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17张红娟
张红娟
(陇西县文峰镇尉家店小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思想品质和法治意识的提升,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小学教师需要转变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更新课堂教学策略,致力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道德叙事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合理的应用叙事发信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发挥故事所具有的价值,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意义。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的学习成为了重点,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甚至会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无法得到重视。很多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时得不到保障,每周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十分有限,甚至在学期末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学科的教师占用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复习,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受到了阻碍。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将一种错误的观念传递给了学生和家长,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不足,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主要科目就足够了,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不重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说是考试的机器,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1.2 课堂教学方式落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部分教师让学生机械化的学习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和压抑。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道德与法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所讲的内容过于深奥,小学生理解起来颇为费力,现实生活和道德与法治学习是脱节的,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注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十分欠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双方的配合,这样缺少了交流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很难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价值。
1.3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很容易被一些新鲜奇特的事物吸引,小学生很难将自己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外,单一的理论讲解对小学生而言不够有趣,小学生愿意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游戏娱乐上,在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中花费的时间极为有限,甚至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课下更不会研究相关的内容,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很难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无法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提升。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进行思考,只能全盘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受到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已经上升到了畏惧的层面,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敢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积攒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2.运用叙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2.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现代化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称为有效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这里我们提到的内因,指的是学生的学,外因则是教师的教,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又能够激发教师开展更为深入的引导。因此,这两者的结合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情境教学来激发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认知需求作为选择故事的核心依据,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在交流互动当中提升自己对于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感悟,在实际生活中对道德行为进行实践,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意义。
2.2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践主要是说,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理论联系实践能够体现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一些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小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要积极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教学理念,处理好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以知识为主导,引导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日常实践活动当中,借助道德叙事教学法为学生讲述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故事,能够着力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当中,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相关的指导,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2.3 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教材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觉悟。所选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对于其中的道德故事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入手,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需要避免主观臆断。此外,选择的道德故事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所选择的信息要尽可能的全面,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片面的道德评论,教师分享的道德故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平等性,无论是道德评价还是道德故事,都要体现出对个体权利差异的尊重。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叙事教学法的策略
3.1 叙事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圆滑的叙事主体,多元化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打破传统模式下教师处于课堂核心位置的现状,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表达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自主表述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远远多于简单的听课。道德叙事主体的多元化,需要教师在借助道德叙事教学法的过程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让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能够充当一个叙事主体,在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灵活应用叙事教学法,以此来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家庭的回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家庭中的小故事,这样的叙述十分的轻松,并且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也能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回忆家庭中的小故事。教师还可以选择几位学生来讲讲自己家中的小故事,让其他的学生耐心的倾听,感受讲述者故事中的浓浓爱意。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倾听和寻找爱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加入的感激之情,进而上升到家国情怀。
3.2 引入生活化的叙事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找寻故事素材,从点滴小事出发,这些事情和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教师可以留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一定的融合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深思。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生活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相信,激发小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讲给教师和同学,大家进行共同讨论。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邻里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和邻居交流的片段,将这些故事和大家进行分享,然后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分析,邻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德育教育目标来选择德育故事素材,这样叙事教学法才能够更具针对性和实质性意义,真实的生活故事更能引发小学生内心的共鸣。
3.3 彰显更深层次的价值
德育教育需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放松下来,愿意主动的思考和探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开放性的环境能够为道德叙事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进而将此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在讲述完故事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要给出客观工作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更深一层的道德价值,同时也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叙事将教学的开展,需要建立在选取故事的基础之上,教师选择的故事要有完整的情节和生动的内容,还需要有真实的情境,我们可以将叙事教学理解为故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所讲的故事要能够触动小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进行道德叙事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借助声音和情感,还需要重视情境当中的一些细节,带给学生深刻的触动。例如,在讲解“正确消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自己身边真实的事例入手,给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孩子又是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的,通过这样的事例入手,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对消费习惯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形成自身良好的消费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叙事教学法的开展借助故事,在小学生和教材当中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能够让学生走进课堂学习当中,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