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探析
2022-12-17王玉芳
王玉芳
(庆阳市环县幼儿园 甘肃 庆阳 745700)
当前我国部分幼儿园存在学前教育理念滞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较差的现象,部分幼儿家庭结构复杂,难以与自身父母保持长时间生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导致部分幼儿产生众多不良生活习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需要教师以及幼儿家长重视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1.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
1.1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1.1 幼儿模仿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弱
幼儿阶段是孩子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会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不断模仿他人的言行,而家长和教师则成为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引导者。部分家长虽有意识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但却忽略自身的榜样作用。例如部分家长要求幼儿平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但自身却未履行这些规范,导致幼儿产生认知偏差。部分家长半夜长时间玩手机、晚睡晚起,由于幼儿难以辨别这些行为的真正意义,幼儿可能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最终出现不良行为习惯[1]。
1.1.2 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和顺期
从本质上来讲,幼儿发展是随着和顺期和不和顺期螺旋上升的。例如4岁到4岁半的幼儿会出现吐口水或拳打脚踢等不良行为,情绪表达上可能一时大喊大叫,一时哈哈大笑。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专心吸收某一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因此部分幼儿会出现成年人眼中不可理喻的各种行为。然而这些行为正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倘若家长难以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并用粗暴的语言进行阻止,将会导致幼儿模仿家长的言行,最终强化原有自身不良习惯[2]。
1.2 幼儿家庭教育不足
影响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幼儿家长自身素质,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孩子的智力以及学习能力达到巅峰,但大多数家长忽略孩子的生活习惯并且家长对于幼儿当前学习生活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存在认知偏差,最终导致部分家长无法对幼儿生活习惯起到正确引导[3]。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为双职工家庭,部分幼儿会交给家中老人照顾,然而老人的思维认知与当代教育理念存在较大隔阂。部分老人对幼儿身体健康过于担忧,阻止幼儿开展各种行为活动,不让幼儿自由探索环境。部分老人过度溺爱幼儿,无论是吃饭上厕所还是穿衣都由老人亲自帮忙,最终导致幼儿难以养成生活习惯,无法自我打理。
1.3 幼儿园养成教学策略存在滞后性
1.3.1 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各不相同,幼儿园是幼儿开展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倘若部分幼儿园因自身经济实力较弱,难以为幼儿构建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将难以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例如我国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软硬件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幼儿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难以运用各种益智类教学用具进行学习,教师也难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精美教学资源,正确引导幼儿行为习惯。幼儿教育不同于成人教育,在认知思维发展初期,幼儿大多依靠触觉、听觉和视觉多个感官协同学习。教师仅仅为幼儿提供填鸭灌输等教学方式,将难以引导幼儿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最终导致幼儿内心出现抵触心理。
此外幼儿园环境设计需要符合幼儿群体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例如,大多数幼儿都喜爱动漫人物以及温馨场所,因此幼儿园园区设计过程中需要符合此类特征。倘若幼儿园与我国中小学教学环境设计相当,将难以为幼儿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总的来讲,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教学环境的设计,都需要符合幼儿思维特征。否则幼儿将难以在不舒适的教学环境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3.2 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各个地区幼儿园数量众多,不同幼儿园师资力量各不相同。某些幼儿园实力雄厚,教师薪资待遇较高,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多种培训活动,还能够经常组织教师与幼儿之间开展各项社会实践,以此拓宽幼儿的视野。而部分幼儿园因薪资待遇以及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频繁更换幼儿教师会让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幼儿也难以在未来期间系统地学习。
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解能力较差的现象。难以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背后原因,虽然大多数幼儿园设立了教研组以及对应的工作制度,但各项教研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师资队伍中缺少业务骨干,最终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部分教师存在认知偏差,他们认为教学工作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即可。因为幼儿年龄较低,只需按照教师要求做出相关指令即可。这一现象导致部分教师对于幼儿行为反馈缺少深度思考,既无法融入新型教学理念也无法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
2.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优化措施
2.1 家庭方面
2.1.1 增加优质教育知识输入
幼儿家长需要清晰直观地认识到自身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家长应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与幼儿园教师建立长久的沟通渠道。抓住家长会以及教师家长电话沟通机会,与教师探讨自家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由于幼儿家长受到家庭以及自身工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定期将优秀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与幼儿家长进行探讨,优化家长的教育行为。
此外,幼儿家长还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无论是早上起床,晚上吃饭还是睡觉环节,都需要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部分幼儿因近期心情不好,在吃饭环节与家长产生言语冲突。此时家长不应严厉呵斥幼儿,而是需要听从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幼儿解决心理困惑,以正向引导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进一步发挥幼儿家长的教育作用,幼儿园还可构建线上公众号平台或者学校官网将优秀育儿经验以及学前教育知识定期更新,并通过漫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不断引导幼儿家长掌握幼儿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
2.1.2 重视言传身教的力量
部分家长存在教育模式偏差现象,例如对于孩子的要求和自身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幼儿在身心发展期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对幼儿口头指导,难以对幼儿行为习惯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例如父母要求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那么家长则需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生活习惯风气,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幼儿园原有不良习惯。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父母应避免过度溺爱孩子需要孩子,独立完成洗衣服、社交等等活动。
2.2 幼儿园方面
2.2.1 打造温馨幼儿园教学环境
幼儿智力发展主要取决早期教育,环境质量,因此教育环境是幼儿行为习惯教育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管理者需加强环境设计的资金投入力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发展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管理者需保障幼儿入园时,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幼儿园大厅采光较好。对于幼儿早期完成的各项作品,教师都应将其陈列在班级墙壁或展示台中。对于幼儿随身携带的各种学习用品,教师可利用透明收纳箱,要求幼儿将物品用完放在其中以便维护教学区域的整洁。在洗手间以及餐厅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排好队,结合自己实际需求完成各项环节。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用餐和上厕所习惯。
在教学用具购买环节,需保障符合幼儿实际年龄以及行为习惯特征,例如幼儿园可以购买益智类厨房用具或者生活用品,教师应要求幼儿完成教学环节后,将各种益智类玩具进行分类,收纳帮助幼儿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2.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部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较低,科研教学能力较弱,无法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最终影响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园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读通过多元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学管理强度的同时解决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工作压力大,无法在教学过程中细致观察每一位幼儿存在的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调整原有教学管理方案。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将新型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渗透在实际教学当中。
幼儿园还需优化原有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入职门槛。以入职门槛为例,管理者应从师德师风教学业务以及学历等多个维度进行入手,避免因降低经济成本,而招收一批教学质量较差的专业教师。
以教学评价体系为例,要想科学合理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幼儿园管理者重点基于幼儿行为习惯创设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需结合幼儿群体中每位幼儿当前行为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调查。以周和月为单位不断融入新型教学理念,观察幼儿行为习惯变化情况,以此调整原有教学策略。
2.2.3 抓住幼儿敏感期,深入了解幼儿
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多个敏感期,这一期间幼儿会做出成人难以理解的多种行为,因此教师应通过该行为深入剖析幼儿发展规律,以此进行引导。例如三岁左右的幼儿会进入秩序敏感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秩序有较高的要求,倘若秩序被破坏,将会大发脾气或大哭。此时教师需要与幼儿共同开展物品摆放以及衣物整理等相关活动,引导幼儿克制自己的情绪。
2.2.4 把握幼儿发展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习惯内驱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发挥游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多种心理特征设计游戏方案,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关于生活习惯的游戏教学中。以舀豆子或袜子配对游戏为例,通过这些生活常见教学游戏能够培养幼儿专注工作和独立动手的能力,养成自理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促进幼儿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优化原有教学策略,还需与幼儿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增加优质教育知识的全方位输入。只有把握幼儿关键时期,才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而改正原有不良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