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玻璃体注药手术中的应用

2022-12-16董琦余文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2期
关键词:玻璃体门诊依从性

董琦,余文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玻璃体腔注药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眼底疾病的手段,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通过有效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视力[1]。玻璃体注药手术多为门诊手术患者,具有手术患者多并批量进行、时间节点不确定、医护直接照护机会较少等特点,导致患者手术流程不清晰、患者的心理变化易疏忽、患者体验感差。研究显示,76.7%的门诊手术患者由于对疾病的知识缺乏,存在术前焦虑[2],影响术前的准备工作,进而导致手术当日临时取消手术、手术配合度差,术后存在居家护理知识缺乏,手术并发症增多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玻璃体注药手术的应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整体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手术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玻璃体注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5~80岁,平均(72.75±6.24)岁;左眼22例,右眼16例,双眼1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6±6.43)岁;左眼19例,右眼18例,双眼13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均得到家属和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前一天门诊缴费取药,发放《门诊玻璃体注药流程表》,手术当日核对身份和药物后进行手术准备,术后进行健康宣教并安全送患者离开手术室。

观察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由手术室护士长1名,眼科主任医师1名、眼科副主任医师1名、眼科专科组长1名,眼科专科护士3名和工作年限10年以上护士8名组成专家小组,参考国内外经验,针对医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门诊病人基本情况不了解,不能提前做好护理准备;医生提交手术不及时,或信息缺失;患者当日手术顺序混乱,容易焦虑和紧张,手术配合性差;患者术前消炎药水未用或不到位,影响手术;患者配合度差;术后患者居家护理不到位。本次研究运用德尔菲法,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和评价体系,进行2轮Delphi专家咨询,制定规范的、具有参考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采用checklist的方式逐一查检,形成完整路径。

表1 门诊玻璃体注药临床护理路径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治疗和用药的一致性表现,将患者划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进行统计。运用复诊、电话、微信多种形式调查统计一周内患者是否出现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眼压增高、出血、眼部感染、视网膜脱离。通过调查问卷、电话随访形式调查患者对本次注药手术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采取0~100分的评分形式进行打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满度越高。 运用移动护理端Pad同步记录手术时长,再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1)患者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2)两组患者注药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3)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度评分比较(分, )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度评分比较(分, )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服务度评分观察组 50 93.68±7.47 93.50±4.91对照组 50 85.43±10.31 85.34±9.78 t值 4.584 5.271 P值 0.000 0.000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长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min)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手术安全高效完成

玻璃体注药作为门诊手术,手术周转迅速,需要患者依从性高,充分配合,才能保障患者安全高效的进行[3]。作为术前准备,需要患者术眼清洁,做好滴消炎药水的准备,若该操作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手术进行,导致手术取消,因此术前一天,护士通过电话指导药水的用法,能够确保次日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当日,因门诊手术中患者会感到医生诊疗时间较短,产生焦虑,同时对疾病的认识度差,环境的陌生感,术前会产生恐惧、焦躁的情绪[4]。护士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方式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在放松的心理状况下,指导患者眼球的转动和制动,该操作能有效提高患者术中注药的配合,使手术高效进行。通过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临床路径的实践,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准备和配合,加快手术运转效率。

3.2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门诊手术的患者,手术完毕后当日离开医院,普遍存在离院后没有医护人员照护的担忧[5],因此急需针对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本次临床护理中,进行了延伸护理,通过发放健康宣传册、电话回访、微信平台的多种方式随时指导和帮助患者术后的居家护理,有效减少了因患者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此外,玻璃体注药的部分患者有全身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抵抗力较弱,恢复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6]。若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会增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患者滴眼药水不当导致的眼部感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3.3 临床护理路径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表是多团队协作的结晶,专家小组在各自领域思考和发现问题,结合临床实际,规避临床风险,制定出的更合理和多元化的护理方式。门诊玻璃体注药手术虽存在短、平、快的特点,但是患者的就医体验需要被关注,在玻璃体注药当日,护士通过主动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并给予相应的疏导和安慰。通过交谈的方式让患者更加清楚该疾病相关知识和手术流程,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7]。院后进行延伸护理,及时掌握患者术后的情况,通过患者的反馈,不断找出需要改善的护理点[8],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3.4 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手术周转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由于门诊手术量大,手术当日患者在等待区存在排队混乱、无秩序问题[9],通过前一天医生排好手术顺序,结合对《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的了解,护士提前做出相应护理准备:对于糖尿病患者优先手术,询问进食时间,避免因手术等待时间较长而导致低血糖;对于高血压患者提前测血压,避免血压增高;针对行动不便、视力不佳患者运用手术推床转运。以此减少因准备不足耽误时间,拖慢手术进程,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基本情况,排除各种风险因素,使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在门诊玻璃体注药的手术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玻璃体门诊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门诊支付之变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