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
——写作知识重建
2022-12-17郭文霞
郭文霞
(会宁县中川镇中心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语文,指代说与写两个维度。语文集合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也是作为的基础性课程。其中人文性强调通过释放文学魅力激活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语文世界中,进而乐学、想学、会学。而工具性则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且写与听、说、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可以从写作开始着手,通过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重建写作知识,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自主分析,进而带动听、说、读三项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1.重建小学生写作知识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其掌握到基本的写作技巧,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作文题目,所以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样化方式向学生传递写作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梳理写作思路,灵活应用写作技巧,如此在学生遇到新的作文题目时,便可自主确定写作方向,并且尝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到内容中,逐步让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1.2 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在学生写作遇到问题时,教师通常会直接帮助学生解决,但是却忽视解决方法的讲解。写作教学的关键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发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写作知识的重建则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学生的写作内容主旨思想不明确,或者内容缺少情感融入、逻辑不清晰的情况下,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生活经验与常识转化为写作灵感。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当学生可以将想象力与观察力协同应用于写作中时,那么必然可以积累到更多写作素材,在写作时自然也会从多维度切入,这样也就达到了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构写作知识的具体策略
2.1 重视生活体验,激活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中针对性设计课堂,促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探索写作方法。在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激活兴趣。比如,针对高年级段学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带领学生真实走进自然中发现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展开细致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去感知自然现象,将其转化为书面语言。比如春季春暖花开、春风和煦;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将其引入到写作内容中,避免出现因缺少素材而偏离实际的情况。生活场景体验也是激活兴趣的有效方式,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学生一同观看电影,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电影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主人公的认识,撰写一篇观后感。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根据真实感受写作,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让作文内容生动。
除此之外,考虑到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相对薄弱的,或者缺少观察的习惯,教师则要密切关注,把握好恰当时机对其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以“我身边的人”主题作文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从同学、家长、亲属等身边人入手,回顾与之在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之事哪些是触动心灵的,然后在课堂中展开分析。如此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在写作时也会文思泉涌,赋予作文趣味、真实、情感,促使作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学生也可在体验与感知生活中发现写作魅力所在,那么写作兴趣自然会更加浓厚。
2.2 充分利用教材,传递写作技巧知识
语文教材的整体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按照文本性质,可以划分为景物描写、人物小传等;按照文本类型,可以划分为议论文、散文、小说等;从广义层面入手,还包含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因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从教材内容入手,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策略,促使学生认识到各个单元写作任务与课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还需要设置写作课题,将课题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到写作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可以使写作难度有所降低。考虑到写作训练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所以利用教材开展写作教学,对于完善学生的写作知识体系也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以《趵突泉》教学为例,老舍从远观角度对景色进行描写,从远处溪流开始,然后由远及近加,再描写到水中绿植、趵突泉水的动态。学生在阅读文字后,只要稍加想象力便可让趵突泉的景色跃然在脑海中,感受到趵突泉之美。基于此,教师需要与学生一同分析文章内容,结合内容解读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结构、写作思路等,让学生对此类内容的写作方法建立初步了解。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对优美词句进行欣赏,站在作者视角体会看到趵突泉时的情感,进而抓住课文的主旨思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景物入手,展开主题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将课文所学知识转化为写作技巧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内容中。此种方式既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直观了解到学生对写作策略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利用提纲策略,精准把握写作对象
提纲是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一篇文章如果缺少提纲,其内容必然会杂乱、松散。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写作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梳理写作思路,构建起基本的写作框架。很多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写作,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给予其更多耐心, 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提纲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提纲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者在心里构思,然后基于提纲框架逐步向内填充内容。例如在《淘气的阿旺》写作练习中,教师先是将文章内诶容进行简化,逐一列出具体纲要,然后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与提纲内容为学生讲解如何列提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清晰写作思路,保证所列提纲的层次性。为此教师还可给定学生几个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拟定提纲,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提纲挈领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4 适当仿写练习,总结写作技巧
贴切、生动的语言可以增加文章本身的说服力,实现写作情感的间接传递,让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但是小学生由于缺少写作训练,或者训练力度不足,通常已经形成写作思路,但是无从下笔。基于此,教师在组织教学阶段,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促使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汲取他人语言表达经验,进而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与写作风格,进而强化语言表现力。
在实际仿写练习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并有意识的对学生仿写方式与仿写规则加以统一,避免学生偏离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不突出的情况。以排比句为例,细节到标点符号也要做出严格规范,促使学生对排比句的应用效果有所理解,模仿的同时也要保证贴切、不偏离常识。模仿完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技巧。亦或是比喻句仿写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做到简练、明快的同时,也要将内容讲清楚、变浅显。仿写的难度也要逐步递进,在学生熟练短句仿写后继续展开段落仿写,以《秋天的雨》课文为例,标题虽然是秋雨,但仔细阅读会发现作者其实是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教师可从第二段切入,先是带领学生精读与赏析,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段落中应用到的修辞手法。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任选季节模仿课文第二段进行仿写,同时突出该季节景物特点。使学生在段落仿写中强化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并且掌握到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果学生学会灵活应用各类修辞手法,必然可以让作文质量与写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向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可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爱好、写作水平等因素出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方式表达熟悉的事物,充分调动其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教材,向其传递写作技巧知识,为学生讲解提纲方式,让学生学会精准把握写作对象,最后是组织学生展开仿写练习,使学生总结写作技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如此便可进一步提升写作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