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2022-12-17盛春霞王玉军
盛春霞 王玉军
(1. 武威第九中学 甘肃 武威 733000;2. 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小学 甘肃 武威 733000)
1.家校协同概念解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家校协作课堂教学的定义逐渐深化。所谓“家校合作”,是指教育活动是根据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互动与合作进行的。因此,在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过程中,家长作为学生的关键监护人,有权支配并有责任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然后与教师一起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为青少年营造和谐健康的环境。作为青少年发展的关键主题之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完善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制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家校合作是建立一支健全的教师与家长团队,共同发挥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使他们完成更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感培养和正确的心理状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不断塑造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人格。
2.家校协同模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目前,随着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不断明确提出,学校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并宣布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家校协作可以完成家庭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协调,可以自主创新和丰富青少年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也可以具体指导家长改变过时的家庭教育方式,掌握与青少年沟通的适当方式和方法,从而更快地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此外,家庭也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不断扩大家庭的支持范围,积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才能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趋势带来关键保障,让青少年感受到很多温暖,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快的恢复[1]。
2.2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学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为学校的心理活动提供管理,还可以监督学校的个人行为和学校内部健康教育知识的落实,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帮助青少年塑造正确的意识形态。此外,对家校合作协作中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还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使家长能够安全地将青少年交给学校进行教学和管理。
3.家校协同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当中存在的问题
3.1 家校双方缺乏正确的合作观念
据调查,在传统的家校合作理念下,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课堂习惯的形成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家长忽视了青少年气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文化教育,这也代表着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家校合作与当前的课程目标背道而驰。由于教师的思维视角不全面,忽视了家庭关系的影响,在开展家校合作时很容易给家长过多的领导,这会降低家校合作的效率。由于父母的教育背景不同,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同。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此外,大多数家校合作是由于学生在某些层面上的某些问题造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将几乎为零。总之,特殊情况下的家校合作不会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反而降低他们的合作主动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青少年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合理地相互合作,形成准确的家校合作理念,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2 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认知
根据相关研究,绝大多数家长已经了解家校协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实施中仍存在一些差异。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很低,导致家长对学校相应心理状态的参与度较低。此外,一些家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他们只需要青少年的衣食、住房、使用、交通等。这种观念不仅使家长放松了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观念,也表明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人文素质较低。因此,家长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如果学校规模机构的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4.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
4.1 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生理发展速度加快,生理与心理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青少年生理成熟和心理晚熟。青少年心智脆弱,精力充沛,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教师和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一特点,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合理的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青少年的理解和发展[2]。
4.2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的多元性要求家长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在德育没有真正占据首要地位的今天,青少年、青少年、家庭和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需求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家长应在诸多因素中优先考虑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与青少年进行更加合理的沟通,真正掌握青少年的感受。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利用父母的权利来管教青少年。此外,要适当降低对青少年的期望,减轻青少年学业和家庭成绩的压力,对青少年给予足够的关注,采取切实行动帮助青少年。
4.3 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场所。他们在重视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校心理服务中心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日常学习活动和课余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气质变化和社交媒体心理。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间接关注和帮助学生。他们还需要积极沟通,积极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要求,帮助学生分析心理学习压力的根源,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4.4 社会影响
社会发展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例如,社会发展中盛行的享乐主义和奢侈主义等不良思想,或带有色情和暴力行为的视听材料、书籍及其电子游戏城、网吧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家校合作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文化教育对策
5.1 大力宣传和规划家校合作的核心理念,增强家校责任感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方式中,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倾向于对自己的学业和考试成绩更加乐观,往往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大力宣传和策划家校合作,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青少年在认识和生活中的问题,正确对待青少年,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使家校协调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意义,家校应该明确彼此的义务,为学生在家营造和谐稳定的衣、食、住、行、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可靠的避风港。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情感发展趋势,普遍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使学生在关注校园心理健康的同时不断获得发展趋势。
5.2 和谐的组织结构
学校是家校合作的合理保障,相当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媒介。只有发展多样化的合作阶段,简化家校合作的相关步骤,才能真正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媒体,思考学生的感受、需求,从而从源头上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保障。基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的新特点,学校和家庭在心理状态、教学目标、核心理念和行为上认真合理地构建新的合作机会。
5.3 应着重构建家校互通平台
在整个具体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实现合理的沟通是家校合作干预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首先,为了更好地提高家校之间的沟通效率,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良好的家校连接服务平台。在确保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也可以确保家长和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体现。目前,我国已进入网络时代。因此,有关教育局应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家校互联服务平台,确保家校互联。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定期进行沟通,这可以更新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最后,有必要在家庭和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家长和学校的心理教育进行评价。
5.4 参加活动培训,提升家长认知
《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报告》表明,在多方面的关怀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对于家庭,适当的身心健康专项指导可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看出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合适的辅导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心理护理和心理咨询方面会事半功倍。教师有必要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和培训,让家长能够聚在一起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分享青少年的成长状况,了解青少年的一般心理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能力,让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5.5 探索多元化家校协同模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校合作协同不仅可以停留在文化教育分离的层面,还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探索,寻找各种协同教育模式。学校可以分层开展系统的心理教育活动。须由家长全力配合,其次,在自媒体丰富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学校可以借助官方网站上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短视频等服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并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开展活动。最后,应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专业沟通渠道,为家长反映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尽快消除青少年的悲观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语
在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家校合作干预已形成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缺陷,因此,应进一步探讨更为有效的家校合作干预对策;以更好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并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