实,导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偏低。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计量管理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量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标准与当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标准不一致。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整体资产的比例较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会计政策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会计角度来看,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采用年限折旧法的方式进行平均折旧,但当前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经济性贬损提前,因此,部分企业虽然采用了加速折旧法,但其具体方式与折旧率的确定不充分,使折旧计算与实际不相符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比例不够科学、合理[2]。工业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量,可以进一步优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目前部分工业企业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折旧计量比例进行明确的规定,后期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折旧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导致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够准确,无法有效地计算企业的产品成本和当期的经济效益。

(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规范性不足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上缺乏足够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当前制定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缺乏规范性[3]。工业企业针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入库和退出程序缺乏相应的标准,实物管理和盘点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面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账面与实物可能不符。企业没有建立规范化的盘点制度,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无法反映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不够及时,对部分闲置的固定资产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工业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一直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导致固定资产缺乏足够的维修和保养,设备容易老化和快速贬值。部分工业企业存在闲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导致固定资产不合理报废,相关的净残值无法收回,给工业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用率。

(四)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等退出管理不健全

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等退出管理上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部分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由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无法给企业未来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对该部分资产的监管力度相对比较薄弱,可能出现没有经过严格审批流程就对固定资产进行擅自报废、处理等情况,导致企业当前的实物资产和账面记录不相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缺乏有效的记录[4]。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是分离的,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只是进行了实物登记,没有将具体的实物情况与企业财务记录进行同步管理,导致企业账务未能根据实物的增减实施同步处理,造成企业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相符,处置固定资产的流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批,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工业企业的资产增减情况。

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符合本企业经营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基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脱轨,导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偏低,无法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资产管理,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构建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流程。工业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可以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出发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划,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采购机制,保证企业重大项目固定资产采购符合企业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透明化和公正性,降低企业各项资产的采购成本,提升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划分。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各个岗位的管理权限,厘清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责任,保证企业全方位掌握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和具体运行状态;最后,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交接制度,明确交接过程中的责任。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下,企业可以针对交接程序制定出更加详细的交接制度,将固定资产交接过程细化管理,保证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和移交固定资产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交接过程中将其中涉及的权责问题划分清晰,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延续性。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模式

基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在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选择的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工业企业无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剩余价值进行准确核算,不仅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恰当的折旧计量比例。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资产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计量对企业当期的损益影响较大。工业企业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从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来选择科学、合理的计提折旧比例,保证企业选择的计量标准符合企业的资产管理规范。其次,选择科学、合理的计提折旧方法。不同的折旧计量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利润、现金流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选择符合企业发展和资产管理的计提折旧标准,确保企业当期的经济效益的准确性。最后,根据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制定折旧政策[5]。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量受会计规范中折旧政策的影响较大,企业选择的折旧方法会对企业当期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工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量比例进行科学的配比,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一定的折旧年限内进行折旧分配,保证企业各期产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使企业当期损益更加符合实际的经营情况。

(三)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当前,我国部分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上缺乏规范性,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缺乏对实物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不清晰,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物价值呈等比例变动,从根本上避免企业出现固定资产损毁和闲置等情况的出现,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确保企业财务人员、领用责任单位和保管人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产盘点的工作中,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盘点的准确性,企业财务人员要根据盘点后的实物数据对当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其次,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与监督考核。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日常维护流程,明确维护流程的各个环节,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对固定资产的损毁程度进行科学评估,避免企业资产过早进入报废阶段,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和有效利用。工业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虽然无法继续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的经济效益,但部分闲置固定资产存在净残值,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来优化企业的资产管理,以提升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退出管理

当前,我国部分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对资产退出程序的管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合规报废等情况。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退出管理机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及标准化固定资产退出管理流程的建设,保证工业企业在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执行,避免企业出现擅自报废、提前报废、管理不善等情况。其次,加强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业企业实物资产规模较大,因此,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清点。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时,除了要对实物资产进行增减登记,还要及时与财务处理人员沟通,保证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最后,加强对固定资产退出的监督管理。由于废弃的固定资产无法继续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企业往往对废弃的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资产退出的监督管理,优化资产退出管理程序,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避免出现资产擅自报废等情况。

四、结语

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较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本文提出了制定符合本企业经营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选择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模式、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退出管理等对策,旨在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推动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实物计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及维护能力的提高措施探究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