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2-12-16张双红
张双红
(宿松县城关初级中学 安徽安庆 246500)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为学生着想,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让他们获得发展。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关注学生的学,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一直以来,激趣都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话题。只有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才会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一、巧设引言,诱发兴趣
有效的课堂导入,奠定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基调,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一堂高效的课堂是从学生的兴趣开始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组织他们去完成后续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引言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引言的设置更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例如,在“时区和日界线”教学中,我以这样的引言导入:一个孕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妹,但是父母让先出生的女孩叫后出生的女孩姐姐,你们认为可能吗?从生活化视角切入,活跃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中,我播放了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时的视频,平时学生都只是听到广播站的语音,而我去录播室把当天的录播过程拍了下来,学生看到播音员竟然是本班同学,都惊喜不已,课堂气氛瞬间变得亲和了。接着我又问学生昨天的天气怎样、前天的天气怎样,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回忆起来,接着让他们比较一下近三天天气有什么变化,学生积极寻找变化。于是我在课件上打开本节课的标题,“多变的天气”出现在屏幕上,学生在我的提示下一步步思考,得出结论。这种递进式提问的引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信息辅助,提高兴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有关地球的纪录片,学生被这一形象化的展示与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一举三得。又如,在教学“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学生对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气温的全球分布等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知识点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演示,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引用资料,强化兴趣
辅助性资料的引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入航天员的自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求知欲;还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新闻热点,给学生展示我国航天技术成果,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化地理教学目标。又如,在“空气质量”教学中,引用“某市农民在秋后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所带的危害”这则新闻,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焚烧秸秆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以及对人类带来危害的结论,学生不仅知道了更多的地理知识,强化了探究兴趣,还培养了其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师生互动,延伸兴趣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更要从师生关系这一环节切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二来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开展教学,解决学生的疑惑,使其建立起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延伸其对地理学科的持续性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我们应立足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性,基于初中生的学习特征、身心发展水平与认知水平,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走进国家”的教学中,我先就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抛出了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国家的地理常识?”“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在我国的什么方位?”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师生互动中,还可以借助翻转课堂,针对一些难度较低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课或其他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组内讲解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持续保持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渗透到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对地理的热情与好奇心,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爱上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