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现状与思考

2022-12-16王世朋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备课组新教材新课程

王世朋

(合肥市第七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2020年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工程)在安徽省全面实施,年级教学管理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为依据,在“学”中实践,积极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策略,到先行地区取经。在实际管理中,校本化课程的推进缺乏系统性设计,导致很多事务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不够,令人疲惫的任务较多。在教学上,因学科新教材变化相对较大,教师们对新课程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中“新”理念体现不到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存在新坛装旧酒现象。在学法上,学生因未能认识到教材变化必将导致高考试卷的变化,所以未积极应对和调整学习方式,还是原有的惯性思维,缺乏“新”的行为举措。尽快让学校意识到整体推进改革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变革,对当前学校实施“双新”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策略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学校实施“双新”工程的现状

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应对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提前组织了市属学校校长层面的研讨、考察活动,安排少数中层管理骨干到课改先行区上海市或浙江省相应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全面掌握政策,学习管理经验。市教科院连续利用两个暑假,组织全员参加统一的“双新”线上、线下培训。一方面是专家做教材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说明;另一方面由先行区教研员做大单元实施主题培训,再结合我市教学骨干做单元—课时的设计交流。从现实推进的情况看,我们需要关注两个层面的现状。

(一)年级部任重而道远

2020年高一年级部是落实“双新”工程的主体。为了确保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新理念下的新教材教学,开学初,年级部组织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新课标和新教材研读活动。开学后,启动了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课时教学设计,借助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中的打磨,修改后组内统一使用。结合市级“双新”工程的大力推进,年级部加大了对教师外出交流和研讨学习的支持力度,发动各学科教师参与各类评比活动,动员和鼓励各学科积极申报有关的新课程专项课题。当前有些学科教师撰写的“双新”实施案例已在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公众微信号上推送,有关学科的新课程专项课题也已立项。但是从年级整体看,学科间发展明显不均衡,学科内、教师间差异较大,课堂上的核心素养落实与预期相差很大。如何让所有教师思想一致、紧跟课程改革步伐,还需要年级部长期培养、指导与监督。

(二)学校层面设计与指导并重

实际工作中,校长室特别关心年级部的“双新”工程具体推进情况。通过实施中层干部听、评课,诊断在课堂中新课程理念是否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策略和手段是否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备课活动检查与参与,实时了解各备课组教师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和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学校教研处和教务处出台了多项细化举措,备课组紧紧围绕新教材研读,探索核心素养落地于课堂的路径和方法。借助多种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使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得以体现和渗透。从新课程内容和要求看,工作的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提升“双新”实施工作的有效性,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学校管理层努力开展顶层设计,指导实施路径和步骤,提升管理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二、“双新”工程的意义

“双新”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实施,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契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理解“双新”工程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此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有利于赢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一)“双新”工程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剂

每一次的课程改革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了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问题,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使命和目标。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场所,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学校需把握先机,实现教师理念的及时更新、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育人方式转变是关键。“双新”工程的扎实推进,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也能铸造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高超、教育情怀高尚的仁爱之师,助力学校办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二)“双新”工程是学科突破的发力点

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体会和实践。面对新教材,教师需要揣摩新教材的变化、把握知识逻辑线索、领悟大单元视角的教材处理策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实现教学突破和提升的最佳机会。只要教师充分理解教材设置的意图、科学实施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借助“双新”工程实施,学科教师们只要把内功练好,一定能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赢得先机。

(三)“双新”工程是家校合作的黏合剂

基于新教材的命题,实施者要体现教材的育人导向功能,突出主线思维,贯彻五育融合、五育并举理念。传递给家长的重要信息就是学校不再仅仅盯着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和身心健康。由此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相关的培训活动、班级内的主题团建活动。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家长积极转变育人观念,从一味追求成绩变为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学校的文化发展等,与学校开展深度交流和合作。

(四)“双新”工程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新课标中明确了各学科的课时建议,要求开足开齐必修课程,适时增加拓展性课程和校本课程。这要求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其眼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展示自己。为此,我们通过抓学生习惯养成、鼓励学生特长发展等激发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热情。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通过选课走班,促进学生热爱体育,培养学生一项终身体育技能,服务于终身运动。通过校本选修课开设,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明晰未来专业选择与人生规划,尽早锁定目标,找到方向,激发学习内驱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以“双新”工程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全力打造特有的学生气质,全方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双新”工程推进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双新”工程不是终点,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体现。通过课程改革,来培养更加全面的人;通过育人方式变化,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通过评价方式变化,来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人;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来培养有担当的人。虽然实施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师生的变化,但是因理解政策有偏差,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细致、不够扎实,很多时候又缺少系统性设计,可操作性不强,走过场现象时有发生。

(一)学校做好设计——让每一教老师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国家系统工程,随着学科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使用,操作中因政策方针理解不足、考虑不周,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学校是新课改实施的主体,要做好完整、系统的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组织和监管,开展培训、交流和研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路径和方向,让备课组有计划和操作方法,让学科组找到实施的策略和步骤。具体来说,可以从制度、方案制定等方面做好统筹规划,保障实施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从思想上让教师们引起足够重视,让各年级的教学管理在实际中有抓手,切实提升执行力,助推新课程改革稳健实施。

(二)学科组做好指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专业提升方法

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最大的阻力源自教师本身。一方面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接受和转变理念,认为按照原有教学套路和策略也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没必要再去学习和调整。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老教师对原有教材已非常熟悉,认为改变教材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因循守旧,不愿走出原有的教学舒适区。教学理念和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最终受影响的是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新课程实施中要想收到更好的成效,发挥学科组的作用至关重要。学科组教师团队建设是推动个体教师前进和成长的最好帮手。以三年总体实施设计为例,高一、高二学年以研读教材、基于学情进行大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为主,督促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以课标为依据,以核心素养为抓手进行实践探索和研讨,打牢教师理解和处理教材的基本功。高三学年教学重点任务为对照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内容、研究高考真题、研究教材与高考试题的联系,领悟命题意图,把握复习的节奏和广度、深度,从根本上引领学生走出题海。站在学科教师成长的角度,学科组强化指导和统筹设计日常教学活动,强化组内教师教学反思积累经验,提炼教学感悟分享体会,把握教学的关键节点和细节。指导组内教师从备课、上课、命题与解题等常规教学环节强化基本技能,塑造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力。

(三)年级部做好示范——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动力

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好的设计、学校好的规划都经要科学规范有序实施才能达到效果。学科组内专业的指导与帮扶需要持续推进和有效监管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管实施主体,还是监管主体,最终责任都要落在年级部层面。年级部一方面要通过强化备课组的职责来加强学科管理,委托备课组组织和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借助备课组日常活动的规范开展与监督,让教师们的学习成长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面向其他年级教师呈现本年级的研讨成果,展示教师业务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向年级内部展示不同学科教学特色和思考,促进学科融通。阶段性展示活动既是宣传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舞台,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教研的热情。

不难看出,“双新”工程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工作。实施中要坚持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教与学的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落实和执行“五项管理”“双减”等政策。在学校层面设计教师成长的路径、学科组层面保障教师发展的举措、年级部层面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的情况下,仍然不可忽视教师群体自身的差异。要引导和帮助一批原本学科专业水平较弱的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服务于学生成长;激发一部分成熟教师的发展动力,使其成为学校名师、市级业务骨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帮助一些善于做科研的教师,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探索解决路径和策略,成就自己,扩大学校影响力。我们坚信在群体共同努力和进步的影响下,没有一个人愿意落后和掉队,学校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备课组新教材新课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备课组长的定位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